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县奶(肉)牛养殖改良效果

2019-09-10 07:22薛万朝马文玲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标准化

薛万朝 马文玲

摘要:近年,品种选育、营养与饲料配方调剂都有改良,并加快推进了标准化牛改站(点)、繁育体系的建设,完善了基本养殖设施等,但是存在的问题众多,该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述,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并通过分析改良技术取得的成效进一步说明该技术今后对奶牛、肉牛养殖的重要性。

关键词:繁育体系;改良技术;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6.005

0 引言

牛羊养殖技术的大力推行和发展,使人们对牛肉制品以及牛奶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养殖育奶牛、肉牛肥牛开始成为目前牛的养殖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以湟源县杂种荷斯坦母牛、杂种肉牛为母本,以省家改中心调运的优良荷斯坦、西门塔尔冻精为父本积极改良,不断选育优良母犊牛为母本,坚决杜绝本交和近亲繁殖,奶(肉)牛品种得到了质的提升。积极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技术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以点带面,以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点先饲喂全价饲料和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进而带动周边农牧民使用全价饲料、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

1 标准化牛改站(点)建设情况

全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牛改站(点)共有19处,其中乡(镇)畜牧兽医站牛改站(点)9处;个体牛改点8处;规模养殖场牛改点2处(三江一力牛改点、圣源牧场牛改点),从2012年开始,结合省级支农资金标准化牛改站(点)建设项目的实施,湟源县畜牧兽医站对全县原有牛改站(点)进行升级改建,截止目前,9处乡(镇)畜牧兽医站牛改站(点)全部完成了标准化牛改站(点)改造,改造后的标准化牛改站(点)均建有牛改室2间50m2,配备有牛改技术服务车辆1辆、家畜繁殖员1~2名,并配备必需的牛改器械和仪器设备。

2 繁育体系建设情况

2012年至今,湟源县畜牧兽医站不断加大奶(肉)牛品种改良宣传和本交公牛去势淘汰力度,全县奶(肉)牛本交数量大幅减少,截止2015年已基本杜绝了本交现象。目前全县已投入使用的牛改站(点)达19处,各牛改站(点)技术服务体系健全,设施设备完善,奶(肉)牛人工授配工作已实现对全县七乡两镇146个行政村的全面覆盖,全县奶(肉)牛人工授精覆盖面达100%。

3 牛改站(点)设施设备

依托《湟源县2015年、2017年肉牛肉羊倍增计划建设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基层牛改站(点)奖励资金,不断完善基层牛改站(点)的设施设备建设。自2015年,依次对日月、和平、大华、星泉、巴燕等10处牛改站(点)进行了维修改造和屋面处理,累计墙体粉刷32间3100m2,更换铝合金门窗450m2,维修牛改室2间50m2,屋面处理18间900m2,改建大门2处。通过维修和改建,使基层牛改站(点)的面貌得到有效的改善[1]。

4 主要做法与经验

4.1加强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畜牧改良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为组长、县畜牧站站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奶(肉)牛改良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奶肉牛养殖改良大县、标准化牛改站点、优秀牛改站点及牛改良计划的制定、实施、监管、督导,严把质量关,为改良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2]。

4.2完善制度及档案管理,落实工作责任

第一是为确保畜牧改良工作成效,每年都制定了《湟源县奶(肉)牛品种改良工作方案》,及时分解下达肉(奶)牛改良任务,努力提高全县奶(肉)牛繁育能力,着力打造奶(肉)牛生产大县、强县,实现奶(肉)牛倍增的发展目标;第二是制定完善了《湟源县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管理办法》及各项制度,并严格按管理办法执行;第三是建立健全了冻精发放登记制度,安排专人负责细管冻精的保管,及时填写奶(肉)牛良补冻精的发放记录,并要求家畜繁殖员认真做好细管冻精的使用、冻精空管的收集工作;第四是建立健全了配种、产犊、产奶、犊牛鉴定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认真填写配种母牛基本情况,做好配种母牛、新生犊牛耳标佩戴工作[3]。

4.3加强技术培训

为切实提高牛改技术人员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湟源县每年都举办奶(肉)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班,每年培训人数50人次以上。并且积极选派优秀繁殖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家畜繁殖员培训班,切实提高牛改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受胎率。

5 奶肉牛改良成效

5.1改良成果

标准化牛改站(点)综合配套技术的实施,提高了全县奶(肉)牛授配率、受胎率和成活率,延长了泌乳周期,成犊牛损亡率持续降低,增加了产奶量、产肉量,全县奶(肉)牛存栏、生产性能和牛出栏商品率大幅度提高,2012—2018年增加育肥出欄牛4945头,按每头体重500kg计算,屠宰率55%,牛肉价格60元/kg,增加收入8159.25万元,增加成活犊牛6112头,按3500元/头计算,增加收入2139.2万元,见表1。增牛奶产值729.11万元,见表2。2012—2018年良种奶(肉)牛共增加收入11017.56万元。

5.2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奶(肉)牛改良的积极性,加快了奶(肉)牛改良步伐,为社会提供的肉、蛋、奶等优质畜产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丰富和稳定了市场供应,并且提高了优秀种公牛的利用水平,减轻了草场压力,利于生态草场的保护与恢复,带动了农牧民养殖的积极性,更加有效的推动了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和城乡建设。

6 结束语

以奶(肉)牛的品种改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当地畜牧改良工作具体做法以及经验进行总结,并分析牛品种改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资金利用情况,进而更深入、细致的展开牛养殖改良工作,希望能为实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秀丽.民和县奶(肉)牛养殖改良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畜牧与兽医,2015,47(9):130-131.

[2]薛晓蓉,赵莉渲,张楠.我省支农资金奶(肉)牛倍增计划建设项目实施成效调研报告[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46(6):45-51.

[3]李德明.门源县肉(奶)牛改良现状及发展思路[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6):70.

作者简介:薛万朝(1988-),男,青海人,本科,主要从事畜牧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标准化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自然资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印发施行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中国医药包装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
推进服务标准化,助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