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方法

2019-09-10 07:22赖晓冲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

赖晓冲

摘要:阅读是个体瞭望大千世界、汲取精神营养的重要途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也被引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来,群文阅读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新课标为背景,就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以录求有效的群文阅读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语文 群文阅读方法

群文阅读指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而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阅读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基于集体建构之上的群体活动,群文阅读具有单篇阅读、多篇阅读所没有的功能,如群文阅读主题明确,集阅读和讨论于一体,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大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高中语文新课标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和结构,追求语文学科教学共同的价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结合群文阅读的功能可知,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得以落实,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群文阅读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法呢?

一、明确阅读议题,有效链接文本

群文阅读的重点是在集体建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融合视野,达成共识。集体构建的基础是明确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适用于群文阅读的文本。换而言之,群文阅读要想有序展开,必须要明白三个问题:为何而读?怎么样?读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确群文阅读的流程和重点。群文阅读的流程大致如下:首先,立足学情,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清晰简明的阅读目标,围绕阅读目标确定阅读议题和文本。其次,在议题的统领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素材,教学设计等。最后,在群文阅读中渗透阅读策略,融会贯通各种教学手法,强化阅读效果。总之,群文阅读的基础是确定议题,进行文本链接和选择。所以,在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特定的角度出发,选择阅读议题,为群文阅读做好准备。

如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时,根据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古代人物纪传”为议题,选择《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文章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时,通过人物言语、行动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分析、概括人物语言的艺术性。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古汉语的语言艺术”为议题,选择《曹刿论战》《陈涉世家》等文本,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并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出现的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有更深的了解。总之,在群文阅读中,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择议题和文本,只要是出于“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目的而确定的,都是可取的。

二、开展教学活动,传授阅读方法

围绕议题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安排,传授阅读方法,是群文阅读中进行集体建构、让大家达成共识的关键。进一步来说,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只有以特定的议题为纽带,将学生和文本串联到一起,与学生、文本展开对话,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碰撞出不一样的思维火花。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明确一点,即阅读是一项精神审美活动,它需要一定的方法,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它强调的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必须要将各种阅读方法融会贯通起来,以带有训练性质的阅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如在学习《锦瑟》这首诗时,教师要结合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将这首诗歌与《蒹葭》、《龙池》(李商隐)等带有“朦胧诗”意味的诗作结合起来,开展群文阅读;并在群文阅读中,与学生一起找出关键字词句,读标题,读诗眼、读意象、读情感,使学生通过诗歌阅读、鉴赏,找出隐藏在诗歌文字背后的内容。如从题目和意象来看,蒹葭指生长在水边的荻苇、芦苇,芦苇具有随风而起的特征,它经常顺流而下,结局与归属飘忽不定。这里诗人由蒹葭联想到了自己的爱情遭遇,解释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锦瑟是一种乐器,诗人利用锦瑟表达了音繁而绪乱、惆怅难以言尽的意思。两首诗都借助于虚化的实物,营造了空灵的意境,这也是象征性诗歌、朦胧诗建构意境的重要方法。这样通过意象解析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群文阅读目标,让学生深刻领悟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对话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注重语文的应用特征,加强语文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关系,以满足学生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口语、书面交际规范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创新、探究和求实的态度,促使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松绑,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平等对话的机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双向传输中汲取更多的营养。群文阅读议题的运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师生围绕议题而进行的对话、讨论与互动方面。所以,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的结构层次,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有效对话。

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教师可以“怀古诗”为议题,设计群文阅读方案。然后,围绕议题,选择元代张可久的《卖花声·怀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宋代张昪的《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等,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在群文阅读中,根据议题,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一)说明作品的寓意,用典的作用。(二)讨论诗词的结构和表达技巧,找出并解析诗词中的关键句。(三)讨论诗歌的题眼和讽刺点,概述作者的观点。(四)辛弃疾来到北固亭,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作者提到刘义隆、佛狸祠,又有何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点评和补充。这样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阅读文本,反思历史,可以让学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重视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语文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自觉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思考和分析能力,他们的思维也日趋成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适度放权,关注学生阅读的深度与广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識和阅读兴趣,使阅读真正变为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寻宝活动”。同样,在课外阅读中,教师也可以本着开放原则,让学生开展联袂阅读,群文阅读,以促进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

如在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时,教师可以“我最喜爱的水浒英雄”为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课外时间选读《水浒传》中的一些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大闹飞云浦”“石秀劫法场”等,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当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群文阅读,让大家在阅读的基础上讲述人物性格特点,总结古典小说描述人物的方法。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阅读活动纵向深入、横向延展,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积累,强化阅读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阅读的奥妙。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读为本,为学生架起感知文学世界的桥梁,争取通过群文阅读让学生的文化视野、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都得到拓展。

参考文献:

[1]司体忠.“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管窥[J].语文学刊,2016(10):105-108.

[2]陈琳.做阅读的点灯人——高中语文教学引入“群文阅读”方法初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4):33-34.

[3]刘佳音.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新课标高中语文
基于网络交际情境下高中语文写作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应用初探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