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文物不高冷,从这里看懂良渚文明

2019-09-08 21:25王幸芳
杭州 2019年26期
关键词:良渚博物院考古

王幸芳

有人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客厅”,要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是最好的地方。

五千年前的杭州,良渚先民在这里营造了宏伟的都城,开创了一段辉煌的文明。五千年后,我们走进良渚博物院,静静翻开良渚文明这本古老的书籍,细读从泥土中揭露的文化密码,回想这座城市曾经遥远的模样。

记   者:周院长,您好!经过十个月的精心改造,良渚博物院于去年6月重新开放。华丽回归后,我们看到了一座全新的、非同一般的、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博物馆。随着良渚遗址申遗,良渚博物院也成为了杭州网红的“打卡地”,不少人不远千里,到杭州的第一站便要拜访这里?

周黎明: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文明发展史,想要了解一座城市,博物馆是最好的地方。而想要了解中国五千年前的文明,良渚博物院就是最好的地方。

从2008年良渚博物院正式开馆,到2018年这十年,正是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最多,理念革新、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十年。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良渚遗址丰富的考古研究成果和重要价值,同时助力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2017年8月起,“良博”启动了为期315天的基本陈列提升改造工程,并于2018年6月25日重新对外开放。

“良博”的华丽蝶变有目共睹,受到了专业人士、媒体、观众的一致好评点赞。尤其是在今年5月19日“国际博物馆日”,良渚博物院力压群雄,第二次荣获了中国博物馆行业最高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更是证明了“良博”展陈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截止今年6月底,近一年时间,“良博”已累计接待观众达120万人次,单日人流量最高峰值达到1.8万人次,创造了建院以来的历史记录。过去,外地游客来杭州要先去西湖;现在随着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良博”成了杭州第一站,是当之无愧的网红打卡地。

记   者:您说,今年“良博”是第二次登上中国博物馆行业最高奖台,那么第一次是什么时候?

周黎明:良渚博物院的前身是良渚文化博物馆,早在1994年正式开放,与余杭“撤县设市”几乎同时。

2003年,良渚博物院由原良渚文化博物馆机构升级,决定易地新建,于2005年破土动工,经过五年时间的精心筹建,于2008年9月闪亮登场,体现了当时最先进和科学的博物馆建设理念,堪称“世纪精品,传世之作”,当年就获得了中国博物馆界的最高荣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记   者:2008年,良渚博物院开馆时候,展陈的还是之前的考古发现,十年来,良渚考古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它的国际声誉也越来越高。

周黎明:良渚博物院开馆的十年来,恰是良渚遗址考古发现最多,理念革新、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越来越高的十年。文化遗产世界大会主席提·威特、世界遗产专家乔拉·索拉、英国著名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等国际知名人士纷纷到良渚实地踏看,“良渚声音”在国际上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对良渚考古的记忆条要进行更新。

而且近十年来,国际上博物馆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展示方式和设计理念。这次改陈,我们借鉴了许多国内外先进的博物馆布展经验,运用了多种国际先进的展陈技术,以国际化语境展示中国古代文明。

比如在博物馆用光上,展厅空间采用仿自然光,营造出有意义与美感的光语境,给观众一种在阳光下游走历史长河的舒适感。再比如采用了360°无死角陈列展示柜,全面采用高强度的透光率的低反射玻璃,使文物的展示如水晶般通透,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展厅大空间布局和相对自主开放的展线,形成简洁通透和相对开放的展陈风格,都令参观体验舒适度大大升级。

记  者:参观之后,感觉展品比改陈之前更为丰富,许多展品过去没有看到过。

周黎明:新展陈展线文物从原来的400多件拓展到600余件(组),比很多老杭州人记忆中的展品要多了近一倍。其中近一半为近十年的考古新发现,比如钟家港、葡萄畈、美人地等遗址的陶器、动植物标本,以及后杨村、文家山、卞家山出土的琮、璧、锥形器等玉器。尤其是钟家港出土的良渚先民头盖骨、鱼钩等,都是首次展出。此外,还有100多件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等馆藏。

