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无核化进程前瞻

2019-09-10 07:22虞少华
国际问题研究 2019年2期

虞少华

[提要] 随着无核化进程重返对话轨道,朝鲜半岛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缓和幅度与深度空前。变化动因既是朝鲜、韩国、美国等国基于对严峻现实的务实反应,也是各方政策互动的结果。未来形势发展必然伴随曲折甚至反复,结构性深层矛盾难以消弭,无核化目标也无法在短期内彻底实现。但支撑形势向好的因素不同以往,且呈现出一定不可逆性。如果能在半岛无核化和有关国家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此轮缓和可能成为东北亚格局最终走出冷战的转折性起点。

[关键词]朝鲜半岛无核化、东北亚格局、朝美对话、朝韩关系

[中图分类号] D8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452 8832 (2019)2 期 0110-14

一段时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发生重大深刻变化,朝核问题解决进程重回对话轨道,朝美、朝韩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朝鲜进行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的战略调整,半岛局势出现多年未有的明显缓和,对东北亚格局演变产生深远影响。分析局势缓和的影响因素,评估各方势态,对研判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局势下一步的发展走向很有必要。

一、朝鲜半岛形势的重大变化

朝鲜半岛形势围绕各方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朝鲜不断推进核导计划引发的冲撞,己在冷战以后上演了多次紧张与缓和跌宕交替,并在2017年濒临失控险境。而随着一段时间以来无核化进程重返对话轨道,半岛整体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缓和幅度与深度均堪称空前。

(一)朝鲜各方对半岛无核化问题共识明显加大

朝鲜核导问题长期以来是东北亚安全的焦点之一。随着朝鲜核导计划不断推进,各方对半岛无核化问题的立场冲突在2017年中达到顶点,半岛形势也因此处于失控风险最大时期。但在2017年11月完成“火星-15”洲际导弹试射后,朝鲜于当日发表声明声称“完善国家核力量的历史大业、火箭强国事业终于完成”,被外界解读为“可能借此传递暂停核导试验之意”。2018年3月25日至28日,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访问中国,在同习近平总书记会晤中表示,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遗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是朝鲜始终不变的立场。4月21日,朝鲜发布朝鲜劳动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宣布即日起将中止核试验与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试验。为保证中止核试验的透明性,朝鲜将废弃北部核试验场。4月27日发表《板门店共同宣言》,朝韩确认“通过完全弃核实现半岛无核化的共同目标”。6月1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其中第三条宣称,朝鲜重申了2018年4月27日签署的《板门店共同宣言》,承诺努力实现朝鲜半岛的完全无核化。2019年2月第二次“金特会”也重申“朝美将为半岛无核化继续紧密联系”。金正恩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进一步明确宣称,“朝鲜不再生产核武器,也不进行核试验,不使用和不扩散核武器”。

前些年朝鲜在核问题上的表态曾不断向“拥核自保”方向升级,与六方会谈其他国家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分歧越来越大,成为形势紧张的根源之一。而2017年底以来朝鲜的上述表态,已有了方向性的改变,可以说,虽然本地区各方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政策诉求还有不少差异,同时对朝鲜的表态相关方也有不同解读,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各方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上的共识,确己达到近年来最为积极、最为明确的程度。

(二)半岛无核化进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除了在无核化问题上各方共识度明显加大,一年多来,与半岛无核化进程相关的实际成果也可圈可点。

