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

2019-09-10 03:52刘秋菊罗清海邹祝英刘小凤
高教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工程师应用型

刘秋菊 罗清海 邹祝英 刘小凤

摘 要:文章探讨了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不同院校应有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地方高校不应盲目向重点院校看齐。文章分析了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的个体和团队要求,师资队伍建设应强调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和引导能力。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应改革师资队伍的评聘和考核指标体系以激励教师为提高工程教育教学水平持续努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工程教育;师资素质;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168-03

Abstract: The type orientation of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 is discussed, and different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riorities, so local universities should not follow key universities without destination. The teachers' individual and group requirements we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teachers should be emphasized the teaching and guidance abilities, such as engineering practic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eam cooperation and so on. The foundation of applied engineering talents cultivation is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s. The employment and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thus encouraging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 application talent; engineering education; faculty quality; local university

近年熱炒的种种高校排名的指标体系中论文权重居高不下,重点院校的“导向”和普通院校的“追随”导致各高校对教师的聘任、考核和评价注重“学术”指标,如课题的级别和数量,论文的影响因子和数量等等;轻视工程素养,如工程实践经历,科学、工程研究与教学的融合,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等等。这种考评体系导致很多高校、学科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与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教师工程实践欠缺,学缘“近亲繁殖”。目前,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共有三批194所院校,众多地方高校参与“卓越计划”,但“卓越计划” 的参与高校各有特色,“卓越工程师”目标定位也各有千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与“卓越计划”要求的错位难以保证“卓越计划”目标的真正实现[1]。高校类型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各有特色,培养目标定位不当是造成人才供需结构性失衡,毕业生竞争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地方高校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2,3]。地方院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师资队伍也应与其目标相适应。

一、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工程师可以大致分为四类:研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和服务工程师[4]。各类工程师在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等素质要求上应有不同的要求或侧重。知识面宽广,专业理论精深,是原创性思维基本要求,研发工程师应具备典型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系统,工程经验丰富,设计工程师才可能形成良好的创新设计能力。行业性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技能全面,生产工程师才能创造性解决工程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服务工程师则应该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优良的工程实践技能和完善的市场服务意识。现代工程或生产是系统化的团队行为, 需要多层级、多专业的协作和配合,因此,现代工程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谐的团队合作才能形成系统集成效应。

高校在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目标上应有各自的定位、特色和重点(表1)[4]。地方院校应谋求特色发展和错位竞争优势,满足区域社会、行业经济的差异化人才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同时提高学校办学成效和品牌影响力。

二、对师资队伍的个体素质要求

优秀的现代工程师必须 “术业有专攻”,并应该是具备系统观念、前瞻意识的综合型人才,能够跟上国际大背景下的自身服务领域内的科技进步的步伐。承担工程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素质要求。

(一)系统宽广的知识面

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工科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本学科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科技进展和发展前沿,了解相关技术标准、政策和法律法规,还要了解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信息、管理、人文等学科基本知识,关注与本学科工程领域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现代工程教育应注重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行研究性教学、启发性教学等教学模式。知识结构宽度和深度决定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教师应注重自身知识、技能持续自我提升,并将知识面拓展到相关学科等更大范围。

(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

理论联系实际,是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与工程、生产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实践,了解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了解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一般程序和方法,掌握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常规生产设备的操作技能。工程实践和阅历对于工程师资的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工程意识,学会用工程思维的方法思考和分析问题;积累工程教学案例,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纸上谈兵;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促进研究成果转化与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拓展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三)良好的工程教育教学能力

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手艺传授,也不同于针对操作岗位的职业教育,其教学目标、手段都是综合的、立体的,相应的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索性学习,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工程美学观念和创新内驱力的培养。

2. 良好的教育研究能力。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适应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实现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高度融合。

3. 突出的工程教学技巧。善于通过问题、案例或项目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将基础理论与发展前沿相结合,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4. 娴熟的实践示范能力。能够通过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示范性演示,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通过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工程技术示范性操作,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研究能力。

5. 优秀的教学组织能力。能够技巧性驾驭课堂,做到教学内容上广度和深度的收放有度,教学节奏上舒缓和紧凑的张弛有度,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与教学相长。

