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及路径研究

2019-09-10 21:13李桂平刘健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企业煤炭

李桂平 刘健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新常态时代。为了解决新常态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论述。

煤炭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强有力的支撑,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供给侧改革就显得颇为重要。

一、山西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现状

山西是我国煤炭大省、国家能源基地,長期以来煤炭产业一枝独秀,全省经济中煤炭占比过大。自新中国成立至2018年底,山西累计生产煤炭197.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1/4;净调出量超过12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3/4。在山西的煤炭产业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一煤独大、结构畸形发展、抵御风险能力较低等诸多劣势也逐渐显露,经济增速放缓、环境保护规制、市场恶性竞争和大量廉价进口煤抢占市场等原因更加剧了山西煤炭产能过剩,严重影响了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煤炭资源禀赋与煤炭企业基本情况

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区域广泛、品种齐全。全省含煤面积5.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3%;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储量为655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8%;山西累计查明保有资源量2674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4;煤炭品种齐全,有九大煤炭品种(见表1)。此外,山西省煤田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较厚且倾角平缓,断层较少,煤炭埋藏浅,因此山西煤田具有投资较少、见效快的特点。在过去五年间全省加大地质勘探力度,发现了众多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储量新增129.25亿吨。

2008年,山西省针对煤炭产业“多、小、散、低”的特点,在省政府主导下,开展了全省第二次资源整合工作。本次工作本着“关小建大、国进民退”的指导思路,兼并重组形成了七大集团(见表2)。

(二)煤炭生产情况

1.努力释放先进产能

2009年—2012年煤炭资源整合后山西省共有七大煤企。截至2018年底,全面淘汰30万吨/年以下小煤矿。现有生产煤矿605座,合计年生产能力为94605万吨(见图1),平均单井规模由2008年的36万吨/年提高到156万吨/年以上。山西省还推动煤炭产业走“减、优、绿”的路子,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57%,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培育形成了同煤集团、焦煤集团两个亿吨级,晋能集团、阳煤集团、晋煤集团和潞安集团4个5000万吨级和10多个1000万吨级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绿色与集约化经营效益初步显现。

2.稳居全国产量前列

山西是中国煤炭大省,素有“煤海”之称。2018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3.57亿元,安排地质勘查项目83个,验收往年项目60个,新增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其中新增煤炭资源储量为24.37亿吨。在煤炭资源储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山西原煤产量虽稳居全国前列,但却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见图2)。2014年产量全国第一,达到历史新高的9.76亿吨,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2016年产量下降为8.16亿吨,随后两年稳中有升。

山西省五年间原煤产量增比和走势与全国同期大体保持一致(见图3、图4),山西原煤产量带动着全国的年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效果初显。全国和山西的2016年产量双双处于五年间最低值,尽管2017年产量均大幅反弹增高,但2018年产量却又同时稳中有降。2018年1—4季度山西省原煤产量波动幅度不大,呈震荡上行(见图5),2018年4季度山西省原煤产量相比1季度增长18.91%。2018年山西省原煤产量为8.93亿吨,同比增长3.7%。供给侧改革的调结构、稳增长的效果已经显现。

实践证明,山西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持续稳步推进,有效化解了产能过剩、规模释放先进产能,既调整优化了煤炭产能结构,又科学合理控制了原煤生产总量。为全省经济转型打下了重要基础。

二、供给侧改革下山西省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的措施与初步成效

作为资源型地区典型代表的山西,近年来经济稳中有升趋于向好;产业优化内存轻装上阵;企业剥离包袱初战告捷,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供给侧改革发力,经济稳中有升

1.全省经济趋稳向好

近五年间山西省GDP的全国排名稳中有升,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实施以后,2017年和2018年的GDP排名和增速稳步上升,且优于2014年和2015年(见图6、7)。2018年山西省经济增速位次和经济总量均有所突破,在环境保规制背景下,全面施策实现了经济稳定增长的既定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全年同比增长6.7%,超过全国增速的0.1%,24个月的增长率连续保持在6%以上(见图8),经济持续增长稳定向好。2018年全年煤炭生产及加工等主营业务收入比往年同期增长8%,达7197.8亿元,煤炭生产及加工业利润比往年同期增长了17.5%。

