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介绍(二)

2019-09-10 09:22张军霞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蜗牛天气

张军霞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描述科学学科性质时指出,小學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总目标中也指出,要初步了解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推理、类比等思维方法,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中,既要引导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进行学习,又要将科学思维整合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之中,现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展开分析。

教材中的科学实践活动

“强调以科学实践为核心的学习过程”和“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特色。教材的编写以科学实践活动为核心,而科学实践活动的推进过程又是以科学思维为核心。科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和教学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以“教学环节”的形式呈现,使得教材既符合教学过程,也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遵循概念发展的大方向。分析每个科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领会科学思维培养的要点,有利于将科学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推动学生科学概念的发展,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年级下册教材每个单元有3课,共12课,共有13个科学实践活动(如表1)。

科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思维活动

概念是思维的载体,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概念的形成需要经历运用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法的思维过程。在低年段,获得事实性的基础概念所用的思维方法主要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简单归纳推理、判断”等。

科学教学中的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即以科学概念、判断和推理来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和联系。科学发现还离不开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直觉思维。个体思维活动水平的差异是通过思维品质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品质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等。抽象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形象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直觉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锻炼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的机会。在低年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从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入手。直觉思维不借助于逻辑推理,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迅速作出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性思维,经常发生在其他思维结束后或过程中。直觉思维在教学中随时可以发生,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

根据以上理论研究,本套教材中的科学实践活动的科学思维,主要遵循“提出问题或探究主题、搜寻事实、获得信息、作出解释”的过程,遵循科学探究的过程与科学思维的过程基本一致的原则。此外,本套教材中的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的科学思维,主要遵循“明确工程问题或工程任务、设计工程解决方案、创设模型、评估改进模型”的过程,努力使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与工程思维的过程基本吻合。

每个科学实践活动的思维培养要点

科学教学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可以从思维过程、思维方法、思维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下面分析二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每个科学实践活动的思维能力培养要点。

1.怎样描述天气现象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从哪些角度描述今天的天气?

获得信息1:可以从太阳、云、降水、气温和风等角度描述今天的天气。

搜寻事实:认识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获得信息2:尝试从太阳、云、降水、气温和风等角度描述各种天气。

作出解释:可以从太阳、云、降水、气温和风等角度描述天气;用不同的符号展示这些描述天气的角度,就是能表示天气现象的天气符号。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解天气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简单综合:将简单分析的天气现象综合为不同的天气现象,都可以从一些角度进行描述;抓住典型的现象,可以用符号呈现出来。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对天气现象进行直观形象的描述和用符号表示。

发散思维:尽量从更多的角度描述天气现象,用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天气现象。

2.天气对我们有哪些影响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不同的天气里,我们的生活会有哪些不同?

搜寻事实:展示一周的天气记录,了解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获得信息:列举事实,了解天气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作出解释:天气影响人和动植物的生活。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分析一些具体实例中天气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简单综合:综合简单分析获得的事实,认识到天气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动植物的生活。

判断:判断某一实例是否表现出天气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描述天气如何影响人和动植物。

发散思维:寻找天气影响人和动植物的实例。

批判思维:评价他人提出的天气影响人和动植物的实例。

3.了解天气预报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怎样知道未来几天的天气?

搜寻事实:通过多种天气预报途径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

获得信息:通过比较,了解天气预报一般包含的各种信息——天气现象、气温、风、各种指数。

作出解释: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当前和未来的天气状况,可以为我们未来几天的出行提供参考。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分析自己获得的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

简单综合:根据天气预报的各种信息,了解当前和未来几天天气的状况。

比较:比较不同途径获得的天气预报的信息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归纳:从各种途径获得的信息中,归纳出天气预报一般包含哪些信息。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获得的天气预报信息。

发散思维:思考能够查找到几天预报的各种途径。

4.观察太阳位置的变化

(1)思维过程

探究主题:从早到晚,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搜寻事实:从早晨到傍晚,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获得信息:获得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直观记录。

作出解释:根据记录的现象,结合已有经验,形成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的认识。例如上午太阳偏东,逐渐升高;中午在正南方;下午太阳偏西,逐渐降低。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根据记录,分别观察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

简单综合: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形成动态的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

比较:比较同学之间的记录,比较记录中不同时间太阳的位置。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确定观察太阳的位置,做好观察记录。

5.太阳的影响

(1)思维过程

探究主题:太阳的影响。

搜寻事实:太阳是什么样的?搜集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影响的实例。

获得信息:认识到太阳是一个“大火球”,说出太阳对动物、植物、人类生活影响的实例。

作出解释:认识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解释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搜集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影响的实例。

简单综合:形成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整体认识。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分析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实例,描述太阳有哪些影响。

发散思维:尽量使用各种词汇来描述太阳,从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太阳的影响,并举出实例。

6.观察月相

(1)思维过程

提出問题:观察月相。

搜寻事实:画出我们见过的月亮的样子,观察几天的月相,并画下来。

获得信息:获得几天的月相的观察记录。

作出解释:月亮的样子不是固定不变的,月相是在变化着的。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观察和描述不同日子的月相。