2018年5月24日,朝鲜对丰溪里核试验场多条坑道和附属设施进行爆破,并宣布正式废弃这座核试验场。朝鲜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对参与见证爆破的中美俄英韩五国记者表示,核试验场共有四条坑道:2006年第一次核试验后就己废弃的一号坑道、2009年至2017年进行第二次到第六次核试验的二号坑道,以及已经完工并随时可以用于核试验的三号和四号坑道。当天朝鲜依次对二号、四号、三号坑道进行了爆破,并分批炸毁场内十多幢用于观测、研究、警备等目的的地面建筑物。7月23日,美国专门分析朝鲜动态的网站“38North”发布消息称,朝鲜已经开始拆除西海卫星发射场的关键设施。此前有报道透露,金正恩曾在之前与特朗普的会谈中声称要摧毁导弹引擎试验场。而据7月20日美国卫星图像显示,朝鲜开始拆除的导弹发射装置,包括用于发射前组装火箭的轨道式建筑,以及用于研制弹道导弹所需的液体燃料引擎的火箭引擎试验台等,这些设施被认为在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8North”网站就此评论称,这是金正恩为履行在朝美首脑会晤上作出的承诺而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作为继续推进无核化进程的不可或缺步骤,一系列旨在降低军事紧张、有助增加互信的举措也取得初步成效。例如2018年平昌冬奥会期间,美韩将原定于3月初举行的“关键决心”和“秃鹫”联合军演推迟至4月1日开始,并将演习时间由过去的两个月缩短至1个月,演习规模也相应缩小。为给包括第一次“金特会”在内的有关对话营造有利环境,美韩国防部又于6月共同宣布,暂停原定于8月举行的“乙支自由卫士(UFG)”韩美联合军演。这是韩美两国時隔24年来首次因朝鲜半岛无核化而中断联合军演。2018年10月,美韩再次决定暂停举行“警惕王牌”联合军演,以“为外交解决朝核问题提供更多机会”。第二次金特会后,美韩宣布从2019年起停止代号为“关键决断”和“鹞鹰”的美韩联合军演,转而以较小规模的专项训练取代。

(三)朝鲜战略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

半岛形势变化中另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且与无核化密切相关的事件,是朝鲜调整国家战略,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2018年4月20日,朝鲜劳动党召开七届三中全会,金正恩在会议讲话中称,2013年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与核力量建设并举的战略路线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当前的战略路线是“全党全国集中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会议决议也阐明,朝鲜“将集中一切力量,动员国家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资源,为建设强大社会主义经济和划时代提高人民生活进行斗争”。决议还阐明,“为营造有利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际环境、维护朝鲜半岛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积极同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密切联系并进行对话”。

为落实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决议,朝鲜一方面提出以科技和教育为导向,加快国内经济改革的目标,另一方面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据统计,2018年中,金正恩参与的公开活动报道共123条,有关经济活动的报道较头一年猛增近六成,而涉军视察活动则锐减八成。朝鲜还颁布多项政令,设立新的经济开发区。截至2018年底,朝鲜共设立22个经济开发区,涵盖工业、农业、旅游业、出口加工、高新技术等不同行业。

自冷战结束和朝核问题成为地区热点后,朝鲜的国家战略就集中于打造安全保障,“先军政治”“加强核遏制力”是其多年口号目标,外交基调也以“以超强硬对强硬”著称。虽然金正恩执政后提出“经济建设与核力量建设并举”方针,但外界对此质疑多于相信。此次再提出将工作重心转移至经济建设,也引发多种解读。但总体而言,朝鲜发展经济建设的努力已有所成效,被认可度也不断提高,这不仅是朝鲜国家发展的重要转折,也是半岛无核化进程推进及地区形势向好的积极动力。

(四)相关双边关系取得积极进展

围绕形势发展,域内各方关系起伏反复并不罕见,但如同最近各国间双边关系同时出现缓和或突破的情况却实属不多。

中朝关系因为在朝核问题上立场分歧加大,近年来不同程度影响到各领域合作,民意方面的不和谐也通过媒体有所表现,特别是一贯引领全局的中朝首脑互访中断近七年,难免给复杂的地区形势再添一分不定。在此背景下,2018年3月25日金正恩首次出访即来到中国,两国首脑再次确认“双方都从战略高度和国际地区格局把握运作两国关系”,中朝传统友好合作不会因一时一事的影响中断发展步伐。同时金正恩就无核化问题的积极表态,也成为此次中朝首脑会晤给地区乃至世界带来的最瞩目信息。此后不到三个月时间内,中朝首脑又分别在大连和北京进行了两次会晤,双方的话题不仅涉及地区形势和无核化问题,也深入探讨了两党高层交往、交流互鉴,以及加强两国人民交流往来、夯实民意基础等问题。中朝交流重趋活跃,凸显出双方关系对地区形势的正面、积极影响,也为其后朝韩、朝美首脑会晤铺垫了基础。

