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状态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2019-09-10 07:22任大鹏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特征学业管理制度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业状态因素应加以重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业状态,对于持续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是在阐明应用型人才概念和特征的前提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学业状态因素,提出有效策略,满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机制,为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做出贡献。

一、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和特征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人才”。关注焦点是应用,“应用”释义为适应需要,以供使用,就是学以致用、乐学善用,是将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涵盖专业理论知识转化、先进技术应用,是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直接结合。应用型人才既区别于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又不同于具备够用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专业理论知识应具有系统性、适用性、先进性和创新性。技术技能应包括解决生产中具体技术问题的能力、可进行工程实践中关键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在于满足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和社会进步。其培养目标应该按照三个阶段围绕三个目标组织实施。第一阶段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行业发展,解决行业、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实际问题为主的现实需要阶段,围绕的是“人才合格目标”;第二阶段是培养经过实践锻炼能够解决行业、企业在当前及今后发展中遇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进行关键技术的更新、变革和改造阶段,围绕的是“人才成长目标”;第三阶段是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能够推动应用理论创新和应用科学技术进步阶段,围绕的是“人才发展目标”。

二、学业状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分析

(一)学业状态分析的必要性

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学生由于学业状态不佳,常常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视为对立的两极,对学科理论与專业知识不能够形成完整框架结构,导致毕业后不具备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的能力,特别是在应用专业技术解决实践问题时,就不能进行技术更新、变革和改造,脱离“人才成长目标”。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学业状态因素应引起重视,目前很多应用型院校忽视学业状态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没有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学业状态因素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改进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因此,作者运用社会认同理论从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两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业状态进行分析。

(二)学业状态的概念和内涵

“学业状态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在入学前和入学后对于学习某专业理论和技能所具备的认知水平、知识储备水平等情况。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意愿和学习行为。”学业状态的差异一般分布在认知水平、学习行为、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其中,认知水平反映学生对学科、专业了解程度及基础知识掌握状况;学习行为表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式;学习意愿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钻研态度;学习动机表达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学习目标,它们既是相互影响制约的矛盾,又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形成技术能力过程中最关键的主观能动力量。它可以通过学生对社会认知中形成的积极与消极目标制约学习行为。把握应用型人才质量目标是明确学习动机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不断深入地理解人才质量目标才能强化学习目的,使学习目标趋同人才质量目标。质量目标的内化程度决定学习目标能否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得以实现。

学习意愿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的主观性思维影响学习行为与目标实现。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应把握学生认同心理特征,认同心理特征通常是在学生进行自我价值评价时表现出来,预示了学生积极自尊和自我激励的可能,包含着身份认同和价值认同并由此产生了的类似行为和情感。学生的社会认同心理会在其学习、社交及情感等方面处于无法判断缺少策略的状态时促使其趋同与之情况类似的内群体成员的行为,从而产生了符合认同心理特征的情感体验和行为,以增强群体身份的认同和获得对自身有利的结果。

(三)学业状态分析

作者从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新生参加学生会和学生期末考试违纪两组数据,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分析学生社会认同心理特征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意愿方面的表现。一从2015-2018年新生参加学生会数据来看,四年参加人数变化基本接近平均值,他们参加的理由是看到周围同学都申请参加了,认为不这样做是脱离了新生群体。二从2016-2018年学生期末考试违纪情况来看,三年的数值接近。事实上该学院极为重视考风考纪,对作弊、违纪有严厉的处分措施。通过座谈了解:所有违纪的学生都知晓违纪后果,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看到了“违纪通报”,看到了和他们处于类似境遇的学生在处理期末考试这个棘手问题的处理方法,使处于同境遇的学生选择同样的方法。运用社会认同原理解答上述两种现象其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SIT) 是由Tajfel和Turner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人们依照群体成员资格来确定身份,个体会把自己所隶属的群体归为“内群体”,同时将其他群体归为“外群体”,通过比较内群体与外群体的差异,成员增强了群体身份的认同。正是社会认同心理的作用,使相对的内群体成员经过身份认同,相互比较,模仿了指向性相对一致的行为。通过研究以上学生趋同行为的正反两方面表现,说明社会认同心理对学生的意愿和动机产生了直接影响,改变了学业状态。可见,进行学业状态分析,提出积极对策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学业状态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策略和路径有很多,但更应该关注学生社会认同心理特征创新柔性化管理制度,运用社会认同理论构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视学业状态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通过提升学业状态水平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关注学生社会认同心理特征创新柔性化管理制度

