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自主探究 成就有效课堂

2019-09-10 01:50肖元满
科教新报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三角形情境探究

肖元满

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课堂上,不光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笔者结合近几年深入课堂听课的感受,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地自主探究,成就有效课堂。

一、兴趣,诱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激励学生乐学善思,从而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时,教师可利用课件呈现学生陪同家人购物的情境图,由图片中的学生分享购物数学小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兴趣。学生如临其境,初步感知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质量单位——公斤、斤、两和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千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又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推理》时,教师可以用孩子们感兴趣的“熊出没”动画中的卡通人物贯穿始终,以猫头鹰涂涂不见了,熊大组织熊二和松鼠蹦蹦一起展开搜救为主线,设计一系列推理情境。

  二、质疑,激活自主探究的动力。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提问质疑的意识,从而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想问。探究始于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问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跟大家交流的吗?你对他们小组的发言有不同的意见吗?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要问。教育家布鲁纳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成为自主的思想家。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要问。如在教学《乘法结合律》时,老师出示125×72一题与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当教师很快算出得数后,学生不禁产生疑问:老师,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老师,你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吗?

  会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要适时指导学生提问技巧,使学生会问。如课前引导学生看到课题质疑;课中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课后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质疑。

  三、合作,拓宽自主探究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同步互学”,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设计两个小对子活动,活动1——量一量:1号同学从学具袋里拿出量角器,测量课桌上的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2号同学在探究单上记录测量数据,然后对子交流,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接近180度;活动2——拼一拼:1号同学负责撕下三角形的3个角,2号同学负责将撕下的三个角的顶点重合,边与边重合粘贴在探究单上,然后对子交流,观察发现3个角形成了一个平角。这样,通过两次小組合作交流,验证了课前的猜测,并得到准确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四、操作,涵养自主探究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的双手处在忙碌操作中,让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思考中,在操作中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在思考中迸发和完善间接经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寻求方法。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可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动手操作: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操作,剪活动角的边,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样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会逐步加强。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一定要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自主探究活动,形成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三角形情境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