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主题的提炼与深化

2019-09-10 07:22李初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期
关键词:思维

李初发

【摘要】在一篇文章中,文章的主题是全文的灵魂。主题鲜明的文章才会光彩夺目,富有魅力;反之就会黯然失色,平淡乏味。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客观环境中的事物纷纭复杂,千头万绪,如何选好材料将“物”通过“意”转化为文呢?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提炼主题、深化主题,依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

【关键词】作文主题;提炼与深化;思维

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文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学生语文水平、语文能力高低的标志是检查学生基本技能综合运用的最好标尺。在一篇文章中,主题是全文的灵魂,主题鲜明的文章才会光彩夺目,富有魅力;反之就会黯然失色,平淡乏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写作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提炼主题、深化主题”。

文章的写作过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物”(生活)—“意”(思维)—“文”(文章)三个阶段。在这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抱怨生活单调枯燥,生活面窄,没什么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生活确实不像進入社会的青年那样复杂;然而,中学生的生活其实也有多姿多采的一面,也有丰富的感情世界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帮助、指导学生发现、整理、搜集和提炼这些可贵的素材,在纷纭复杂,千头万绪的素材中选好材料,提炼主题、深化主题,依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将“物”通过“意”转化为“文“。

如何提炼主题,深化主题呢?一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小题大作”开掘、深化主题

“以小见大”是挖掘、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什么是“小”的题材呢?花、鸟、草、虫,松、竹、梅、菊;自然景物以及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事例,生活中的见闻等都可以算是小的题材。小题材很多时候都包含着深刻的意义。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将那些细小的,平凡的材料写入文章,而且要做到“以小见大”善于从小题材中挖掘、深化主题,依主题选择材料,立意作文。

怎样才能使“小题材”显示出深广的思想意义呢?不外乎这么几种方法:

1.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生活小事的叙述,细节的描写,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中心。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平淡的,但要引导学生善于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意境来。比如我们天天都要接触父母、亲友、同学,每天上学都经过同一条道路。这些亲友、同学、街道其实都在变化,经常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美、发现改革开放的新变化。比如,每天经过的街道突然拓宽了,两旁盖起了大楼,一家家的餐馆热火朝天地开张了,商场里货架上的货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搜集、深掘这些素材,感悟这些身边事寓含的意义。 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和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学生旅游、回乡探亲或进行社会调查,扩大写作素材的来源。或是去农村探亲,目睹农村近几年来的变化;或是听海外、港台归来的亲属讲述在异国他乡的经历;或是到一个普通村民、工人家去作客,到车站、码头、餐馆等去参加劳动实践。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片段,零星的生活小事,生活中的见闻的叙述,细节的描写,来“小题大作”开掘、深化主题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中心,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父亲走至那边月台,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这一段父亲为我买桔子过程的细节描写,虽然朴实简洁,却饱含父子深情,令人感叹不已。诸如此类的事例,生活中其实很多。

2.叙述之后借议论抒情点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作者叙述“梦中寻师”一事后,借议论、抒情点题,“我是多么地思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那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一段议论恰到好处,抒发了学生对老师那深切思念、热爱之情。

在指导学生构思作文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情感寓含在细节描写之中,借议论抒情点明主题,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

如星期六、星期日,母亲为我们改善生活,精心烹制家乡小菜。上学前父亲为我东挪西借凑齐学习费用,如此等等。这些生活小事,无一不寓含深厚情感,只要我们多加留意,挖掘、提炼好主题,就是极好的素材。所谓“以小见大”就是这个道理。

3.抒情散文一类的文章,或“以物喻人”抒发情感,揭示主题;或“咏物言志”点出主题。如花、鸟、草、虫,松、竹、梅、菊,自然景物等,我们给它们赋予人的情感,人的灵性,文章就会光彩夺目,富有魅力了。

二、从现象到本质,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认识,深化主题

在写作中,要善于对写作对象——客观环境中的事物,从表面现象深入到其本质去理解、去认识。这样才能准确地提炼主题,依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增删。

例如,写作校园生活中的人和事。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误解,学习生活的艰辛,生活中的烦恼等,都要能正确对待。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这样文章才能观点鲜明,主题明确。

又如,节假日,学生在家遇到辍学经商、务工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是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正是学知识、学文化的“黄金时期”,却放弃学业,辍学经商务工。有些人赚到一点钱,穿着打扮讲究、阔气,出手大方。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种现象,不能正确分析青少年辍学经商、务工给个人的未来,给国家的未来带来的严重后果,学生写作这类题材的作文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羡慕之情。写出的文章就有可能在赞美“辍学经商、务工”了。

其它如赌博现象,早恋现象,浪费粮食现象,轻视劳动卫生现象,欺侮低年级同学现象等等都是如此。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现象的本质,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现象的恶果,在文章中就不会有正确、鲜明的观点,文章的主题也就欠鲜明了。

三、增删材料,深化主题

一篇文章完成后,在修改文章时,可通过材料的增删来深化主题思想。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在描写“清留学生”学跳舞的丑态时将跳舞声“咚、咚”改为“咚、咚、咚”;写受藤野先生精神激励,克服疲劳努力工作时,增加了一个细节描写,“点上一支烟,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嫉的文字”。这样一改,描写更生动、形象、准确,更好地突出了主题思想。至于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则尽可能删除,紧紧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搭配。

总之,只有从材料中提炼主题、深化主题,选好典型的、有深刻意义的材料,文章才能详略得体、“血肉丰满”,具有较好的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思维
词语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设疑开始
例谈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维体操
思维总动员(三十一)
思维总动员(三十)
巧设提问,让思维多走一步
思维总动员(二十七)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