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活起来,用文明的力量延续文脉

2019-09-10 07:22斯远
公关世界 2019年20期
关键词:古建文物保护载体

斯远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民族基因的重要载体。保护文物就是在留住我们的根脉,就是在传承中华民族的基因。

放眼整个世界,中国是世界文物大国, 加强文物保护,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那么,如何在现代化语境下,既能保护历史文物,又能使之顺畅融入当代社会?

一者,要找到历史文物。这一点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文物古建就在那里,但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视而不见,甚至不以为意,这种习惯性无视,恰恰是文化遇冷的典型表现。当然,还有一种出于利益考量的选择性漠视,比如有些地方怕麻烦,担心影响建设进度,故意装聋作哑,损坏文物古建。而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导致文化蒙尘,不要说融入,连存在也成了问题。

其次,要保护文物现状。在没有确定如何保护、如何利用之前,不妨先保持静止状态,不要急于动手。这种保护上的无所作为,至少能够保证文物古建不被扭曲、变样。近年来,多地传出文物遭遇保护性破坏的消息,就是十分深刻的教训。比如在文物之上无计划涂抹,或者叠加现代建筑,“修葺一新”等等,这些都是无知无畏的表现,并不足取,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传承。

再次,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古建、历史陈迹,说到底都应该诉诸现代人的精神生活,都应该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源地。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保护文物不被损害的前提下,合理盘活资源,让文物史迹成为滋养民众心灵的所在。近些年来,故宫在融入當代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开阔,古老的博物院已经成为一个网红竞相打卡的标志,不容易,不简单,更了不起。

活起来、火起来,才能够对民众广泛施加影响并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重塑。如果我们的文保单位依旧深锁后院,不为人知,则保护的意义究竟有限。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也应该持续扩大文物资源向公众开放,更好开发文博创意产业,同时,也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保护文物。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城市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情感记忆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可以说,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是使命,也是责任。

猜你喜欢
古建文物保护载体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古建》《乡村庭院设计立面图》《仁智之核》《智慧之道》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塔•楼之韵
古建军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