简单综合:通过观察不同日子里月相的不同,认识到月相是在变化的。

比较:比较不同日子里记录的月相,比较同学之间的记录。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画出月亮的样子,在观察月相时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7.寻找四季的变化

(1)思维过程

探究主题:寻找四季变化的现象。

搜寻事实:观察春天,从植物、动物、人的活动等角度描述春天。认识其他季节:夏、秋、冬,搜集各个季节的现象图片。

获得信息:将图片分类,从植物、动物、人的活动等角度描述各个季节。举出植物、动物、人的活动随着季节变化的典型事例。

作出解释: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从植物、动物、人的活动等角度描述四季的现象。

简单综合:对一些植物、动物、人的活动的四季变化过程形成整体认识。

分类:将事物分成类别,分类观察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四季现象的图片。

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四季有哪些现象。

8.观察蚂蚁

(1)思维过程

探究主题:观察蚂蚁(了解蚂蚁对环境的感知)。

搜寻事实:找蚂蚁,观察蚂蚁的身体、觅食和对刺激的反应。

获得信息:获得蚂蚁的身体结构信息,以及蚂蚁在觅食、遇到刺激性气味时的行为。

作出解释:蚂蚁通过触角和眼感知周围环境。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将蚂蚁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观察。分别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以及遇到路障、刺激性气味时的反应。

简单综合:综合简单分析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对蚂蚁运用哪些感觉器官感知环境形成较为整体的认识。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蚂蚁的生活环境、身体结构、觅食和对路障、刺激等的反应。

发散思维:尽量使用各种词汇描述蚂蚁的身体以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批判思维:在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观点时提供事实依据。

9.观察蜗牛

(1)思维过程

探究主题:观察蜗牛(了解蜗牛对环境的感知)。

搜寻事实:找蜗牛,观察蜗牛的身体、觅食和对刺激的反应。

获得信息:获得蜗牛的身体结构信息,以及觅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行为。

作出解释:蜗牛主要通过两对触角感知周围环境。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将蜗牛的身体分成几个部分进行观察。观察蜗牛的觅食行为和对刺激发生的反应。

简单综合:综合简单分析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对蜗牛运用哪些感觉器官感知环境形成较为整体的认识。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蜗牛的生活环境、身体结构、觅食和对刺激等的反应。

发散思维:尽量使用各种词汇描述蜗牛的身体以及观察到的各种现象。

批判思维:在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观点时提供事实依据。

10.动物怎样感知环境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动物怎样感知环境?

搜寻事实:回忆人和已知的动物的感觉器官及功能,调查更多动物的感知本领。

获得信息:了解人和已知动物的感知本领,搜集到更多动物的感知本领。

作出解释:动物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环境,动物的本领可以为人类提供帮助。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分别描述人、已知动物和调查的动物的感知本领。

简单综合:形成动物都能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的综合认识。

比较:比较各种动物感觉器官的不同。

分类:根据动物各种感觉器官本领的差异给动物分类。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回忆人和已知动物,观察更多动物的图片,找到感觉器官。

发散思维:尽量找出更多动物感觉周围环境的例子。

11.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在周围的世界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工的?

搜寻事实:观察周围事物的图片,调查周围环境中的事物。

获得信息:周围事物有的属于自然的,有的属于人工的。

作出解释:周围世界可以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解釋出现人工世界的原因。

(2)思维方法

分类:将周围世界的事物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

判断:判断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哪些属于自然世界,哪些属于人工世界。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各种事物的图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事物。

批判思维:对事物属于自然世界还是人工世界展开辩论。

12.人工产品是怎样发展的

(1)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人工产品是怎样发展的?

搜寻事实:比较、使用不同时期的某一类产品,如铅笔、削笔刀等。

获得信息:感觉到某一类产品的发展带来的便利,了解更多产品的发展带来的便利。

作出解释:人工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快捷和舒适。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分析不同时期的某一类产品使用是否便利。

简单综合:以某一产品为例,认识到人工产品在不断发展。

比较:比较不同时期的某一类产品。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不同时期的各种产品。

发散思维:从多种角度思考和回答人工产品是怎样发展的。

批判思维:探讨人工产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辩论。

13.提出我们的创意

(1)思维过程

明确工程问题:在几种发明方法的启发下思考,通过哪些改变可以改进一种物品,使它更便于使用或具有更多的功能。

设计解决方案:发现这种物品的不足或提出更多的创意。

创设模型:画我们的创意。

评估改进模型:在交流过程中,听取同学意见,改进创意。

(2)思维方法

简单分析:分析某一物品的不足之处。

简单综合:形成改善某一物品的新创意。

(3)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观察各种物品的样子,画出自己的创意。

发散思维:尽量拓宽思路,发现某一物品的不足之处,或者提出更多的创意。

批判思维:对他人的创意进行评价,思考其创意能否实现。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蜗牛天气
谁是天气之子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天气预报难题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蜗牛说
小蜗牛
读一读,选词填空
别怨天气热,身上爱出汗,可能是你生病啦!
蜗牛(共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