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卡在小学生个体心理健康辅导中的运用实践案例

2019-09-10 09:27吴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8期
关键词:案例小学生

吴安

摘 要:OH卡作为一种心理咨询工具,也可以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本文记叙了作者对一个小学四年级存在行为缺陷的学生,运用OH卡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过程。案例中,作者通过OH卡,促进学生打开心扉,呈现问题根源;启发学生看清自我,了解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设置心锚,追求美好生活,最终切实改进学生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OH卡;心理健康辅导;小学生;案例

案例背景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要在心理教育中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1】但是,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因为不了解学生个体的特点和需要,使心理辅导无法顺利开展。这时,OH卡或许是一种帮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并化解心结的工具。

OH卡也叫潜意识卡、直觉投射卡,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工具,能帮助看清个体的真实内心,找寻问题的答案。【2】心理辅导中,OH卡发挥其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变得更加有效。

本文以一个经常在课堂上大叫、大笑的小学四年级学生为例,介绍了OH卡在学生个体心理辅导中的实践运用。

案例呈现

【片段一】

(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OH卡的图片卡,图片上呈现了房间里有一张床。)

……

教师:你在图片中的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学生:我一个人在床上睡觉。

教师:躺在床上,你感觉怎么样?

学生:我感觉很舒服,想睡个好觉,做一个梦。

教师:你做了什么梦?

学生:我梦见自己成了一个小丑,在舞台上表演,大家都为我鼓掌。

教师:这些人里面有没有你认识的人?

学生:没有。

教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我的心情特别开心,因为大家都看着我笑。

教师:你想和谁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学生:没有谁和我分享。

【片段二】

教师:人的想象其实和他的真实生活是密切关联的。你想一想,什么时候周围的人会像梦里看你扮小丑时的观众一样,看着你,对着你笑?

学生:我在课堂上怪叫、大笑的时候。

教师:你之前和老师说,你在课堂上大叫、大笑,是因为自己实在忍不住。你现在仔细想一想,真的是忍不住吗?平时,放学后,爸爸妈妈接你比较晚,你一个人在教室会忍不住怪叫、大笑吗?

学生:不会,我一个人在教室的时候,没有人看我,我不会大叫、大笑的。我其实是喜欢别人看着我,被我逗笑。

教师:你身边的人平时会经常看着你,对你笑吗?

学生:不会。爸爸上班忙,不陪我。妈妈说妹妹比我乖,总是说我不如妹妹。我的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好像也不太喜欢我。

教师:所以,你就特别希望大家能经常看着你,对你笑,是吗?

学生:嗯。

教师:除了大叫和大笑之外,还有哪些让大家看你、对你笑的好方法?

学生:上课认真听,把作业做好,为大家扫地,别人没带学习用品时就借给他……

教师:那你觉得,大叫大笑的方法和你刚才说的那些方法相比,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学生:刚才说的方法好,因为这样的话,大家的笑才是真的喜欢我。

【片段三】

教师:想象一下,如果你按照自己刚才说的那样,上课认真听,把作业做好,为大家扫地,别人没带学习用品时就借给他,那么周围的人会怎么样对待你?

学生:他们会经常看着我,对我笑,还会真心喜欢我。

教师:这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我会很开心。

教师:现在,你就是那个大家都很喜欢的人。再看这张卡片。你觉得,房间里除了睡觉的你以外还有谁,他们在做什么?

学生:爸爸在离床不远的桌子上,一边工作,一边陪我。妈妈走过来帮我盖被子。妹妹在我旁边的小床上睡觉。

案例反思

一、促进学生打开心扉,呈现问题根源

面对同样的情景,不同的人做出的反应往往不同。其行为举动和经历体验所带来的认知形成有关。教师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时,可以通过对行为产生作用的认知的改变来改变行为。

师生之间常会因年龄、性别、身份等因素,造成心理隔阂。教师想要通过努力,跨越隔阂,打开学生的心扉是有难度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利用OH卡,以学生对图片中虚拟世界的感知,投射出学生在真实世界中的动机和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片段一中,学生表述的梦是成为小丑,获得大家的关注和称赞,体现了他的内心对于身边人的关注和称赞的渴望。而他说,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观众中没有认识的人,受到观众欢迎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分享喜悦的人,反映了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忽视。这应该就是他想通过在课堂上大叫大笑引发大家关注的原因。这样不遵守纪律的表现会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被家长指责,但他心里觉得,至少被大家关注了。了解了问题的根源以后,接下去的心理辅导就有了方向。

二、启发学生看清自我,了解内心需求

利用OH卡投射学生的心理状态之后,教师就能大致地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所在。但是,要想让学生改变,还需要让他看清真实的自我,可以运用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提问启发学生反思自我。

片段二,教师用一连串提问引发学生思考。首先,教师提出“什么时候周围的人会像梦里看你扮小丑时的观众一样,看着你,对着你笑?”这一问题,将学生的幻想和现实聯系在一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深度思考,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大叫、大笑的深层次原因,并以“你身边的人平时会经常看着你,对你笑吗?”这一问题,探知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心理支持系统状况,从而验证了此前的推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还有哪些让大家看你、对你笑的好方法”的探索、比较,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整个过程,教师没有直接给学生讲授道理、传授方法,却通过一系列的追问,让学生看清自我,了解内心需求,树立发展目标。

三、引导学生设置心锚,追求美好生活

心锚是一种能制造某种资源状态,使当事人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改变内心状态的行为技术。它可以用来改变未来面对某一事情的内心状态,即改写该件事情在大脑内的神经网络。【3】心锚技术经常会被用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

片段三,教师启发学生想象改进自我以后可能带来的生活改变,引领学生感受到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的关爱。然后,通过绘画,他把这些幻想中感受到的关爱情景化、直观化、具体化。这些情感体验在任务驱动下变得更加深刻,对学生的认知发生了改变。等到画完这幅画以后,学生的内心更加充实,情感更加丰富,改善自我的动机增强,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变化。当然,事后,我还和他的父母、老师、同学进行了沟通,让他们了解其心理状态,恳请他们一起给予更多的关注、关心、关爱,对其获得的每一个小进步,多加称赞,多加鼓励。渐渐地,该学生在课堂上大叫、大笑的现象出现频率减少了。而且,他变得更加乐观,更加好学,更加友善,能较好地融合于班级中了。

我在教育实践中运用oh卡,促进学生打开心扉,呈现问题根源;启发学生看清自我,了解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设置心锚,追求美好生活。希望更多教师能从中获得启发,在oh卡的实践运用中,帮助更多学生找回健康、乐观、积极、上进的自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梁西胜,刘文文,金建辉.OH卡提问技术在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6).

【3】刘铮.NLP心锚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干预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5).

猜你喜欢
案例小学生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我是小学生
“互联网+”的现实案例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不重实效,重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