据了解,“90后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符合社会规范,他们能继承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认同主流道德观念,但部分大学生自我道德认同率过高,他们当中实际存在着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相脱节、知行不统一的问题”,“如不少大学生希望建立和谐的社会道德秩序,但他们又不愿意接受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当他们面对各种刚性管理制度时,不仅表现为反感、不屑一顾甚至会出现为满足标榜自我和展示个性的心理需要而刻意触碰“条条框框”的现象,忽视道德、社会、法律的约束和谴责,可见,刚性管理制度对于当今大学生而言已经失去了制度管理的优势。然而,相当多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了用以对本校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奖励激励的《学生手册》,作者通过查阅目标院校《学生手册》,发现手册中行为规范类制度占比为35%,其中一项管理实施细则共八条25款,出现“不准、不得”条款12次,出现“严禁、禁止”条款8次。这说明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是以刚性约束为主要内容,缺乏学生社会认同心理特征分析和教育关怀因素的考量。

柔性化管理制度就是关注并评估学生社会认同心理特征及其对学习生活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指导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构建柔性制度体系应以“流程式”指导为基本思路,告诉学生正确的事情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以“不得、不准、严禁、禁止”的刚性法律词语简单的约束限制学生行为,通过对目标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显示85%的学生对柔性化管理制度认可。对此,作者从创新管理制度设计思路和创新管理制度执行方式两个方面提出措施。

创新管理制度设计思路,一是应了解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征,重视分析社会认同心理影响学生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加强引导示范。二是要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满足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需要,理解并尊重其个性需求。三是学生全过程参与管理制度设计,以“流程式”指导为主,以处罚惩戒为辅;以诚信共建为主,以监督检查为辅。

创新管理制度执行方式,一是明确管理制度执行在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规范学生行为的根本目的,引导学生“以知导行,因行进知,知行合一”。二是重视制度执行的积极成果的重要影响和引导作用,改变“处分通报”形式,建立以“教育本人,警示他人”为基本内容的管理思想,限制消极影响因素的社会认同作用空间,发挥标准式、模范式、榜样式积极影响因素的社会认同作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认同主流道德观念,模范遵守社会道德秩序和院校各种规章制度。

管理制度在设计和执行时还应注意三個转变,即限制式转变为约束式,规范式转变为流程式,惩罚式转变为褒扬式。总之,只有如此才能使管理制度符合时代变化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要求,提升学业状态水平,才能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度管理优势,满足教育的本质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运用社会认同理论构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以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的仍然较多,开发的多媒体课程也存在将板书内容复制到屏幕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根本改变,对当今大学生而言,这种形式不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业状态水平,其结果就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多种教学方式适用线上、线下多终端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包含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方式,尝试利用融媒体开发校园教学直播平台,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评价。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人们以其社会群体资格来定义自身,个体所属社会范畴的自我感知会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独特的心理影响。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在他们所属的群体评价中得到体现,因此,构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把握学生年龄性格特征,满足学生身份认同价值和个人价值感的心理需要,一是由学校做出项目规划,组建专业教师、优秀学生、社会机构为核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团队,专业教师策划课程知识能力目标,社会机构提供信息化技术,优秀学生参与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信息化教学设计,录制优秀学生进行实验实践操作“vcr”,增加学生的“出镜率”以提高学生个人价值感,拉进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意愿。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使用弹幕、微信平台、微信群新媒体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实时显示学生学习讨论的观点和学习反馈,增强教学互动性打造全员参与的有效课堂。二是由学校搭建教学直播平台开创直播教学模式,开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直播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培育学生技术操作能手开展应用技术操作直播,打造校园“直播网红”,以学生视角,用娱乐化形式传播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流程,满足学生即时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同时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引导学生广泛“开博”,树立校园优秀“大V”并积极转发互动,营造多元化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社会认同心理趋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满足学生主题性、探索性、合作性学习及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的需求。

构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机构和制度的支持与保障,应以加强专业建设、构建融媒体平台、提升信息化教学技术、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为抓手,关注当今大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发挥新媒体交互性、即时性优势,重构多元化教学设计,运用社会认同理论开发基于融媒体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四、结语

学业状态是应用型本科学生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改善学业状态,尤其是学习意愿和学习动机的积极改善直接决定了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探讨改善学业状态的有效对策:创新柔性化管理制度、构建融媒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建华.高等教育的应用性[J].教育研究,2013(4):51-57.

[2]任大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机制研究[J].学理论,2018(8):193-195.

[3]Tajfel,H&J.C.Turner.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intergroup conflict[A].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C].Monterey CA:Brooks PCole,1979:33-47.

[4]刘凤梅.“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65-66.

[5]张健华,经理.构建高校思政课“四维”考试考核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7(Z1):54-56.

[6]Tajfel H.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82, 33 (1) :1-39.

[7]Tajfel H, Turner JC.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intergroup conflict[J].The Social sychology of Inergroup Relations, 1979, 33 (47) :33-47.

[8]张淑华,李海莹,刘芳,等.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1):21-27.

猜你喜欢
心理特征学业管理制度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