2.七大煤企全部扭亏为盈

从2008年到2009年,山西省开始实施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改制行动,以省级大型煤炭企业为重组主体,从国有和商业银行借入大量资金开始整合兼并煤矿,自此背负上庞大的债务。尽管低迷四年的煤价自2016年开始反弹,但负债仍在上升。截至2016年底,山西七大煤企共亏损34.6亿元,同比减少38%,总负债约为1.26万亿元,同比增加5.9%;截至2017年底,山西七大煤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584.36亿元,同比增长2.34%,净利润扭亏为盈达40.66亿元,相较于2016年的34.6亿元亏损,增盈75.26亿元。虽然总体营收仍未达到2015年时的万亿水平,但是可以看出,随着山西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以及七大煤企转型不断深入,七大煤企整体经营业绩在逐渐开始改善。

(二)产业变革深化,企业内存优化

山西国有企业长期“贪大求全”发展,过度延伸产业链,以往的主辅业不分,行业内相互竞争,争先在煤炭生产(洗选)、坑口电厂、煤机装备等传统项目和煤制油(汽)、煤炭贸易、金融等新型项目上大上特上,企业高度同质化,造成了一部分企业“大而不强、全而不精”,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国企国资由“大而全、小而全”向“专业化、高端化”转变的发展要求。2018年2月,山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了《省属企业主辅业目录》,同煤集团、阳煤集团的主营业务仍然是煤炭开采和洗选,晋能集团主营业务调整为以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山煤集团主营业务确定为煤炭物流和贸易业,山西焦煤集团、晋煤集团和潞安集团主营业务分别转变为焦煤生产加工和销售、煤层气开发、煤化工。通过政府主导的“腾笼换鸟”式专业化重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更加趋于合理,其优质资产将通过市场方式转化,倒逼无效资产的逐步退出。此举措的出台,必将会让山西省属企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包袱剥离

企业“办社会”是企业为职工提供配套生活的旧体制,老办法,时至今日已成为众多国企难以承载的“棉袄”,被形象地称为“老办法遇到新问题”。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山西省剥离移交呈现出“多、重、杂”的特点。山西省在2018年底以总体移交率100%的优异成绩,在全省域内11个地级市率先完成了企业剥离“三供一业”管理服务职能移交地方的任务,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委的连续通报表扬。山西省國企深化改革初战告捷。

三、供给侧改革下改善山西煤炭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针对以上山西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的现状,依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与内容,结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笔者从五个方面对山西省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发展思路。

(一)煤炭企业要走技术创新发展之路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必须创新,煤炭企业由能源依赖型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是落实供给侧改革的必由之路。加强煤炭科技管理上层系统设计,需要煤炭基础科技、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煤炭新型科技统筹发展,切实提高与发挥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鼓励大型煤炭企业走出来“进圈子”,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的能源领域科研院所进行深度沟通,只有切实进入“科研圈子”,了解科研院所的具体想法与研究状况,才能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作共赢。

(二)煤炭企业要有协调发展的思维

煤炭企业一要做强做优主业,坚持以煤为基,突出转型发展、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转变落后与陈旧的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努力提升产品综合实力和企业品牌形象,以市场倒逼制淘汰落后产能。二要多元发展、融合发展,加快新兴产业培育与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加强煤炭与电力、建材和煤化工等产业的一体化,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利用率。三要全力推进转型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改革“一子落”带动转型“满盘活”,实现从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向煤炭科技装备强国的转变。四要从卖产品向卖服务跨越,以增量补减量,保增长。进一步释放优势产能,通过跨界融合、内引外联、重组优化,以争当转型排头兵的气魄,站位产业的制高点,持续推进山西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