与此同时,朝韩关系亦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4月27日,金正恩和文在寅在板门店韩国一侧的和平之家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了《板门店共同宣言》。宣言宣称将“划时代地全面改善并发展双边关系”,“确认民族命运自决的自主原则”,“尽快促成高级别会谈等各领域对话和谈判”。同年5月26日,朝韩首脑再次相聚于板门店朝方一侧的统一阁,就履行《板门店共同宣言》和有关朝美领导人会晤等事宜开诚布公交换意见。当时正值拟议中的朝美首脑会晤一波三折,朝韩首脑这一次“闪电会晤”,无疑有针对美国的考量,媒体也都肯定了其对之后“金特会”的推动。同年9月文在寅回访朝鲜,双方在百花园签署《平壤共同宣言》。宣言提出“从根本上解除敌对关系”“基于互惠互利共赢原则扩大交流合作”“让半岛成为没有核武器威胁的和平地带”。显然,与《板门店共同宣言》相比,《平壤共同宣言》对无核化问题的表态进一步明确,对双方关系定位更加积极,对合作目标与措施的设定也更具体。

朝美关系缓和以2018年6月12日“金特会”为标志,特朗普和金正恩在新加坡举行会谈,这是两国在任首脑的首次会面,双方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四点共识,包括双方致力于建立与两国人民和平与繁荣愿望相符的、新型美朝关系,将共同努力建立半岛的持久、稳定和平机制,朝鲜重申4月27日《板门店共同宣言》,并致力于半岛完全无核化。同年,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多次访朝,美朝工作层断续接触,虽然有关磋商进展艰难,但双方均希望保持接触的姿态仍可谓积极。另外,根据朝美联合声明共识,朝鲜时隔11年再次向美国移交美军遗骸。继7月27日朝鲜向美国送还55具遗骸后,12月美朝再次就2019年继续此项工作交换文件。2019年2月,第二次“金特会”在越南河内举行,虽然没有最终签署己事先准备好的“河内宣言”,但双方仍明确表示将继续就无核化和改善关系进行努力。

二、各方推动形势转圜的动因

朝鲜半岛形势的大伏大起,是各方,特别是朝、韩、美基于对严峻现实的务实反应,也是各方政策互动的结果。

对美国而言,特朗普政府亟需遏阻朝鲜核导计划形成更大威胁,并用于彰显其外交成果、确保对东北亚局势把控。特朗普在竞选之际,就以“同金正恩一边吃着汉堡,一边就朝核问题协商”为话题,一方面指责民主党在朝核问题上的政策失败,另一方面彰显自己可能在久拖不决的朝核问题上有所建树。但当选总统之后的第一年中,特朗普主推的对朝“极限施压”政策并未与奥巴马时期美国对朝核问题立场有太多区别,反倒是朝鲜的核导研发行动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朝鲜半岛形势也因此经历核问题升级后最嘈杂的战争喧嚣和最严峻的失控威胁。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不能不正视朝鲜核导能力已经在理论上对美国本土形成的威胁,在施压手段几乎穷尽、且无把握用武力手段解决朝核问题的情况下,与朝对话自然成为选项。同时,由于国内党争压力不减,特朗普深受“通俄门”等麻烦困扰,外交也在“美国第一”“逢奥必反”的政策方针影响下鲜有不被指责之处,在朝核问题上通过协商手段显示转圜和进展,或可成为特朗普难得的政绩资本。此外,美国加速向传统地缘政治回归,各层次的战略都开始着眼应对“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威胁”,特别是将中国崛起看作是“对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的结构性挑战”,这也决定了特朗普必须在朝核问题上掌握主动,避免中国对无核化进程的影响扩大,以及日韩盟友出于对朝核问题失控担忧而离心。最后,从特朗普两次同金正恩举行首脑会谈的时间选择看,也显然有助力2018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和为2020年竞选连任铺垫的考量。

