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要点分析

2019-09-09 03:19王晓娟温凤云刘凡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

王晓娟 温凤云 刘凡

【摘 要】 目的:阐述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要点,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保护胃黏膜、扩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止血敏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214.58±9.41)mL、(29.84±1.20)h止血、住院(3.85±0.45)d、有效率97.96%、再出血率2.04%、满意度97.96%。对照组出血量(360.69±8.16)mL、(40.71±1.94)h止血、住院(6.98±0.39)d、有效率85.71%、再出血率12.24%、满意度83.67%。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法莫替丁+止血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较高。

【关键词】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法莫替丁;止血敏;奥美拉唑

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状以呕血、黑便、发热等为主。该疾病起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如未及时治疗,易诱发出血性休克,严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以止血、保护胃黏膜、扩充血容量等为主。但有研究指出,将奥美拉唑联合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疗效更佳。本文作者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疾病的消化内科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29/20,年龄(49.85±21.87)岁,发病时间(3.47±1.95)h。对照组性别:男/女=28/21,年龄(49.74±21.55)岁,发病时间(3.58±1.84)h。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止血、保护胃黏膜、扩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止血敏治疗:1)法莫替丁用法用量:20mg/次,1次/d,静脉滴注。2)止血敏用法用量:3g/次,1次/d。

观察组联合给予奥美拉唑治疗:1)法莫替丁、止血敏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2)奥美拉唑用法用量: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奥美拉唑80mg+0.9%氯化钠3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注射完毕后,给予奥美拉唑80mg+0.9%氯化钠500mL静脉滴注,持续给药72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出血量、止血时间、住院时间3项指标)、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出血量(214.58±9.41)mL、(29.84±1.20)h止血、住院(3.85±0.45)d、有效率97.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2.04%、满意度97.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治疗药物,以法莫替丁、止血敏为主[1]。两种药物中,法莫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的一种,进入人体后,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2]。止血敏用药后,患者毛细血管抵抗力将显著提升,通透性将有所下降,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止血效果良好[3]。本文研究发现,采用法莫替丁+止血敏治疗疾病后,患者出血量(360.69±8.16)mL、(40.71±1.94)h止血、住院(6.98±0.39)d,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疾病,可达到止血的目的。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效率85.71%、再出血率12.24%、满意度83.67%。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法莫替丁+止血敏治疗疾病,再出血率高,有效率有待提升。

临床研究发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病,与消化性溃疡有关[4]。胃酸分泌量过大、幽门螺杆菌感染,为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5]。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的一种,可聚集于酸性环境中,特异性的作用于胃黏膜,抑制H+、K+-ATP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达到止血的目的[6]。将其与法莫替丁、止血敏联合应用到疾病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有效率。本文研究发现,联合给予奥美拉唑后,患者出血量(214.58±9.41)mL、(29.84±1.20)h止血、住院(3.85±0.45)d,与未给予奥美拉唑相比,出血量更少,止血效率更高,病情康复速度更快,优势显著(P<0.05)。进一步观察发现,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96%、再出血率2.04%、满意度97.96%,与未给予奥美拉唑相比,有效率更高,预后更佳(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各类药物应用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应于确诊上消化道出血后,及时给予止血、保护胃黏膜、扩充血容量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采用法莫替丁+止血敏+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提高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宗湘裕,刘宝珍,杨天翼.内镜下止血联合大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9,(02):275-277.

[2] 王亭,李尧,王琦.静脉滴注埃索美拉唑钠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2):192-195.

[3] 张敏.胃镜止血夹止血联合药物喷洒治疗溃疡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02):109-111.

[4] 施彦卿,雷霞,潘泓.洛赛克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8(20):169-170.

[5] 王正茂.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胆碱酯酶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01):45-47.

[6] 王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观察[J].中國医药指南,2019,17(02):25-26.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