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以及利用分析

2019-09-10 06:52王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博物馆

王玉

摘 要:民俗文物记载着历史文化,是历史遗留下的能够直接反应古代人们的社会集体行为、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的重要文化产品。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民俗文物的实际价值缺乏认知,导致其利用率和保护力度均不够。本文基于民俗文物的现实价值及历史意义探究其保护措施与利用方法。

关键词: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利用

引言

民俗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的,与民俗生活、民俗生产相关的器物,能够反映民间工艺、信仰崇拜、社会活动、游艺竞技、生产劳作及社会活动等多方面文化的文化产品,其地域民间风俗特点十分突出,能够通过鉴赏文物来了解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日常生活状态、民俗制度、精神面貌、时代特征[1]。因此,民俗文物真实记录了历史文化,综合了民俗文化與历史文化,与普通文物相比,更能展示当时的历史文化及社火风貌,故应加强对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民俗文物的价值分析

民俗文物是历史遗留下来能够反映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生产劳作、信仰崇拜等多方面的物质文化产品及精神文产品。民俗文物主要流行于民间,对人们的社会活动、集体行为均有着极强的召唤力与感染力。民俗文物涉及的含义较广,目前主要将其定义为民俗活动中生产的,可直接反应当时历史背景下人们的民俗活动情况,包括生产工具、工艺品、作坊器具、民居建筑、民间乐器等。

民俗文物的保护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民俗文物保护工作出现了诸多障碍,导致多项民间技术失传,部分民俗文化甚至绝迹。因此,保护民俗文化迫在眉睫,保护民俗文物是保护民俗文化的主要方式。保护初期,大部分人对民俗文物存在着一定的偏见,多认为民俗文物的价值不打,故容易忽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导致中国传统民俗文物四处流散,部分文物甚至流散在国外,包括一些十分珍贵的居民建筑[2]。随着人们的民俗文物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对民俗文物的保护意识日趋强烈。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了民俗文物的价值,甚至体会到了保护民俗文物是一件极具意义的工作。民俗博物馆是当前保护、利用民俗文物的重要媒介,故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民俗博物馆,专门用于民俗文物展览和保护民俗文物。目前,我国各地征集民俗文物、保护民俗文物、征集民俗文物的工作相继开展,但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3]。到目前为止,我国民俗文物的定义仍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缺乏可供保护、利用民俗文物工作参考的理论系统,导致其保护、利用工作受到了限制。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工作

目前,我国已征集了多种民俗文物,但并不是全部民俗文物均得以流产。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及思维方式均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导致部分民俗文物逐渐消亡,尤其一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物已被历史完全淹没,故民俗博物馆需将民俗文物收集起来,储存在橱窗中,向人们展示出来。

民俗类文物主要展示于民俗博物馆中,是人们开展民俗研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民俗文物需要鼓励政府开办民俗博物馆,鼓励私人办馆、合资办馆、行业办馆等,如山东滕州,可兴建鲁班纪念馆,向人们展示区域文化的织布工艺、铁匠工艺、榨油技术、渔民捕鱼技巧、木工技术等多项工艺的生产流程、器具及产品,并布置极具特色的庙会、上梁大吉及多种民俗场景,以便人们切身体会当时的历史社会现状。还可在滕州市下属的洪绪、官桥、木石等多个乡镇建设民俗博物馆[4]。各博物馆中收藏不同的、各具特色的民俗文物,集中展示当地民俗文化魅力。博物馆的重点保护手段为调查、收集民俗文物资料,并将其充分展示出来,以便当地居民了解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让民俗文物的价值不局限于工艺价值,充分展示其文化内涵。尽管部分文物的做工不是很精良,甚至在使用过程中受到了损坏,但从民俗文物中仍可观察当地文化的发展趋势,该文物很有可能成为珍贵文物,流传至今。因此,保护民俗文物工作者需要具备超前意识,在进行民俗研究的过程中,做好文物收集工作、调查工作及收藏工作。如滕州市的鲁班纪念馆中陈列了大量的生活用具,可给游客带来新鲜感。

利用工作

博物馆的主要职责在于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服务,展示历史文物,让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民俗博物馆一方面可以作为当前对民俗文物的收藏点,对民俗文物的相关资料进行收藏。另一方面可将其作为教育的体验中心,以便历史文化的传承,培育下一代,提升当地民众的个人修养及文化素养,增强民众的凝聚力。博物馆作为民俗文物的收藏地,可开展民俗研究工作,对民俗文物进行收集、鉴定、保存。这对民俗文物研究人员的要求较高,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专业技能,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具备探索精神,不断征集民俗文物,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因此,民俗博物馆不仅展示了民俗文化研究员的专业水平与专业精神,还充分反映了当地民俗文物所体现的深层内涵,向社会大中专展示了博物馆的最新研究成果。

博物馆可作为民俗文化教育中心,充分发挥其导向原则,有机结合民俗文物的知识性、观赏性及趣味性,通过多样化的展览方式,向社会大众展示其感染力、表现力及吸引力。同时,可利用现代化技术,通过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民俗文物,如播放视影录像等,可显著提升其视觉效果,以便社会大众更能直观地了解民俗文化,深入体会其民俗精神。如滕州市的鲁班纪念馆设有古戏台,戏台上通过播放柳琴戏来让社会大众进一步了解其当地的民俗文化,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5]。此外,博物馆还开发了部分民俗商品,鼓励当地居民将民俗文物博物馆与旅游行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民俗文物,来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顺江. 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 北方文学, 2017(24):192-192.

[2]李俊超. 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v.2;No.53(17):30+32.

[3]万酉生. 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初探[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 148(01):122-123.

[4]肖桔, 赵湘萍. 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发扬探析[J]. 赤子(上中旬), 2017(01):44.

张庆峰. 浅议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 赤子, 2014(1):64-64.

[5]万玛措. 中小型民族博物馆民族、民俗文物的征集、保护和利用[J]. 群文天地, 2017(6):85-87.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博物馆
博物馆
画与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露天博物馆
废物巧利用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