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历史高考备考

2019-09-10 11:22杨昌辉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高考历史核心素养

杨昌辉

摘 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回归立德树人之育人本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致共识。纵观2019年全国高考卷和2019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很显然,“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奏响了教育改革的时代最强音,必将是当下和今后高考的主旋律。这在为我们2020年高考备考指明方向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戰。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变革,使我们2020年高考备考更具导向性、针对性,笔者就粗略地谈谈在学科核心素养时代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复习、备考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历史;高考;核心素养

一、何为“核心素养”

何为素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指出:“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简言之,素养,可以理解为教育训练所得形成的较稳定的能力和涵养。其本质要求就是要使得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即顺应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教育改革指明的大方向——立德树人。

具体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其中,“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

二、试题中的核心素养——以2019年全国高考I卷为例

正如前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以下,我简单地按照以上五大方面列出2019年高考全国卷I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

可见,2019年高考全国I卷历史学科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可谓是淋漓尽致。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从试题的能力要求上看,大多数题都不只是考查某个单一的核心素养,而是综合考查多个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

从试题的材料呈现形式上看,试题选取的材料更加平实朴素,如第24、25、26、27题,这四道考查中国古代史的试知识点均来源于教材,材料朴实无华,没有生涩难懂的文言文,文字材料字数也不多,通俗易懂。

从试题考查目的来看,突出了历史学科价值引领的导向作用。纵观2019年高考全国I卷的历史试题,突出了对中国史的考查,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占绝大多数比例(在12道历史选择题中,中国史就占了八道),鲜明地体现了“以我为主”的特点,是引领学生树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表现。

三、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通史复习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改革之后,我们高中历史教材的是按照专题史来编排的,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很多学生到高三了甚至连中国古代朝代更迭顺序都无法说清,更不要提把握时代的阶段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三的三轮复习中,必须有一轮复习要打破教材的编排结构,进行通史复习,理顺学生的时空观念。

高三复习的着眼点应当从知识为本转为素养为本。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从以往知识的讲解上升为方法的传授。精选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表等多种类型),多加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与提取能力,力求能形成观点碰撞,擦出火花,起到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的作用。

复习内容要增加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学科的生命力就在于过往人类历史的经验教学能够给我们以启迪。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得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且高考不回避热点,这是命题专家一再强调的。这启示我们,学生在学校学习,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反而需要关心社会热点。

参考文献:

[1]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高考历史核心素养
新历史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