从韩国来看,文在寅政府当前政策既是出于一贯理念,也是迫于现实需要。文在寅在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后提前进行的总统选举中胜出,韩国政坛近十年后再次迎来进步派执政。作为进步阵营代表,文在寅的政治理念有对金大中、卢武铉的传承,对朝政策思路鲜明倾向于通过和解合作改善同朝关系,并希望借此提升对美关系主动,彰显出较保守阵营更为突出的民族自主意识。而从韩国国内政治与外交现实角度看,文在寅调整对朝政策包括对朝核问题的政策,更是事关其执政命运的必然。一方面,朝鲜核导计划的实质推进,己导致美朝对抗升级为战争威胁,作为最大人质,遏制战端己成为韩国的现实和严肃要务,必须明确“绝不允许半岛出现战事”、坚决反对武力解决的立场。另一方面,只有缓和南北关系,推动朝核问题向得到控制乃至解决方向进展,才能顶住主张强硬对朝、视对话为绥靖的国内保守势力压力,也才能稳定住赞同其缓和政策的基本盘。此外,低迷不振的经济形势也使现政府不得不期待对朝政策能得到积极效应。文在寅竞选时为改善经济民生提出的举措己被证明不能迅速奏效,其初期支持率多得益于对朝政策收获良好效应,但经济颓势不改情况下,支持率己由2017年最高时的85%跌至2018年12月的47%。这迫使文在寅政府要在执政初对朝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力,通过首脑会谈、落实共同声明的各种事务级协商,包括采取一系列实际措施,尽可能把朝韓和解和无核化进展推进到不易逆转程度。

对朝鲜而言,为战略重心平稳转移创造外部环境。朝鲜在冷战以后失去社会主义阵营经济支撑、朝韩经济实力对比迅速逆转,朝弱韩强不断扩大后,朝鲜对发展经济的紧迫感一直十分强烈。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朝鲜对外坚持展现自立、强硬应对安全威胁的姿态,对内先军政治挂帅,重点发展国防工业、“艰苦行军”,将应对来自美韩威胁放在国民动员首位。与此同时,朝鲜从冷战后周边环境和自身国情出发,也在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金正日执政后期推进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改善措施即是这种努力的表现。金正恩执政后更是明确将经济发展与核武建设并重,投入更多关注和实践。但由于拥核自保与经济建设在资源分配和外部条件确保上必然形成相互制约,朝鲜在2017年集中力量突破核导技术,宣布“核导建设大业完成”,在2018年明确表示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际是在自认核导能力己初具威慑力,而试核射导遭致联合国制裁对国民经济压力也接近极限的情况下,选择关键时机节点做出的主动调整。为了迅速转入全面经济建设,朝鲜面对国际社会就无核化问题做出了“重要善意举措”,称“正在努力使半岛成为没有核武器与核威胁的地方,期待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实际行动予以回应”。从朝鲜在无核化协商的最新进展以及在国内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的实践看,朝鲜的工作重心转移带有战略调整性质。而从国内情况看,朝鲜已经较为平稳地完成了这一重大过渡。

三、无核化协商发展前瞻

此轮朝鲜半岛缓和虽开局积极而迅猛,但其后推进仍阻力重重。总体看,形势发展前景必然伴随曲折甚至反复,结构性深层矛盾难以消弭,无核化进程也无法在短期内实质达成,但支撑形势向好的因素不同以往,有一定不可逆性。

阻力和症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对形势变化的焦点一一“半岛无核化”问题的实质判定仍有很大差异。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认为该问题的本质是安全关切,只有相互照顾安全关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将朝鲜核导计划视为地区安全威胁之源、将地区安全问题的根本解决归结为朝鲜弃核的观点也还在主导一些国家政策。例如美国对半岛无核化的认定就是朝鲜去核化,并且在2018年中还提出了较CIVD(即完全、可验证、不可逆的弃核)原则更为强硬的PIVD(即永久性的、可验证、不可逆的弃核)作为标准。第二次“金特会”结果也表明,美国虽然口头上同意采取“相应措施”,但何为相应以及是否相应却要依照美国标准,类似的单方面坚持使得对话协商难以在最终目标和切入点上形成更多共识。各说各话、互不信任、甚至根本否定半岛无核化可能性的看法还在制约合作。

