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价值创造初探

2019-09-10 22:07彭礼孝张黎明
智能建筑与工程机械 2019年2期
关键词:城乡空间价值

彭礼孝 张黎明

一百三十年前,现代城市规划的奠基人卡米诺·西特曾经尖锐的批评道:“在没有关于新区将如何发展的任何想法的情况下预先进行规划,这是现在司空见惯的做法……‘我们肯定能完成什么有用而美的东西,但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因此我们就谦恭地将这一我们从来不详细了解到问题搁置一旁,而把土地划分为规则的方块,以便能够开始以平方英尺为单位进行的交易。’”即便过了一百多年,在“地理是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因素”(陆铭,2016)的土地经济时代,这种规划模式仍然存在。而在新时代,也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如何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消弭地理劣势等对地域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成为当下许多学者、规划机构和政府研究的当务之急。

我们从国内外众多成功的地区和城市的实例中进行总结,分析其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动因,虽然不能强行得出一个一般的原则,但去除表面的混杂信息,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实例都或自觉或不自觉对除地理条件之外的空间要素,如文化传统、历史、艺术等资源要素进行开发,形成新的“体验型经济”。在操作手法上,它们大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产业提升、空间设计、事件引爆,社群营造、文化培蕴等。它们通过对空间进行当代价值的再创造,给城乡发展找到新的活力,并使其兼顾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生態之间的平衡。我们将这一系列动作总结为“空间价值创造”。

1. 空间价值创造的整体性策略:

我们时常提及的空气污染、交通阻塞、文化同质等城市问题,都是缺乏整体性发展策略所导致的。城乡发展是多元而复杂的,需要兼顾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生态之间的平衡,而具体到某一个领域又细化出若干专业。在城乡的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整体的衔接和平衡,而这一点又是城乡发展中必然要做到的。城乡发展的整体性策略是要求不以某一个专业为单一出发点来思考问题,而是将城乡发展的多层面问题进行并置,多专业领域专家智库协同研究,把握城乡发展的整体方向。CBC提出用“大师工作营”的方式,将城乡发展放在一个时间的轴线上来审视,把未来的发展要素前置,将策划、规划、建筑、景观、遗产保护、资本、业态、运营等放在同一个研究平台,从城乡整体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性方案。

2. 如何进行“空间价值创造”:

(1)产业提升

一个地方有产业、有就业,才会吸引人口流入。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需要找到对于当地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在一些人口流出严重的乡村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和发挥当地特色的相关产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以旅游和美食为主要产业的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20世纪70年代之前的袁家村,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村。从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企业,到如今以环保、绿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大力发展以“关中印象”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总人口数还不到300人的袁家村不仅自身能达到过亿的年收入,还带动周围十余个村子共同致富,并在今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北京大山子的798艺术区则以艺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享誉国际,从一个荒废衰败的工业片区,通过当代艺术产业、艺术家社群,转身为具有独特空间价值的国际化名片。类似的还有宋庄,原本是北京东郊的一个普通乡村,由于一大批当代艺术家的入驻和聚集,诞生了从艺术家工作室到画廊、画材等的艺术产业链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当代艺术产业,也相应的增加了公共设施和住房的需求,从而全方位地促进经济增长。

(2)空间设计

对城市里的负空间以及基础设施薄弱的乡村进行空间梳理改造,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是改善空间体验的首要出发点。我们一方面怀念“桃花源”一般的宁静优美的生活,一方面又嫌弃“乡土”和“古旧”的落后和不便。区别于传统改造对于建成环境(尤其是维持或装饰村庄表皮)、沿用乡土材料、遵循本地文脉、居民就地回迁等原则的严格恪守;CBC的探索格局更大,通过组织建筑、艺术文化各个专业的专家和设计师,采取大师集群设计的形式,在一定的策划和一致的价值认知之下,从整体规划,到单体建筑,甚至是一个小小的雕塑小品,都精心筹划。以“针灸式”的建筑改造带动整个片区乃至辐射周边区域的发展,在延续文脉的同时,创造宜居的新空间形式。

通过研究各地实例,我们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可供借鉴的方面是“大师”的IP效应。通过优秀的建筑师来创造空间价值的案例屡见不鲜,建筑大师及其作品创作本身即可能成为一个事件性的行为,能为一个默默无名的地区带来巨大流量,而最终作品往往会成为地标,形成社区新的DNA,塑造居民的自我认同。

被誉为“用一座建筑激活一座城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给西班牙的衰败港口城市毕尔巴鄂带来了的转型发展的契机。建筑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不仅创造了独特的美术馆空间,更塑造了新的城市形象,成为城市的名片;伴随毕加索、塞尚、康定斯基等著名艺术家的展出以及创意机构的入驻、艺术设施等创意空间的增加,激发了城市的文化艺术、创意产业的兴起,从而带动经济复苏,而古根海姆博物馆则成为城市更新进程启动的标志。许多城市都想效仿“毕尔巴鄂效应”,鲜有成功。究其背后的逻辑,仅凭一座建筑并不能改变一座城市,而与各种城市部门、各种公共和私营机构、资助人、艺术家和相关政策等都一一关联。建筑在此作为触点,通过建筑师的前瞻性和社会性考虑,成为空间价值的载体,触发城市一系列蜕变。

(3)事件引爆

大事件是创造空间价值的方式之一,许多城市由于有了大事件改变了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了城市的公共配套设施、打响了城市的知名度。乌镇通过乌镇戏剧节、乌镇互联网大会为自身找到新的发展定位,走出了古镇发展的新道路;达沃斯论坛之于达沃斯更是如此,让一个地理偏远、交通不便的小镇变为世界经济的风向标。持续性的大事件为城乡发展带来营收、吸引人流、形成品牌。

(4)社群营造

无论是乡村问题,还是城市负空间问题,都关乎经济问题,但首要却不是经济问题。对于任何欠发达地区,正确的投资都是投资于人,任何长远计划都应该是关于人的计划。“空心村”或者“幼老村”所缺乏的不是固守一方土地的传统村民,而是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新村民”。上文提到的宋庄和798艺术区,都是通过“社群的营造”为一地发展注入了内在动力,艺术家群体和高知识水平人群的入驻,带动了社区艺术审美、生活方式的构建和提升。

(5)文化培蕴

陆铭在《大国大城》一书中以翔实的研究数据表明:在长期内缓解一个地方的地理劣势的政策,不是投资,不是增加一般性的政府支出,而只能是教育。曾经的工业矿区里尔,将文化项目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成为了如今的欧洲文化之都。里尔市政府通过系统的文化政策,如全球化的教育项目等,强化文化的可达性,让每个里尔人从小就开始对艺术创造产生兴趣,为城市的持续创新发展培育长远的人力资源,保持城市的吸引力和创新性。

3.结语:

对于空间价值创造的机制我们还在探索中,期待通过更多深入的研究和案例支持,使这个模糊的空间价值范式的实施过程逐渐清晰。

猜你喜欢
城乡空间价值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