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美好一群人的梦想

2019-09-10 16:22
杭州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农贸市场工匠电梯

我们,相逢于这座城市,

倾心于它诗意的美丽,感受着它善意的温暖。

对于生活的向往,对于梦想的执着,

让我们彼此走近、彼此默契,彼此融合、彼此坚定。

我们面带微笑,步履不停,

为城市建筑未来,为生活播种希望。

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说,年轻人就是要有“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台上的三位年轻人就是这种精神的践行者。韩璧丞博士,您研究的是脑科学,由人工智能控制的神经控制假肢是您的研究成果之一,请简要介绍一下。

韩璧丞:

神经控制假肢,就是你的手不用动,只要你想,它就可以动。它主要用来帮助肢体残疾的朋友尽可能恢复日常的生活,当然,首先需要匹配一个神经检测器,并且它的价格相对合理。中央一套曾经播出过,钢琴家朗朗用我们的产品和一个残疾女孩,一起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让肢体残疾人弹钢琴的举动,并且控制得非常精确。类似产品在国外需要约50万人民币,但我们的假肢价格是3万人民币左右。

主持人:

科技产品往往是冰冷冷的,但这样的产品是有温度的,特别当它和人们的生活相结合之后,这种温度非常具有力量。我身边站着两位工匠,既然意念可以控制操作,那工匠有没有可能被替代?

韩璧丞:

我认为,假肢有朝一日一定会比人类灵巧、比人类速度快,但对工匠精神和对艺术的把握,永远无法超越人类。

杨金龙:

机器很难完全替代工匠。作为工匠,我们就是要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机器做不到的核心技术,才能提升整个产品的工艺水平,这是工匠们的共同追求。

蒋应成:

我也希望机器或者说未来的一些科技能够代替工匠,但在很多细节和灵感方面,机器依旧无法代替。

主持人:

几年之前,你们两位工匠还是技师,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冠军、教练。很想知道,你们的下一个目标或者人生梦想是什么?

杨金龙:

我有两个梦想。一是成为一名世界级的专家,期待未来世界级的汽车喷漆项目考核标准能够由我们中国人来制定;二是提高杭州汽车喷漆行业的整体水平,让杭州的就业氛围变得更好。

蒋应成:

我也有两个目标:第一,做一位真正的大国工匠;第二,为杭州培养出更多参加各类大赛的选手,为中国争光。

主持人:

金长先生,您现在不仅是古荡农贸市场的总经理,也是很多大学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说说您管理农贸市场的“绝招”是什么?

金长:

管理工作除了要有责任心,还要有“两路两术”。对管理农贸市场必须有“思路”,治理方法要有“套路”。管理本身是一门“技术活”,某种意义上来说,更是一门艺术。农贸市场时常会出现顾客和摊主之间的纠纷,解决问题既要让顾客满意,也要让经营者能接受,这就是管理的“艺术”。

主持人:

怎么吸引年轻、时尚、工作忙碌的人也来逛菜市场呢?

金长:

2018年,在杭州市农贸市场第三轮提升改造中,我们不仅把农贸市场的格局、色彩做了很大改变,还把杭州西湖文化和西溪文化带入。去年,杭州市商务委在古荡农贸市场开展追溯智慧电子秤试点,实现了电子秤的数字化、科技化,手机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支付,结账后只要凭借电子小票,就可以做到商品“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把小市场做出大名声。

主持人:

的确,做好服务首先就要了解对方需要什么。但有时候,一个社区、一幢单元楼,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求,这时候该如何协调呢?何海元先生,您是杭州市首台加装电梯推动者,您是如何下定决心必须把事情干成的?

何海元:

在我们小区一幢单元楼三层半的地方,社区工作人员放了一把椅子,因为楼里住着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同志,有了这把椅子,他们上楼就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这件事引发了我必须要把加装电梯落实的想法。

主持人:

第一台电梯加装想必不容易,理解和不理解的居民都有,但您还是完成了。不过听说第二台电梯是自己“找上门”的,这是怎么回事?

何海元:

第一台电梯装好后,一位姓杜的老教授找上门来,说也想装电梯。我打听以后才知道,他们楼里平均年龄80岁左右,年纪最大的人已经94岁,我觉得这事无论如何要帮他们实现。电梯装成以后,现在这些老教授都成了“广告员”,四处宣传加装电梯的优点。虽然这事比工作更辛苦,但我很乐意在退休后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

这就是杭州的民间智慧,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杭州电视台《我们圆桌会》节目也是这种民间智慧的典型案例之一,张平老师,您对于杭州通过高水平治理改变城市生活,有何见解?