其二,美朝对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的行动方式及其原则立场相左。朝鲜主张实现无核化要“分阶段”和“同步走”,这也与中国和俄罗斯的立场相近。美国则寻求以“利比亚模式”根除朝鲜核威胁,强调设定最后期限,并坚持要朝鲜先采取“实质性行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第一次“金特会”后的访朝或屡被推迟,或无实质进展,都表明朝美落实首脑联合声明的事务层磋商未能消除分歧。而第二次“金特会”的情况也表明,虽然美朝都亟需谈判有所斩获,但美国实际上并未完全接受朝鲜提出的“同步”原则,双方对同步以及何为同步的差异成为“河内宣言”落空的原因。

其三,美国按自身需要控制缓和势头,制约相关国家加速改善关系。此次朝鲜半岛形势转圜,很大程度上是朝韩双方调整政策的结果。但这种政策调整效应越凸显、双方加速推动政策落实的意向越积极,来自美国的牵制就越大。例如,朝韩双方都有意推动由包括美国在内的相关国家签署“终战宣言”,以显示和平和解之意,为停和机制转换打下基础,美国却明确表示“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应先于终战宣言发表”,“现在谈论终战宣言问题为时尚早”。再如2018年11月20日,美韩涉朝工作组正式成立,这是两国历史上第一次就涉朝決议执行情况和韩朝经济合作等事宜成立专门沟通机制,蓬佩奥宣称,“美韩不要各说各话,朝韩关系不要超速”,美国上述态度与举措不仅对韩国政策形成掣肘,也是在试图对整体形势发展减速增压。

积极因素也切实可期。

一方面,朝鲜劳动党七届三中全会宣布,朝鲜不再进行任何核试验和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将集中全部力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应视为朝鲜的战略调整,从其后就无核化和发展经济采取的一系列实际措施看,无论从公信压力还是技术角度,再推进或重启核导计划都极其困难,何况从稳定国内需要看,金正恩也必须考虑国民对反复调整政策的承受能力。总体看朝鲜坚持当前政策的压力最大,延续性最为确定。

另一方面,韩国文在寅政府同样面临继续推进当前对外政策的压力。因为韩国国内政治环境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分裂局面,经济的低迷不振也非短期能够扭转,很可能在文在寅有效执政期内都会持续拖累其国民支持度。文在寅政府要稳定执政地位,坚持推进对朝和解合作政策并促进无核化步骤走实,是虽有险阻但别无选择的方向。尽管来自美国的压力极大,文在寅仍试图以联合国“特别豁免”等方式进行南北交流,并尽力推动美朝对话延续和深化,表现出对既定政策的韧性坚持。在第二次“金特会”后,文在寅表示,防止美国脱离对话轨道是韩国政府当务之急;韩国外交部长康京和也表示,“外交部将制定打破美朝僵局的仲裁方案,从多种渠道推动美朝重启对话”。

最后对特朗普政府而言,虽然同朝鲜的对话与接触只是策略调整而非实质改变,但不对朝鲜做任何松动甚至退出对话也非易事。美国决定举行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并在此前同朝鲜就双方分别落实《6.12朝美共同宣言>进行了事务层面磋商与“河内宣言”草拟,本身表明美国也在向“同时行动”方向靠拢。因为只要朝鲜继续坚持不重启核导试射,美国就很难在拒谈方面占据道义制高点。同时,继续推动相关国家加大制裁力度迫朝鲜妥协也很难随心所欲。在全球性难题负担空前、国内外对美国现行政策批评声不断的情况下,朝核问题进展几乎已是特朗普政府唯一“政绩”,只要特朗普不能承受朝核问题重回原点的失败指责,就有必要寻求以对话维护在朝核问题上的已有成果。

