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探索与研究

2019-09-10 07:22杨使兵侯新旺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新时代

杨使兵 侯新旺

摘要:实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极为重要的课题。做好一体化研究与实践有利于解决当前初高中思政课教学脱节带来的现实困难和问题,有利于构建上下通畅、前后关联的教学机制,形成中学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持续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一体化 学科核心素养 初高中思政课

一、研究的时代背景

新时代对初高中思政课建设提出新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2017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明确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为主导的活动性学科课程,这与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强调以学习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有共同之处,从而为实现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于课程核心素养和初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衔接,已有的研究主要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和初中道德法治课教学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为主。基于课程核心素养视域,研究新时代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的成果缺乏,是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

教育部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使用,根据新课标、深入渗透十九大精神的教育部统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正在修订。新时代呼唤新教材,新教材体现新时代,初高中新教材更新内容中有机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它们之间有何自然衔接与继承发展之处需要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去挖掘和应对,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研究的重要意义

1.在新时代、新课改背景下落实立德樹人根本任务,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

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初高中思想政治课相互衔接,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本课题通过统筹推进新时代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的研究,挖掘初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共同且具有传承性、衔接性的指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基本内容,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适合初高中学生的情感、认知、行为和差异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转化,促进学生在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实现核心知识吸收内化、关键能力培养提升、必备品质养化塑造、价值观念生成强化,从而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2.构建上下通畅、前后关联的教学机制,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持续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续性,不能因为学段变化而中断了一以贯之的内容,在统筹推进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搭设桥梁,促进其素养持续生成和平滑衔接。本课题通过比较研究推进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建设,贯彻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从各个维度打通初高中教学脱节的领域,开展梯度推进、层次升级的精准教学和深度教学,形成体系开放、运作灵活、渠道互通的教学机制,寻找适合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教学模式。

3.解决当前教学脱节带来的现实问题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然而现实中依然存在的形式化、空洞化、断层化、碎片化、浅表化和单一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让学生对思政课兴趣缺失,家长满意度不高甚至觉得学习这门课意义不大。本课题基于对初高中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把握,科学确定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更有意义的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初高中思政课中的德育功能,培养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促进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发挥和整体性实现。

初高中政治教师了解对方教学的通道被现实初高中分块办学所抑制,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现象尤其突出,限制了教师基于系统认知的教学成长和专业发展。通过研究初高中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共同构建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学习过程、评价方式、教学设计等,为教师在初高中学段的纵向交流提供平台与机会,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情状,拓宽专业发展路径和渠道,适应新时代对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1.在“立德树人”育人思想的指引下,培育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通过对初高中思政学科的教学实践、观摩、反思、研讨,总结初高中思政课一体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服务于学生成长,使初高中教学持续地、有梯度地、不断层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和促进学生公共参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构建初高中教师有效互动的机制和平台

通过初高中思政课学段的合作教学活动开展,包括初高中基于主题一致的同课异构活动、听课及评议课、外出集体学习、集体论课、主题研讨、线上交流等形式,延伸教师专业发展链条,增进情感,增加共事机会。

四、研究的重点内容

1.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一体化研究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课程标准对比分析,研究在宏观教学目标哪些方面可以进行科学有效的一体化衔接,并研究共性目标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的观察、反思,提炼初高中教学目标在各自课堂实践中得以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并从中寻求目标实现的共性做法。基于此,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方面的一体化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研究;(2)初高中思政课教学目标达成方法对比研究。

2.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体化研究

通过对初高中思政课现有教学内容方面的分析,研究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在具体教学内容方面和领域进行融合、渗透和衔接,以及如何在相互渗透和一体化的教学内容中进行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梳理初高中教材中相同教学内容,明确高中新课标中这些内容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目标定位,并根据初中学情实际,创造性地将相关核心素养在初中内容中渗透贯穿,从而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延续性、联结性、上升性。初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方面的一体化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1)初高中相同教学内容的梳理比对研究;(2)学科核心素养在初高中衔接内容中的一体化渗透研究。

3.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化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同题异构等多种方式,研究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一体化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手段。明确初中课程目标下初高中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教法优化,以实现对初高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和培养。

4.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初高中思政课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进

以蜀山区部分考到合肥市各类高中的学生为例,进行个案研究。跟踪调查这部分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方面的具体学法,以及上高中后在思想政治课方面的具体学法,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从学生学法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深度衔接,推进一体化过渡。

五、结语

总而言之,初高中思政课都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初高中思政理论课程体系,做好课程内容、教师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方法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从而不断增强初高中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而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一体化新时代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