紫禁卫士:“足不出户”,甚至连毛主席纪念堂都没去过

2019-09-06 16:45
新传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官兵们执勤中队

官兵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宫殿、每一个院落,每次在为游客指路时,他们的脑海里会立即拼出一幅“3D地图”。他们集体行动的活动范围最远只到过西单,不少战士甚至连毛主席纪念堂都没有去过。

哨位上的荣誉与快乐

每天上午8点,太和门缓缓推开,武警北京总队执勤一支队故宫中队的官兵便会成为这一天首批走进故宫的人。担负固定哨位执勤和巡逻勤务,是官兵们白天在故宫内的任务。

太和殿前,是故宫中队的第一组执勤哨位。广场上凹凸不平的地砖已有600年的历史,哨兵们每隔半小时,就要在这些“文物”上走一圈。

战士李思维清晰地记得第一天上哨时的情景。第一次站在太和殿门前,李思维的主哨告诉他,站在这里,“守卫的是中华文明”,一分钟也不能松懈。“那是第一天站在这么多人面前,感觉很多游客都在看我,突然觉得肩上的责任很重,也很骄傲。”李思维说。

然而,尽管一班执勤只有两个小时,站在这里却并不轻松。到了夏天,故宫大理石吸热极快,地表温度时常突破温度计极限。加上旅游旺季,游客增多,热浪与喧嚣让哨兵看到远处的建筑物都被炙烤得扭曲。而冬季的神武门,穿堂风呼啸而过,夜间执勤的哨位就设在门前。

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打交道是哨兵们的日常工作。“洗手间在哪里”“出口在哪里”是游客们最常问的问题,有时候中士贺磊刚执一班勤要回答几十甚至上百遍。但他从来不觉得烦,因为同样寻常的,还有游客送来的遮阳伞和矿泉水。“那时感受到作为军人的骄傲,觉得执勤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历史也活在我们身上”

随着故宫逐渐开放,各类展览与外事活动越来越多,执行临时任务变得常态化。

2017年,故宫博物院举办“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年度大展,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首次全卷开展。前来看展的观众为了一睹名画真容,常常需要排三个小时的队,才能近距离欣赏五分钟。负责维持秩序的执勤官兵每天要重复几百遍“同志您好,这里不能长时间滞留”。

除了举办展览,外事活动也是故宫中队执勤任务的重中之重。每次协调游客配合外事活动,战士张银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要和大家讲道理。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在为祖国的外交事业作贡献。”这是他贯彻依法文明执勤、与游客打交道最常说的一句话,“一说一个准,大家都能理解,也会配合”。

站在大殿前的哨兵同样是故宫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天执勤中问路的,其中不乏外籍游客。为了能够流畅交流,同时展现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战士庞笑非闲暇时,把《新概念英语》当成休闲读物,一有时间就背单词。每天收操后,对着古老的红墙背英语单词成了他的必修课。

如今,在故宫工作人员的专业指导下,中队拥有自己的英文版“礼貌用语100句”“问路答疑100句”。官兵们都能熟练用英语说出故宫最基本的路线图。“我们站在这里,代表的是国家形象,代表的是中国军人的形象。”排长唐鹏程说。

学习外语的同时,中队官兵们也在学习故宫的历史。他们走过紫禁城的每一座宫殿,都能说出它们的故事。

张辰是中队里的第一代故宫讲解员。最初关于故宫的典故,张辰是在导游口中听到的。执勤时,各个旅行团的导游一边讲解一边在张辰面前走过,那些只言片语的故事让他对故宫的历史产生了兴趣。于是,中队图书馆里的书被他翻了个遍。

像张辰一样的战士还有很多,列兵王楠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春节期间,一个年轻母亲带着孩子游玩,小朋友拿着地图跑到他的面前,问他乾清宫的故事。听完王楠熟练又生动的讲解,小孩子高兴地一边鼓掌一边说:“叔叔,你真厉害。”

“故宫的历史也活在我们身上。”王楠说。

生活在红墙黄瓦的紫禁城,历史早已融入中队官兵的生活。如今中队居住的营房是袁世凯修建宝蕴楼时警卫排住过的,旁边的宿舍是御马厩,院子里的黑枣树也有600年的历史。大家常开玩笑说,自己是住在文物里。

太和殿前哨位旁的镀金缸、乾清门前与哨位并肩而立的青铜狮子、每天出操跑过的金水河……这些触手可及的文物是中队官兵日常聊天时谈论的主角。《故宫100问》里的故事被他们编成问答题解闷。官兵们熟悉这里的每一座宫殿、每一个院落,每次在为游客指路时,他们的脑海里会立即拼出一幅“3D地图”。

“足不出户”的“紫禁卫士”

尽管守卫着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居住在北京城的最中心,故宫中队的官兵们却几乎没有逛过北京。来了6年,贺磊刚从没有去过颐和园,唐鹏程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天安门广场。整个中队集体行动的活动范围最远只到过西单(北京西城区商业街区,离故宫約4.8公里),不少战士甚至连毛主席纪念堂都没有去过。

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是中队官兵“足不出户”的主要原因。

每逢节假日,都是中队官兵最忙的时候。入伍以来,贺磊刚唯一一次与家人春节团聚是在2018年。那次,母亲千里迢迢探亲来到故宫,正好赶上贺磊刚上哨,只能远远地站在角落望着他。为了防止出现秩序混乱,贺磊刚的注意力全部在游客身上,甚至没有多看母亲几眼。

两个小时的执勤站岗时间,贺磊刚的母亲就在旁边陪了他两个小时,交班后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瘦了”。分别的那天,贺磊刚望着渐行渐远的母亲,站在哨位上郑重地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一家不圆万家圆。”看着城墙下热闹的人群,每一名“紫禁卫士”都会在心里这样告诉自己。(《中国青年报》2019.3.14)

猜你喜欢
官兵们执勤中队
我为中队代言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小学生踮脚为雨中执勤交警撑伞
为你撑伞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五(5)中队
中队赞歌
双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