(四)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投身于教育工作,就应将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作为神圣使命和永无止境的工作目标。具有超越意识,善于批判性思维,勇于自我否定,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对工程教育的新要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努力追求教育教学思想和方式的提升和突破。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人格品味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日常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品行风范能成为学生修身立德、志存高远的榜样。

三、对师资队伍的团队素质要求

现代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促使工程知识不断交叉和融合,工程问题需要跨学科、多领域的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师资队伍应该适应现代工程教育的要求。

(一)工程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集成化应用是现代工程的特色,也是工程应用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师资团队的工程设计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科带头人具备较高的团队组织能力。在复杂系统工程的设计开发中,相关专业子系统之间需要沟通协调,子系统内部也需要分工合作,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是系统设计开发成败和效率的关键。

2. 学科骨干工程实践经历丰富。学科骨干具备来自企业的课题中关键或核心技术设计开发能力,并能将设计中积累的经验、发现的问题融合到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强化学以致用意识。

3. 学科骨干了解本领域科技前沿。骨干教师应该了解本领域的科学研究热点和技术发展前沿,能够为学生指明知识拓展、开拓视野的方向,能够示范性演示前沿技术。

4. 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科技与人文融合的系统设计思想,能够处理好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中贯彻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理念。

(二)工程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

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将创新理念融入血脉,形成创新自觉,工程实践中突破工程设计、产品开发的思维定势,并取得创新性成果。应充分了解本工程领域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在学科交叉和融合中激发创新灵感,探索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现代工程科学伴随着“大工程”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系统、复杂、交叉和综合性学科特征[5]。优秀的工程教育師资队伍,一方面经历较系统的科研训练,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有相当级别或数量的工程项目研发经验的积淀;另一方面,具备较强的现代“大工程”系统化思维意识,具备从工程实践中发现创新切入点的敏锐性。

工程创新能力依赖于专业造诣和工程实践背景。不同老师人生阅历、兴趣爱好有别,因此,每一位教师同时具备上述能力并不现实,但应该作为培养师资队伍的发展导向,应根据教师岗位和发展要求,着重提高某些专业素养。适应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以培养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师资队伍具备较高的工程设计、技术创新水平,可以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对于省部属重点大学,以设计工程师为主要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应强调具备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创新能力;而对于211、985高校,应该以培养研发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师资队伍应着重强调工程科学研究能力。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高校的认真规划和不断积累,也需要教师个人的勤勉努力和执着追求。

四、师资队伍的评聘与考核

评聘与考核是激励教师持续进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目前高校教师的评聘和考核指标体系重科研轻教学、重论文轻转化、重理论轻实践,与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适应,不能激励教师为提高工程教育教学成效持续努力。年轻老师面临职称评聘压力,不得不迎合现有职称评聘指标体系,注重科研项目的立项等级、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等指标,一旦过了职称评聘这道坎,职称评聘的激励也就基本失效,于是,“职称科研”现象在各高校中不同程度存在。因此,改革职称、职务考核与晋升的指标体系,加大工程技能、创新成果等指标的权重,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

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改革评聘与考核指标体系,为潜心教学、注重实践的年轻教师打通晋升的通道,同时对高职称教师形成持续激励,通过一定时期的积累,形成科研型与教学型搭配适当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体系。目前高校工程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与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称现象:一是工程经历欠缺,多数教师的职业经历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学上自然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职称科研”现象,迎合职称评聘,注重纵向科研项目的申报与理论类论文的撰写,科研工作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吻合度不高,论文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三是学缘结构不良,留校教师比例较高,科研方向和教学风格难以多样化,自然不利于学生开拓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束语

从规模上来看,地方本科院校是本科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绝大多数地方高校属于教学型高校,或者教学研究型高校,都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教育教学目标。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大众高等教育阶段,绝大多数毕业生必须在各行各业的一线岗位中寻找就业机会,高校应该主动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校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敏捷性。而改革教师职称、职务的考核、晋升模式,引导教师个人职业规划与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对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第三批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3]38号)[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60/201310/158875.html.

[2]王國强,田爱梅.试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10):31-32.

[3]汪文婷.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2-13.

[4]林健.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11-18.

[5]汪应络,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9):59-6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工程师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