总之,朝鲜半岛形势与无核化进程将会如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好事多磨,前景可期”。“河内宣言”虽然流产,但二次“金特会”并非一无所得,它或可在以下方面促使朝美及相关方更多反思:正确把握对方的核心诉求是谈判成功的前提;对朝鲜半岛无核化这一并非仅指朝鲜弃核、实际集中了相关各国深层利益的复杂议题而言,相向而行、循序渐进是唯一可行方式;谈判遵循平等和相互照顾安全关切原则,而避免“道德审判”;鉴于谈判双方对同一筹码的价值会有不同认定,协商时有必要理性看待这种差异,促成现实可行的利益置换。除了朝美双方需要在反思基础上寻找新的机会与路径,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其他相关方也应继续坚持对话协商正确方向,推动朝美保持接触,并为建立半岛和平机制和东北亚长治久安做出各自努力。

四、对东北亚格局演变影响

此轮朝鲜半岛缓和局面热度堪称空前,并不排除在数年内维持势头,如果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相关国家关系正常化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也可能成为东北亚格局最终走出冷战的转折性起点,历史意义重大深远。

东北亚地区在冷战时期因两大阵营对峙而维持了消极稳定与相对平衡。但在冷战结束后,地区大国和朝韩之间未能实现“交叉承认”,导致整体格局失衡。而朝鲜在试图依靠自身努力改善同日韩关系未能得尝后,转向寻求用核牌突破对美关系,直至走上拥核自保道路。此后围绕朝核问题的各方利益冲撞逐步升级,更加剧了地区格局紊乱与形势紧张。所幸一年多来,一系列明显且总体积极的变化有助于地区格局演变向平衡稳定方向发展。

首先,地区各国关系普遍呈现改善和趋于稳定的状态,朝核问题解决进程重回对话轨道有助于各方加强合作减少对抗。如前所述,2018年,中朝、朝韩、朝美先后进行了举世瞩目的首脑会谈。中朝、朝韩首脑会谈是时隔多年,让两对双边关系分别重回正常轨道或迅速突破障碍。朝美首脑会谈则是开历史先河,为打破数十年壁障奠定重要基础。借助上述首脑会谈营造的缓和气氛,己持续多年的地区对抗性格局得以扭轉。事实上,在东北亚有关国家关系空前复杂、敌对的情况下,首脑外交的突破力、引领力、公信力确实对形势转圜发挥了特殊作用,且目前看相关国家仍有意借此进一步维持缓和势头。

朝核问题重回对话轨道,显然也是地区格局重拾平衡的利好因素。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停摆后,各方关系或空前复杂,或几近失控,建设性合作无法形成合力,而美日、美韩同盟关系的消极影响加大,更有向三边军事合作发展的危险,导致地区格局越发失衡。在新一轮对话协商重启后,各方深层利益诉求虽未有根本变化,但缓解紧张、避免冲突己成当前要务,无核化共识度的扩大也增加了东北亚形势主基调中和平合作的积极色彩。

