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09-10 13:14智岩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智岩

摘 要:近些年,在教育界广泛探讨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方针是当前热议的课题。“校企合作”的主要面对的现状是,企业的人才需求与高校培养的人才之间存在差距。对于出现的这种问题,业界出现改变现状的呼声很高。作为理论高校的教师,我们有必要从理论的高度搞清楚这件事情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校企合作;特殊培养;拓宽思路

“校企合作”有个方式方法的问题。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对基本概念做一个准确的描述。我们都很清楚“校企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双方单位领导点头就可以實现的,相反,这其中存在着很复杂的操作流程。比如,合作的形式是什么?就是学生到公司里面,公司怎么安排学生的公司的学业,怎么有序管理,如何考核?什么样的标准设定是满足学校对人才这一阶段培养的程度的合理定位?本文主要讨论校企合作中这类问题进行探讨。

既然人才是可以培养的,那么,理论结合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更加与市场接轨。比如,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2+2培养模式的,即基础理论2年、实践2年的本科教育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模式产生的效益,会比纯粹四年的老旧模式的单一理论教育更加高效。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并不能通过一次老师上课讲解,实实在在的吃透书本的理论。但是,与实践的结合,不但可以增加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对课本基本理论的理解,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对存在的理论(模型)加以进行应用,实现理想条件下的理论和实践的融合统一。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是人才红利,这份红利可以是,新员工的创造创新想法、新员工在老员工的指导下解决了一些问题,或者是,入职即可参与公司重大项目实践。

但是合作不是没有代价的,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企业的资源上,老人带新人模式。需要暂时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这一点不会是一个单独要考虑的重大问题。企业有这份需求,就有必要投入,投入就有相应的产出。

二是,培养的新人,流入社会,对自己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的评估(如果是高新技术企业,会存在这个问题。但在一般的情况下,刚刚进入职的新人,不太可能达到这种层次上的工作)。所以,顾虑可以放下。但是不能说一点没有,影响不大的企业可以实现合作。前提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企业获得了什么?所以,学生和学校是要对这个问题做一个权衡,此时学生和学校是付出方。

三是,企业和合作人才的创新共赢战略。这是我们这里着重强调的一点。智力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人才的本质在于创造。现代企业不缺乏个别技术人才,但缺乏能够创新的人才。如果企业和人才实现双赢,这是最好的结果。比如,计算机领域的人工智能助推一系列的大小创新创业实践,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出资构造平台,让有好的idea的人,在这个舞台上,尽显奇彩,企业和学生共同持股,实现互利共赢。此时,学校承担基本的理论教授与实践模拟指导。如此以来,企业可以获得利润,人才可以实现平台的落地生根,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的增长点。实现1+1大于2的完美结局。

充分释放人才资源的威力,是企业的发展的不竭动力;培育创新的种子,并不断的将这种创新的土壤,精心耕耘,届届相传,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最高理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始终为实现这样的进步共同努力,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正确方向!

特种人才特殊培养

社会发展到今天,单线程模式(计算机技术中的单个作业任务,比如单一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法培养的都是传统的人才。正如我们知道的那样,对于语言类的毕业生,他们可能精通一门外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可能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懂得如何编程;对于电子类的同学,他们可能是驱动程序的开发高手;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同学,他们可能知道如何根据路由器指令,通过每一步的有效操作,搜索出网络系统中的问题IP端口所在,从而找出要解决的问题的节点;而对于管理学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阅读广泛,熟知人事等,对管理理论非常清楚,等等。这些都是单一特征的人才。

现代企业不只是需要这样的人才,老板可能需要的是既懂理论,又会管理的人才。即,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在我们的课程体系里是很难结合的。所以,校企合作,是我们的特种人才的培养的良好时机。我们的学生可以藉由此机会,更加解放自己,实现更大的能量扩展。

可能的拓宽思路

教师的基本业务素质好,基本理论功底扎实。所以可以对某些比较前卫的创新应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比如,理工科的老师,可以时间深度学习理论,将此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某些关联图像识别,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的地方,、比如机器学习的理论,也可以找到类似的应用。再比如,我们可以应用Workflow实现某些健康保健领域的应用。可能我们的一个应用,就隐含带动一个或数个,数亿元的产业。这个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将人工智能应用到机器人领域,就可以创造机器视觉等应用。

教师提高实践水平,是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必备。学校让老师实现能力增长,进而,让老师培养学生。这样,学生和学校是最小付出代价模式。也是在考虑减轻学生负担的条件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好的选择。因此,“校企合作”的另一层含义就是,让学科的老师实现自我能力提升。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实现师资的高配的必经之路。师资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最优先指标。有好的师资可以招来好的学生。杰出校友,可以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这样可以招来更好的教师资源。

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是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增进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教师的创新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视野。如果教师在这一点上,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将为实现“校--企创新双赢”畅通渠道。

总结

以上,我们论述了“校企合作”的这个主题中的相关问题。直面并实践这些理论,实现学校和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校企合作”的内生驱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我们坚持高等教育创新,逆水行舟,力争上游。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我们对新事物永远保持新奇的敏感,不断挑战旧事物的极限,创造新的动能源。校企合作,将为这个课题的解决提供好的平台。同时,校企合作也将为学校发展注入动力,为学校和企业的自身发展,找到短板。新时代的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更加马不停蹄的勇攀高峰,走在时代前列,创造新的精神高峰!

参考文献:

[1]https://news.jlu.edu.cn/info/1306/46436.htm.

[2]江泽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9.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