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协同育人模式分析

2019-09-10 07:22许萍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区革命

许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中特别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高职院校是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其人才质量决定着中国制造的明天。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以德育为先,而红色教育则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遍布中华大地的红色旅游景区不仅是红色资源的集聚地,更是学生触摸历史、熔铸红色基因的“社会课堂”。高职院校和红色旅游景区的有效融合,是实现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实现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将革命历史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旅游业态。红色旅游景区是以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和具有纪念意义的革命历史遗留物为主要吸引物,使参观者通过游览参观活动,身临其境地体味当年烽火岁月,达到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的目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对红色旅游发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多次批示,并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出一批研学旅行和体验旅游精品线路”。由此可见,发展红色旅游的本质要求就是实现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而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依托红色旅游景区的文化资源,让在校学生通过参加红色旅游真正感受革命历史文化,同时还可以领会革命历史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与红色旅游景区的产教融合,既实现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同时也达到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行业通过“以赛促教”,将红色基因植入学生的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讲好新时代的红色故事,就是要让学生重温伟大历史,懂得时代新人的担当。通过学习红色历史,成为新时代的红色旅游人。

红色旅游景区承载着红色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红色旅游资源的纪念、教育和旅游价值都是建立在鲜明的政治内涵的基础之上的,比如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延安革命纪念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这些红色资源和红色景区都是重要的革命历史印迹。

高职院校的技能大赛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教育的专业竞技舞台。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行。比赛中那些感人至深和昂扬澎湃的红色故事,燃起了多少人心中的热血和激动。红色基因的传承最重要的是要触及灵魂,比赛不仅是一座联接历史和教育的桥梁,更是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通过大赛,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境界得到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由此可见,利用红色旅游景区的资源优势,通过红色旅游景区冠名、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大赛,鼓励学生参与,通过这样以赛促教的方式,使学生提升自身阅读、理解、表达、展现的能力,在参赛过程中了解革命历史,了解革命故事,了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通过向同龄人讲述红色故事,使红色情怀在学生当中流传,使革命精神在学生当中传承,让学生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地传播者和实践者,将红色基因潜移默化的植入学生的心中。

(二)通过参与景区产品设计,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水平

“寓教于游、寓游于教”,是红色教育的创新形式,是贴近历史和生活的“移动课堂”,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

以2018年第八届“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为例,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22个省、4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4个自治区223所大学的682支团队报名参赛,最终有175所大学508支团队提交参赛作品,其涉及景区之多、范围之广、创意之新令人欣喜。通过这样的设计大赛,景区收获了创意产品,而学生在参与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会深入景区,研究景区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提炼核心主题,不仅学习实践了专业知识,赋予了红色资源新的时代内涵,更重要的是在创意设计过程中感知红色文化,陶冶爱国情操,培养了坚韧品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以致用”是高職院校专业实践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红色旅游景区的市场经营和产品设计,聚焦实战化红色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激活红色资源,创新创意出更加新颖有价值的景区产品。这种校企合作、资源互补的协同育人方式,更有利于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产品,带动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激发市场活力,有效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践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于高职院校的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通过“校企合作”设计课程,使红色教育进入思政课堂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红色教育’模式,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的基础课,也是必修课,其教学方法和形式,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进,通过有效的课程设计将红色旅游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才能使枯燥的课堂鲜活起来。课堂讲授是对学生进行红色基因教育的主要窗口,可以设计专题教学模块,如“太行风骨·民族脊梁”“伟人风范”等课程用于校内的理论教学;影视观赏模块——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如《亮剑》《革命家庭》《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根据视作品内容,结合教学目标,对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在“故事”中了解革命历史,将红色历史转化成为易于理解的人物“史话”,达到观有所思、思有所得的教育效果,可以用于学生自习或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同时与校企合作的红色旅游景区可以开发现场教学模块——《缅怀先烈、牢记使命》等、互动类课程模块——《难忘激情岁月》等;体验类课程模块——八路军文化园、游击战体验园等;这些课程都可以在一些革命遗迹遗址、革命纪念馆等进行现场授课,将这些红色旅游资源转化成为学生接受体验红色文化的“情景课堂”。这样的课程设计使课内课外教学资源有机结合,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学习过程,达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3月18日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三、建立健全与红色旅游景区的长效合作机制,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办好职业教育,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新型学徒制已经提出“企校双师”的培养模式,要求全面推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就是要让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使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高职院校与红色旅游景区应构建长效合作机制,“订单班”培养是校企合作的常用方式,即根据红色旅游景区的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齐头并进的教学模式。同时企业可参与“过程考核+结果考核+职业素质”的培养环节,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外聘教师,参与教学和实践实训,有目的地完成产教融合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密切了学院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同时也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有效促进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开设职业类选修课程,或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场所、或共同开发相关专业技能项目等,为红色旅游景区及红色文化传承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院校和红色旅游景区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不仅从课程设计、学生遴选、组织协调、技能培养等层面搭建学生协同育人框架,同时完善了“机制合理、课程规范、管理有效、师资共享”为核心的人才共建体系。不仅为红色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又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学习和适应市场的机会。这种校企合作育人的“双重主体”,构筑了校企联动的配套教学体系,形成了高职院校与红色旅游景区的有效互动。

【参考文献】

[1]邓显超,邓海霞.十年来国内红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评[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1):29-39.

[2]黄永林.黄冈红色文化资源特质与文化產业发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2):48-52.

[3]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十三五”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EB/OL].http://sxwh.gov.cn/zwgk/zcfg/zcfg1/201701/t20170113_276913.html,2017-0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2019-02-13.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2017-12-19.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景区革命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摘牌”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中国的出行革命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