新展陈主题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它以“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为陈列主题,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用直白简练的展览语言讲述良渚考古的动人故事,良渚文化的发展历程、良渚古城遗址的价值、良渚文明的认识高度,层层递进、娓娓道来,实现了良渚考古小众主题的大众化传播。

记  者:还有许多科技体验的环节,也是之前没有的。

周黎明:要让观众能够细致地了解良渚文化和早期国家社会的发展高度,除了用文物说话,还需要大量的新科技、新手段,甚至“黑科技”。新展陈用全息影像技术重现良渚先民的面容,并融入了场景壁画、雕塑小品、数字展示、水墨淡彩画、手绘图等各种方式。尤其是大量运用了3D打印技术,制作了墓地、宫殿区、作坊区模型,这在目前国内博物馆展陈中很少见。在钟家港作坊区里,你能看到各种有趣的人,有睡觉的、偷懒的、玩耍的、钓鱼的,还有制作玉器、木器、陶器的,3D打印尽可能还原了良渚先民的生活场景。

一方面,我们运用数字手段,制作了许多浅显易懂的视频短片,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视频,立体全面地了解良渚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开发了智慧语音导览系统,对展陈文物进行系统地语音解说。观众只要在展厅大堂租借一台语音导览器,就可以尽情地观赏良渚博物院的展品。

记  者: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后,良渚博物院将和埃及金字塔一样,成为世界文明的“打卡圣地”,杭州也将在世界早期文明考古发现的舞台上,占据重要之地。“良博”如何更好地让世界认识和了解良渚文化?

周黎明:文物是歷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生动体现着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年,我们接待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

去年9月6日,第四届文化遗产世界大会在杭举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博物馆学、考古学、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学科的国际专家学者走进良渚博物院参观。他们在每一个展示柜前静静驻足,或拍照记录或低声交谈,对这座“收藏珍宝的盒子”表现出极大的喜爱。

国际思辨遗产研究协会主席、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教授露茜·莫里赛特,对展厅墙上那条标注良渚古城遗址所处年份和考古挖掘过程的时间轴赞赏不已,她用了5分多钟把时间轴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浏览了一遍。

斐声国际的旅游人类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人类学习终身教授纳尔逊·格拉本说:“良渚博物院之行,让我对中国博物馆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后我会把它放到我的教案中,向更多的人展示良渚。”

伦敦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物质文化研究教授迈克尔·罗兰兹弯着腰、拿着眼镜,对良渚玉琮上的神徽看了又看,他说:“良渚古城遺址产生的时间和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处于同一时期。”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要在世界范围弘扬良渚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五千年文明,接下来我们需要做很多努力。我们考虑将以绘本、漫画等形式,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世界人群传播。要用准确的、符合西方文化语境的理念,来讲好宏伟的良渚故事。

记  者:近期,“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展出,这是良渚文物首次与故宫文物同台PK,展出规格非常高?

周黎明:为了在进一步扩大良渚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我们把良渚和故宫这两个代表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依托故宫博物院这个文化平台,进一步宣传推介良渚文化。这次展出是史上最大规模的良渚玉器特展,调集了中国9个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良渚文化或受良渚文化影响的藏品在故宫展出,这也是良渚文化展览历史上的集大成之作。这个展览将全面系统地反映良渚文明的发展成就。

记  者:在良渚博物院内,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良渚文创产品,有神徽图案的丝巾、鼠标垫,有玉琮器型的茶具套装等,非常独特精致。故宫文创带火了一批故宫文物,让文物不再高冷,那么良渚文创是否也将让良渚文化更加亲民?

周黎明:下一步,良渚博物院在教育传承和文化传播方面,一方面要继续立足于学术研究,深挖良渚文化;另一方面,继续推动第二课堂建设,让更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培养公众的文化情感。

其次,借鉴故宫文创,良渚博物院文创商店也于去年开馆同期运营,成为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让观众可以把参观记忆带回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在良渚文化中寻找符合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文化元素进行创作,研发出更多深受大众喜爱的良渚文化文创产品,让良渚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猜你喜欢
良渚博物院考古
山西博物院推出“鸟尊”雪糕
春意
“考古”测一测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周末加油站(Ⅵ)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