(三)煤炭企业要有绿色发展理念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基础能源供给仍将维持以煤为主的格局,在政策引导和企业自身转型动力的推动下,“绿色发展”有望引领煤炭行业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那么煤炭企业绿色发展必须要有低碳清洁、市场金融的理念,通过转型升级实现清洁发展、建立绿色矿山将是煤炭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环。煤炭企业需通过市场与金融两种手段实现“绿色发展”,这是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最为重要的一环。充分利用大企业集团的良好信誉与强大资金流,以企招企、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以基金公司为平台,风投在先、战投跟进、市场协同培育,布局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动能项目,为优化山西煤炭产业结构添砖加瓦。

(四)煤炭企业要有开放发展机制

开放是改革转型的外部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煤炭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煤炭资源从粗放式开采到清洁、高效利用发生了质的飞跃,能源安全与供给能力切实大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增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煤炭企业开放发展既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深化国际化开放合作,全面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能源话语权。山西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作联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山西煤电铝、煤化工、煤层气、煤—电—大数据+和煤—电—网+等相关产业集聚优势。

(五)煤炭企业要有共享发展体制

共享发展就是着实让各行业共享转型发展的红利。凭借市场在煤炭资源配置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煤炭企业必将在做实做好煤炭安全生产、高效清洁利用等方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向煤炭生产、销售和供应一体化发展转型,强力打造煤炭贸易、物流网络。山西煤炭企业要充分利用“西接陕蒙,东临津冀”的独特区位优势,有效运用省内省外两种资源,打造“中国煤炭物流基地”。一要组建强有力的煤炭物流组织网络。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基础上,寻求与其他国际知名物流集团合作,建立起高效节约的运输子网、仓库子网以及配送子网,形成一个资源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服务体系。二要建立功能强大的煤炭物流信息网络。这一网络作为用户需求信息、市场动态、内部业务处理共享的平台,为管理者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有效支持。煤炭物流信息网络在加强企业整体综合能力的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三要建设辐射范围广的煤炭物流结点。煤炭物流网络是肢体,信息网络是血脉,煤炭物流的结点集和线路集就是关节和神经。只有建设起多功能、范围广的煤炭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储备仓库综合结点,才能使煤炭物流系统运转高效有力。这一举措将促使山西煤炭企业与上下游客户建立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促使煤炭生产和消费的互动更加密切。

“上下同欲者胜,万众一心者强”。山西作为重要的煤炭基地,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自身经济的发展也受困、受制于煤炭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西省积极响应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化压力为动力,从创新技术、协调思维、绿色理念、开放机制、共享体制等五个方面持续稳步发展,全面深化煤炭企业改革,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保证山西省“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胡欢欢.榆林煤炭产业供给侧改革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8,28(4):51-54.

[2]吴敬琏.供给侧改革—经济转型重塑中国布局[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3]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1.

[4]赵昌文,许召元,袁东,等.当前我国产能过剩的特征、风险及对策研究—基于实地调研及微观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5,(4):1-10.

[5]吴.煤炭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体系的构建[J].煤炭技术,2017,36(12):305-307.

[6]沈悦,范杨奕.山西省能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8,(5):57-58.

[7]云小红,张金锁,邹绍辉,等.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6,32(10):60-63.

[8]马洁.供给学派与中国供给侧改革[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5(2)::20-24.

[9]李佐军.供给侧改革理论渊源与实践依据[N].上海证券报,2016-03-19

[10]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12-17.

[11]李杨,宁成浩,王明华,等.发达国家煤矿关闭退出经验与启示[J].中国煤炭,2018,44(8):163-166,171.

[12]朱超.我国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探索[J].中国煤炭,2016,42(10):5-11.

[13]张晓权.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煤炭产业的发展研究[J].煤炭科技,2018,(1):29-32.

猜你喜欢
山西省煤炭企业煤炭
有脸面的颜值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红色警报——煤炭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山西省大气污染现状及其防治
煤炭企业政工队伍综合素质提高方法分析
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炭开采Ⅱ个股表现
基于三层架构的煤炭企业协同管理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