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乐器琵琶的前世今生

2019-09-10 07:22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19年2期
关键词:卫东复原琵琶

推荐单位:北京乐器协会

成果来源:琵琶制作家曹卫东老师

转化作者:丰子一

两千年来我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形制、弹奏方式发生了哪些演变?一把好琵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琵琶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深得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生动地描绘了琵琶这一乐器的音色清脆悦耳、音乐表现力丰富的特点。

琵琶溯源

《广韵》记载:“推手为琵,引手為琶,取其鼓时,以为之名。”古时弹琴要使用拨子,向前弹的动作称为“琵”,向后弹的动作称为“琶”。“琵、琶”二字为弹奏动作的称谓,因此凡是用“琵、琶”两种弹奏法的乐器统称为“琵琶”。张骞出使西域时打通了丝绸之路,来自波斯、印度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原地区,与此同时四弦曲项琵琶与五弦直颈琵琶也传入中国,开始了本土化发展。[1]

琵琶形制发生了哪些演变?

古时属于“琵琶”类的乐器主要有阮咸(也称秦琵琶、秦汉子)、四弦曲项琵琶、五弦直项琵琶等。

白居易有诗云:“掩抑复凄清,非琴不是筝。还弹乐府曲,别占阮家名。古调何人识,初闻满座惊。落盘珠历历,摇佩玉琤琤。似劝杯中物,如含林下情。时移音律改,岂是昔时声。”描写了阮的音色像落在盘子上的珠子那般清脆,又像佩玉琤琤然。阮非西方传入,是我国固有乐器。1959年南京出土的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中清晰地刻画了阮咸坐在林下抱弹阮。《通典》记载:“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阮的琴颈较长,共鸣箱较圆。

四弦琵琶也称为曲项琵琶,琴腹梨形,琴颈的上部有一直角。四弦琵琶不是原生于我国的乐器,而是在汉魏时期传入的西域乐器,《通典》记载:“曲项,形制稍大,本出胡中,俗传是汉制。”[2]

《通曲》记载宣武年以后人们开始喜爱胡人的乐器,《旧唐书》记载:“琵琶,五弦,及歌舞伎,自文襄以来皆新爱好。”五弦直颈琵琶(图3)也称为龟兹琵琶或胡琵琶。[2]

早期演奏琵琶时需要使用木质拨子,《通典》记载大唐贞观中期开始出现手弹的方式。根据古时琵琶相关图像考证,唐代琵琶的演奏姿势为横抱,琴头朝向斜下方地面;五代十国时期的琵琶演奏图像显示琵琶琴头略有抬高。宋代以后四弦、五弦琵琶琴颈及面板开始出现“品”,这一形制的演变是西传的琵琶汉化的结果,演奏时琵琶琴头部分朝向左上方。元代时期琵琶右手的演奏技巧更为丰富。[2]

古琵琶的复原

“选良材,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用于琵琶背板制作的材料有小叶紫檀、老红木、花梨木等,密度大质地坚硬的材质,使乐音的反射率更好。有了良材之后,还要将木材在自然环境中悬挂5~10年待其“木液散尽”。曹卫东老师说:“木材越久置越好,只有长时间的久置才能完全释放它的木性,来达到制作乐器用材的稳定性。”在制琴的过程中,琴背的薄厚、高低都决定了在演奏过程中手感是否顺畅,因此很多琴要根据演奏者的习惯进行“私人订制”。

除当代琵琶的制作之外,曹卫东老师还致力于复原古琵琶。如今保存完好的唐代古琵琶藏于日本奈良正仓院,国内很难再找到实物,因此曹卫东老师以壁画、诗词等作为参考进行古琵琶的研制和复原工作。古琵琶不仅外形精美,音色还与现代琵琶有很大不同,这是由于当代琵琶所使用的琴弦为钢丝弦、钢丝缠尼龙弦,而古琵琶所使用的琴弦是纯生物的蚕丝弦、羊肠弦、牛筋弦等。

从曹卫东老师复原的奈良正仓院四弦曲项琵琶(图4)中我们看到琴背采用了镶嵌螺钿的技术,花纹极为精美,完美地再现了古代制琴师的精湛技术与艺术水平。螺钿工艺是将螺壳与海贝打磨后镶嵌于乐器的背板之上,用于乐器装饰。

正是由于一代代制琴师对琵琶的热爱、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试验以及传承传统手工艺工匠的精神,我们才得以重新领略古今琵琶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赵维平.丝绸之路上的琵琶乐器史[J].中国音乐学,2003(4):34-48

[2]郑祖襄.宋、元、明琵琶图像考——琵琶乐器汉化过程的图像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8(4):45-48+55

猜你喜欢
卫东复原琵琶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我和我的琵琶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雍和宫》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琵琶”和“枇杷”
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