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2019-09-09 03:10宋希波田成良
中学物理·初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物理概念素养提升

宋希波 田成良

摘 要:2017年新课标中,颁布了学科核心素养,倡导学科育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石,它能深刻地反映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常把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强化教学的结果,忽视了概念建立的过程,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物理概念;建立过程;素养提升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14-0042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磁感线的概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直接引入磁感线的定义,不清楚引入磁感线的目的以及引入的时机,教学中只是传授知识,没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2017年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并提出了学科育人的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要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科育人的角度思考,扣心自问,本节课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我们还要教给孩子什么?基于此,笔者尝试优化磁感线概念建立的过程,在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素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教学创新

2.1 厘清引入磁感线的原因

以往的教学只注重磁感线的分布,只要能清晰地看到小磁针排成一条条线,能详细地描述其特征即可,并没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其作用,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磁感线?首先要厘清其作用,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方向和强弱的模型,并且在描述磁场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引入,才能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教学难点.因此,研究磁感线,需要从描述磁场开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那就是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并规定其受力方向与N极在该点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相同.基于此,我们若要研究磁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情况,可以就在某点放置小磁针,观看其受力方向即可.我们发现,把小磁针放入不同的位置,它的N极指向并不相同,也就是不同的位置磁场的方向不相同,磁场的方向是杂乱无序的,这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评析】物理概念教学中,若没有认识问题的本质,便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在磁感线概念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引入磁感线的目的是方便描述磁场的方向,有效地确定了研究的起点,才能带领学生从问题的起点出发,亲历概念建立的过程,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2.2 建立磁感线概念三部曲

2.2.1 创设情境 从问题起点探寻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在杂乱无序中,找到磁场的规律,并方便地对其描述呢?基于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问题的源头,也就是问题的起点开始研究.首先从简单的条形磁铁的磁场开始,根据前面学习的磁场知识,在条形磁铁的周围,放置小磁针(可以自由旋转,如图2所示),一个、两个、三个……,逐渐在磁场周围不同位置,放置更多的小磁针.板面上指针呈现出杂乱无章的方向,观看各小磁针的方向(如图3所示).

2.2.2 抽象加工 在无序中找有序

面对图3所示的杂乱无序的场景,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并用问题引导学生在无序中寻找规律:认真观察图3中的指针的方向,你有什么发现?接着带领学生一起画条形磁铁的磁场方向.即把杂乱无章的小磁针的N极用箭头进行描绘.学生总结:小磁针排成了一条条的线,这些线好像从磁铁的N极出发,回到S极(如图4所示);离磁极越近,线越密,磁场越强等.为使规律更有普遍性,在磁体周围,放置更多的小磁针——小铁屑,排列的更有序,像是形成了整齐的“线”(如图5所示);以上实验说明平面内的磁场有相同的特点;然后再利用立体的小磁针(如图6所示),看立体空间的分布情况,仍排成了鲜明的 “线”.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用画线的方式即可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在此基础上,学生明白了画线描述磁场的意图,再对所画的线进行定义——磁感线(如图7所示).最后,通过线段的疏密分布表示不同空间位置的磁场强弱.由此整个空间的磁场示意图便呈现于整个平面图纸上.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相对简单,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就建立了磁感线的定义,曲线的疏密表示该点磁场的强弱.

最后结合物理学史,利用微课视频介绍,早在19世纪法拉第就磁场與水流场等进行类比,引入了“场线”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显示出了磁感线的分布.法拉第的这种“用场线来形象直观地描述场的分布”的思想方法是非常宝贵的,并一直被人们普遍地采用着.

【评析】本环节,让学生对杂乱无章的磁针方向,进行归纳总结,对具体的情境进行抽象加工,培养了学生的对比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模型的建立,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也深刻理解了建立磁感线的必要性,掌握了知识的本质.

2.2.3 巩固深化 拓展延伸促内化

在画出了条形磁铁的线图之后,学生自然能够迁移,让学生根据分析U型磁铁的磁感线的分布,两人一组进行讨论,画出U型磁铁的磁感线示意图(如图8所示).然后再带领学生经历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的磁感线的建立过程(如图9所示). 最后依据上述的不同类型的磁感线分布图,共同总结磁感线的基本特征:(1)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强;磁感线越疏,磁性越若;(2)在磁铁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发,回到S极;(3) 磁感线不相交;(4)磁感线是虚拟线等规律,进而达到拓展巩固的目的.

【评析】本环节对磁场线的分布进行了拓展,通过变式训练,巩固深化了磁感线知识的理解,并让学生归纳总结磁感线的共同特点,以便灵活地使用磁感线.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还有效渗透了建模的思想,感悟了建立物理模型法的巧妙.

总之,物理概念教学,应抓住问题的本质,带领学生从问题的起点开始,经历探究的过程,才能内化概念的内涵,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庄涛.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9(03):44-45.

[2]石尧,翟磊,陈伟东.物理过程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有力助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21):7-9.

[3]梁金中.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8,14(05):1-2.

[4]段德欣.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5]董文杰.优化物理概念规律教学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J].物理之友,2018,34(04):10-12.

[6]余颖,袁芳.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探究——以“弹力”一课为例[J].物理教学,2018,40(02):5-7.

[7]田成良.遵循知识形成过程 突破学生思维障碍[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19):14-16.

猜你喜欢
物理概念素养提升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浅析高中教材中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关于物理概念、 规律教学的思考
论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
关于加速度的教学的几点想法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