张平:

杭州的城市治理,我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城市治理的“杭州模式”已在全国走在前列,我们打造了共同体的概念、民主促民生的手段,包括开放式决策、四界联动、复合式民主等,来推动城市治理进步。

民主协商,是杭州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政府部门听取民意,是他们的工作场景,更是一种显著的进步。我还记得在“我们圆桌会”第一期节目上提出了“杭州七难”——行车难、看病难等问题,我们讨论了很多年,随着这些年“城市大脑”等高科技的赋能,许多问题已经化解。在杭州,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生活场景。

主持人:

郑捷先生,在您设计的建筑当中,充满了杭州元素,是因为您本身是杭州人,有這样的故乡情结,还是说,杭州这座城市的气质很打动你?

郑捷:

两方面都有,杭州的气质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所称道,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已经说明了杭州的动人之处。我小时候在苏州生活了很多年,读小学之前回到杭州,学习、生活、工作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杭州。清代《扬州画舫录》里提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很好地说明了杭州好在哪里,是湖山。从小,我对杭州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就有非常多的体验,尤其读大学又是在浙大。法云安缦的设计包含着我对杭州生活经历的一种感受,对杭州湖山胜景的一种理解和表达。

主持人:

建筑是固定不动的,但是城市是在发展的。您认为,您设计的建筑,比如法云安缦,跟杭州这座城市融合吗?

郑捷:

一座城市的发展至少需要几个维度:技术是很重要的一个维度,经济、社会、文化也是。我认为,文化是内在但根本的维度。法云是根据杭州山地民居,在西湖风景名胜区里创作的传统村落,后来安缦酒店入驻,我们又配合把它改造成国际高端精品度假酒店。精品度假酒店的高端在于能提供给客人一种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验,这是与其他小型度假酒店的不同之处。未来杭州的发展过程中,法云安缦作为城市名片,在城市的文化传承中,承载了杭州历史文化的一段基因,一定会彰顯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

城市的美,有的像建筑一样固定,而有的是流动传承的。比如说92路公交司机那一句“92路,到了嘞!”韩师傅,您用杭州话这一喊,盲人朋友和车上的乘客什么反应?尤其是第一次,您还记得吗?

韩成明:

盲人乘客上来就说:“师傅,谢谢啊!”我说:“不用谢,上去位置坐好啊!”车上乘客们也不约而同地主动让座,并把他扶到座位上坐下。从开始我一个人喊,到现在每一位92路公交司机都喊,大家已经坚持了十几年,谁也没教过谁,但大家都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习惯。

主持人:

韩师傅发过一个朋友圈,说自己的座位上一大早发现了两颗糖果,是一个大妈硬要塞给他的,说:“你们工作辛苦了,挺不容易的。”其实,生活也是这一站接着那一站,不可能一帆风顺。这一站的体恤,一句“师傅谢谢”,那一站路上的糖果,可能就是我们坚持和热爱的理由。楼老师,您认为这对杭州打造生活品质之城,有什么样的启示?

楼含松:

作为建筑设计师,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表情。而公交车司机表现出来的风气,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很多建筑师喜欢表达独特的个性,希望人们一看到某个建筑,就记住,留下深刻的印象。郑捷先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把自己藏在建筑的后面。在我看来,法云安缦体现了建筑师,或者是杭州这座城市对历史的尊重、对自然的呵护,也体现了城市的人文情怀。

92路公交车,由韩师傅一句亲切的喊话,慢慢地传承甚至扩散开来,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92路公交车司机们的善意和热情,不仅方便了盲人朋友,还感染了一车厢的乘客。车厢是流动的社会,所以这种风气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为他们点赞。

主持人:

就是这些日常的所见所闻、一点一滴的感受,化作了城里人的乡愁。城市,不仅仅是我们的安身之所,也成为了安心之处。愿每一个在杭州这座城市为生活而奋斗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给予他们的呵护和关爱。

猜你喜欢
农贸市场工匠电梯
90后大工匠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古荡农贸市场七成商户 享受摊位费减免政策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花乱开》
电梯,电梯,“飞”起来
电梯不吃人
致敬!老工匠
被困电梯,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