其次,朝韩两国的“民族自决”主动性凸显,对东北亚力量组合带来积极影响。长期以来,受大国地缘政治影响,朝鲜半岛南北结构性矛盾困扰双方关系,各自内政外交也难以摆脱由此带来的制约。此前几年聚焦于朝核问题的各方博弈使得朝韩面临的压力均几近承受极限,迫使两国不得不向缓解紧张寻求和解的方向调整政策。一方面,朝韩两国相向而行的和解合作姿态成为这一轮半岛形势转圜的重要推动力。从平昌冬奥会开始,朝韩就默契抓住了时机,以在开幕式上同举“朝鲜半岛旗”共同入场、联合组团参加部分比赛项目等行动,掀起了一场缓和热潮。而朝方派出劳动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部长金与正以金正恩特使身份任团长的代表团赴韩,向文在寅递交金正恩亲笔信,文在寅会见朝高级代表团并表示愿创造条件回访朝鲜,双方共同表示“努力以平昌冬奥会为契机,将半岛和平和解氛围延续下去”,此后不久即实现了“文金会”,使沉闷危殆的半岛迅速显现生机。另一方面,在整体形势回归对话但却进展艰难时,朝韩均坚持释放善意并持续有关履行协议的磋商,成为维护缓和势头的积极因素。如在美朝会谈遭遇阻力前景迷离时,朝韩首脑再次聚首发出坚持无核化方向明确信息,对特朗普、金正恩新加坡会面最终成行影响积极。而在朝美落实“金特会”联合声明的工作层磋商困难重重时,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进行离散家属会面、设立南北共同联络事务所、推进朝韩铁路公路连接、启动撤除非军事区哨所的兵力和武器,都是防止形势反复甚至逆转的一份支撑力量,也确实起到了双方共同强调的“民族自决”导向性积极作用。朝韩关系的上述新特点,对东北亚秩序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再次,大国关系虽有震荡,但正在立足现实向新态势下的竞合关系过渡。一直以来,大国关系是东北亚形势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美国同中国、俄罗斯关系的摩擦面加大,直至将中俄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日关系也在历史和领土等问题上长期龃龉。不能不提的是,中美、中日间的这些相互消耗往往都与朝鲜半岛问题扯上关系,例如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直接威胁中国安全环境。再如美国反复指责中国在解决朝核问题方面没有尽到应尽责任,甚至以对朝制裁为由,对中国企业和银行进行“长臂管辖”。日本也渲染朝鲜导弹威胁,将美军与日本自卫队的合作从应对“周边事态”扩大到全球范围,并加紧引进偏离“专守防卫”传统政策的攻击性武器装备,这对中日建立互信只能是负面的。由于这种大国力量消长引发的深层战略考量变化,中美日俄等大国在地区的矛盾和冲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长期持续,但最新形势表明,这种态势全面恶化甚至失控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中美、中日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已是不争事实,中国在地区影响力提升也因此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但同时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实力差距尚有很大距离,“中国不会也不可能重蹈国强必霸的覆辙”,也无意取代美国和对抗日本。而美国等如果为遏制中国崛起过度应对,同中国全面竞争而放弃合作,只能伤人害己,给地区造成灾难。在现实看待东北亚大国力量结构现状的背景下,中日关系己初步得到改善,双方加强合作、避免消耗性对立的意愿成为主导。从中美贸易摩擦由激烈开局到呈现管理动向,双方在保持合作上都有共识的情况看,美国也在适应新的中美关系结构变化,展现出务实并着眼长期的应对意向。

事实上,仅从围绕朝鲜半岛的各大国当前政策动态,也可看出这种微妙变化。从第一次“金特会”到第二次“金特会”,特朗普政府对朝核问题的应对己从与朝接触对话中获利,并在继续探索推进。中俄也在中方的“双暂停倡议”和俄方“分步走路线图”等共同推动无核化进程基础上,针对对话重启的最新形势继续加强相关合作。日本不甘心在半岛新形势下出局,亦在准备适时参与对话进程,并对日朝双边关系的推进展示相对灵活和积极姿态。这些都反映出,中国坚持无核化,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强调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一贯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其现实可行性,美国主要依靠同盟关系和军事合作,以施压和制裁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子难以根本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中国反对朝鲜核导计划的立场也依然坚定明确,并未像一些分析担心的那样,为抗衡美国而在执行联合国对朝决议上“放水”或“打朝鲜牌”。总体看,半岛无核化进程重回对话轨道,对美国主导的以意识形态对立和军事手段支撑的同盟体系是一种削弱,更不可能导致中俄朝结盟形成新冷战对抗的前景。即使是在第二次“金特会”未有预期进展情况下,美日韩再以军事合作压力重回对抗态势的可能也很小。中国对半岛政策体现的共同安全理念能够最大程度覆盖各方长远利益,使相关国家在只按自身利益打造的政策屡屡碰壁之后,不能不考虑向中国原则靠拢,这对地区格局和不同安全关切不致过于失衡有益,也会通过半岛无核化进程及停和机制转换对东北亚格局演进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