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不小,不良反应常有时

2019-09-07 08:53钱琦
青春期健康 2019年16期
关键词:毒性中毒中药

■ 文 钱琦

有位胃部肿瘤患者手术做得很成功,身体恢复很快。重返工作岗位一年后,患者突然因中毒性肝炎合并肾衰死亡。经病理化验证实,患者并非死于肿瘤而是死于中毒,原因是长期服用中药“黄药子”所致。“黄药子”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的作用,但它却含有毒素。如果体内毒素量积蓄超过15克~30克,则可致死。因此,人们在日常用药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防治目的无关的意外有害作用。例如:柏子仁被用来养心安神时,其润肠滑便就成为致泻的副作用;不当服用人参,可引起燥热上火,心律不齐或发生“人参综合征”;甘草药性平和,止咳泻火,久服影响脾胃气机,有碍消化功能;木通用量过大,可使肾脏损伤;苦寒的龙胆草可引起胃痛腹泻。一般来讲,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只是强弱不同、快慢不同而已。

毒性反应是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病理改变,甚至会危及生命。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20多种,如有大毒的专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雷公藤,有中等毒性的驱蛔虫中药苦楝子,有毒的息风止痉的中药蜈蚣,等等。有些药物含有剧毒,如一些植物类药生附子、生半夏、马钱子、生草乌、巴豆等,矿物类药如水银、砒石、砒霜等,动物类药如斑蝥、蝎子、白花蛇等。

毒性反应可在体内各系统发生。其临床症状消化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心率增快或减慢等,造血系统表现为颗粒性白细胞缺乏症、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都可因毒性反应而发生病变。

中药的毒理分析

含生物碱类:这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损害神经系统。如果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中毒,先产生异常兴奋,后抑制,能直接影响心脏功能,迸发其他脏器的变性坏死;中枢神经中毒,可能引起视丘、中脑、延脑、脊髓的病理改变;呼吸中枢中毒可引起呼吸麻痹窒息。此类中药非常多,如含乌头碱的川乌、草乌、附子、天雄等,含雷公藤碱的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含番木鳖碱的马钱子,含莨菪碱的曼陀罗、洋金花,含苦楝碱的苦楝子,含麻黄碱的麻黄。

含甙类:此类化合物中的甙元具有毒性。强心甙中的甾体甙类,能使心肌收缩增强、心率减慢,小剂量有强心作用,较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可导致心脏中毒及停搏,如洋地黄、万年青、八角枫等;含氰甙类中药水解后可析出氢氰酸,能损害并能抑制呼吸中枢,重者可立即死亡,如白果所含银杏酸和银杏酚,还有苦杏仁、桃仁、木薯、瓜蒂等;含皂甙类的毒性作用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并能抑制呼吸,损害心脏、肾脏,尚有溶血作用,如木通、黄药子、商陆等;含黄酮甙的毒性多因刺激胃肠道和对肝脏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如广豆根等。

含有毒蛋白类:中毒反应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呕血、血尿甚至惊厥、死亡,如望江南子、苍耳子、蓖麻子等。

含萜及内酯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内服可刺激胃肠道,并可由门脉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损害。外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引起体温变化,如艾叶、马桑等。

含金属类:有强腐蚀与刺激作用,使体内失去平衡,如含汞类药水银、轻粉、朱砂,含铅类药密陀僧、铅粉,含砷类药砒霜、雄黄代赭石,等等。

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理是比较复杂的,与药物本身的特性、服用药物的方法以及个体特异反应有密切关系。从病人角度讲,合理正确用中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因此,病人应该首先走出用药误区,破除以下错误观念:中药取于自然界,没有毒副作用,吃多了也不要紧;中草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第二,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滥用。遵从医嘱,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切不可认为“用药时间长,保险系数就大”,一剂中药吃个不停,要根据机体的变化定期调方。

第三,对处方上注明的特殊煎煮法,如先煎、后下、内服、外用等要认真对待,不可随意改变。因为先煎的药物一般为矿物类药和动物类药,煎的时间长些才能浸出其有效成分;而薄荷、肉桂等含有挥发油的草药需后下,这样才能保持其有效成分。内服通过消化道吸收,外服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后者比前者的毒性大,且不可混用。

第四,中药按作用可分为君、臣、佐、使,有主次之别,各施其能。如果方中缺药,不可随便用其他药物代替,也不能使用“同名异物”者。如大黄,因产地不同成分会有差异;再如茵陈,因生长期不同,其药效则大相径庭。

第五,保存药物应在低温干燥条件下,对从外地邮购的中药或存放时间较长的中药应注意检查是否有发霉、变质、变味的现象。

第六,对偏方、验方、秘方等不要盲目偏听偏信,应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七,注意自己有无过敏史,一旦有瘙痒、发热、红斑、胸闷、气喘、全身不适等异样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避免严重反应发生。

猜你喜欢
毒性中毒中药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中毒
爸爸中毒了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