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多维视角,凸显古诗的练笔效能

2019-09-10 00:30祖月华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古诗诗词想象

祖月华

古典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深远的意境,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资源,是学生揣摩语言、洞察结构、积累素材的绝好范本,更是组织学生展开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载体。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古典诗词内在的特点,展开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实践,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开掘资源,仿写古诗;想象补充,扩写古诗;自然拓展,续写古诗;巧妙转化,改写古诗,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古典诗词以简练的文字、深远的意境,蕴藏着丰富的语用训练资源,是学生揣摩语言、洞察结构、积累素材的绝好范本,更是组织学生展开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载体。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古典诗词内在的特点,展开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实践,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

一、开掘资源,仿写古诗

1.形神兼备并举,仿照精妙句式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已经成为语用理念的重要范畴。古诗由于篇幅短小,语言凝练,更在千年风雨的洗礼和传承中,筛选出众多经典的典型句式,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模其形态,更要仿其意蕴。

2.把握本质,仿照精妙修辞

受古诗文体的决定,诗人创作中用典和修辞是非常常见的策略,很多古诗蕴藏着体系化的修辞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具体的诗境出发,洞察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和运用策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如在刘禹锡《望洞庭》最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就采用类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先从“遥”字扣住诗人观察的角度——远观,然后引导学生从“白”与“青”的色彩和谐、“银盘”与“螺”的物体搭配两个视角感,受诗人类比手法运用的贴切,随后鼓励学生模仿诗人的写法,历练自己的奇思妙想,历练自己描写的能力。

仿照性描写是学生展开随文练笔的基础,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古诗的范例价值,让学生在洞察写法本质、体悟表达效益的基础上积极模仿,避免机械而生硬的套用。

二、想象补充,扩写古诗

1.依托插图,在想象中扩写

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跳跃性,并不会将所有的细节都和盘托出。为此,教材编者都为诗歌配置了相应的插图,这些插图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古诗的未尽之言。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诗文对照的基础上进行扩写。

如陆游《示儿》描写了自己在重病期间不忘收回失土、嘱咐儿子的情境,语言之中满满浸透着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师出示了教材中的插图,着力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借以想象人物的内在心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看到的画面、展开的想象描述出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把握了教材插图与诗歌语言内在的关联,巧妙地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和谐共生。

2.聚焦核心,在补充中扩写

古诗语言的简练特性意味着我们不能就字解字,就词解词,而要善于紧扣诗词中的语言资源调动生活体验,并激活学生内在的主观意识进行想象性补充,从而在拓展、补充的过程中完整再现诗歌的意境和诗人内在的情怀,巧妙地将诗歌的感知与实践表达有机整合。

如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教师紧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展开合理化想象:这只是一幅静止的画面,让我们展开想象将这幅画面复活吧,这位“小儿”是怎么卧着的?又是怎么剥的?在卧剥的时候,他可能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从而将原本高度凝练的“卧剥”所描摹的画面再现出来,历练了学生认知能力的高效发展。

三、自然拓展,续写古诗

1.从故事入手,续写情节未尽的结尾

古诗表达讲究的是一种独特的古诗味,最后的结尾诗人并不会直接言明,有时甚至不会写出来,最终形成意犹未尽之感。这样的结尾不仅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同时为学生的练笔实践提供了极好的资源。

如白居易的《池上》这首诗就借助于“偷采白莲”的情节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活泼开朗的儿童形象。但诗歌最后的结尾“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并不是故事最后的结局,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偷采白莲的儿童最终会是怎样的呢?他把白莲偷采回去究竟要干什么呢?……借助这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朝着故事发展的深处漫溯,从而将可能发生的结尾描绘出来。

这样的现象在很多古诗里都有所体现,没有写出来的故事结尾,便是文本表达过程中的留白。只有借助于续写,才能顺应诗人创作的思路,使文本在学生意识中趋于完整。

2.从意蕴入手,续写语意未了的诗境

很多文本描写的都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古诗的创作同样也不例外。无论诗人以怎样的方式创作与表达,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对蕴藏在诗歌中的内涵、情境进行感知,尝试以角色置换的方式展开体悟,感知内心世界,为自己的续写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当听到童子介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后,贾岛如果再次环顾这山、这云、这人,他们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引导学生借助诗歌中这些丰满的意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悟诗人在这首诗创作过程中意欲表现出来的情韵,然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续写诗歌中未了的语意,达成对诗歌意境地真实描写。

四、巧妙转化,改写古诗

1.把握文体特点,在转换表达方式中改写

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都喜欢组织学生将古诗的内容改写为现代文,这是古诗教学最为常见的一种改写形式。这一改写就是要转变情节、场景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这就意味着古诗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内容,更需要根据文体特点的异同,进行适度地调整和补充,为学生改写铺平道路。

2.基于不同视角,在转变描写角色中改写

有效的学习需要有强烈的代入感,即以体验的方式介入到诗歌的内蕴之中。古诗改写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诗人的视角走进诗歌中,运用更加直接的方式观诗人之所观,想诗人之所想。而在改写中,学生也可以相机进行内在感受的抒发。

以教学程颢的《春日偶成》为例,教师就引导学生将自己看成诗人程颢,在改写“云淡风轻近午天”时,教师则鼓勵学生边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并相机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改写“傍花随柳过前川”时,紧扣“傍”“随”“过”三个字展现诗人内心的轻快心情;在改写“识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时,就可以设置出一个具体的人物,设想自己与其展开对话,使这篇改写的文章不再是对他人作品的搬运,而成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歌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中一颗宝贵明珠,蕴藏着丰富语用练笔的资源。为此,教师要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开设多种多样的练笔形式,让学生在品味古诗中理解意蕴,在鉴赏古诗中习得方法,在扎实表达中生长能力。

猜你喜欢
古诗诗词想象
诗词书法作品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快乐的想象
【诗词篇】
一生
劳劳亭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