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9-09-10 06:07莫添添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诊断

摘要:鸭瘟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鸭热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疫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对鸭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该文从鸭瘟流行病学、临床病症、病理特性、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养鸭户提供帮助。

关键词:鸭瘟;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18.076

0 引言

鸭瘟又称“大头瘟”、“鸭病毒性肠炎”,它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鸭热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疫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病鸭感染后出现高热、血管损伤、消化道疹状损害、淋巴结以及脏器病变等症状,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该文从鸭瘟流行病学、临床病症、病理特性、诊断方法以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养鸭户提供帮助。

1 流行病学

鸭瘟也被称为“大头瘟”或者“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鸭只不分品种、性别、日龄均为易感动物,成年蛋鸭染病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而1月龄以下的雏鸭发病率相对较低,可耐过,但是体内的病毒也具有传染性[1]。患病鸭、康复后的鸭以及带毒鸭均为传染源,其排泄物中含有病毒,如果排泄物中病毒污染水体,极易引发群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秋季发病率略高,本病感染后的潜伏期通常为2~5d,病程约3~6d,最长病程可达9周。本病的流性特点是发病迅速、传播性强、流行范围广、养鸭集中的区域易爆发,特别是养鸭场中规模大、密度高,更易于引起该病的爆发。该病的病毒对氯仿、乙醚等脂质溶剂敏感,对常用的消毒剂均敏感,对热敏感[2],80℃环境中5min即可杀灭病毒,沸水中可瞬间杀灭,而对低温的耐受较强,-20℃环境中可存活1年。

2 临床病症

病鸭染病后精神萎靡,体温升至43℃以上,食欲下降甚至绝食,饮水量上升,双翅下垂、腿部无力甚至不能行走。头颈部肿胀呈现典型“大头”状,伴随有畏光、流泪,眼睑部位水肿,结膜充血;鼻腔充斥着黏性脓性分泌物,干结后形成酪状结痴引发呼吸不畅;肛门附近粘膜充血,有出血点,粘着稀粪或者干结后的粪块。

3 病理特性

取病死鸭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皮肤下隐藏出血斑点,皮下组织形成水肿,典型鸭瘟头颈部皮肤水肿,表皮紧张[3],呈“大头”状,触摸有波动感,切开肿胀的头颈部位,流出黄色粘液,口腔中的粘膜有黄褐色的荚膜覆盖,揭开后可见口腔黏膜表面有出血点或者溃疡斑;消化道粘膜表面散布着灰黄色或者草黄色坏死点形成的荚膜结痴,以小斑块状或与粘膜纵皱壁呈平行的条状索,肠道切开后会自然外翻;部分病鸭消化道粘膜表面覆盖形成大块连片的荚膜,揭开后呈现大量的出血点或者溃疡面,食道以及腺胃、十二指肠等处的消化道粘膜可以观察到粘膜出血;鸭法氏囊肿大,出血,肺脏、胰脏等脏器散布出血点,蛋鸭可见卵泡破裂后污染腹腔引发腹膜炎症。

4 诊断方法

目前鸭瘟的诊断方法可以采用PCR、ELISA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进行诊断,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针对本病的胶体金试纸条等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也被应用于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

5 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鸭瘟病尚未有正对性的特效药,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在养殖中采取隔离封锁、严格消毒、预防接种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5.1 预防接种

对母鸭接种,可以使雏鸭出生后获得母源抗体,提升免疫能力,有效抵御鸭瘟的发生;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当地鸭瘟的流行情况,结合养殖鸭群的生长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使用鸭瘟弱毒苗接种,以防鸭瘟的发生。在免疫时,疫苗通常进行200倍稀释,成年鸭肌注1mL可以有效免疫1年,雏鸭肌注0.2mL,可以有效免疫6个月,此期间应定期监测鸭群体内的抗体水平。如果在疫区,需要以10倍剂量紧急免疫。

5.2 治疗

鸭瘟染病早期可以使用鸭瘟高免血清鸭毒抗 0.5mL或者聚肌胞0.5~1mL肌注,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在此期间,还可以协同使用1000~2000IU的庆大霉素进行注射,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注射3d,可以有效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增加抵抗力,并能恢复体能。

5.3 药物预防

雏鸭开食后可以用新鲜仙人掌(100只雏鸭对应0.5kg用量)捣烂后取仙人掌汁液后兑入1.5kg清水中,搅拌均匀后替代饲水自由饲饮,1次/d,持续20d;或者用含羞草根茎切段,加水煎煮呈黄色液体,代替饲水使鸭群自由饲饮。

5.4 加强消毒管理

该病主要是由于水源被病毒污染后饲饮鸭只引发感染,因此,在养殖中,应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圈养的鸭群相对于放养的鸭群患病率较低。养殖管理员应制定并完善卫生防疫的制度并严格遵守,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区,不同区域的养殖人员不得随意串舍,避免病原体传播。如果发现疫病的发生,应当及时处理,严格封锁,全面消毒。定期对养殖区域以及主要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在消毒过程中不仅要对圈舍消毒,同时也应当对笼具、清洁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另外在空栏期还应在养殖区域用生石灰等进行消毒处理。

5.5 加强饲喂管理

良好的饲喂条件可以提升鸭只的自身抗病能力,养殖管理者应保障饮水与饲料的质量,适量饲喂维生素以及矿质元素,在疫病流行区域,也可以在饲料饲水中加入广谱抗生素,提升鸭滋生抗病能力。

5.6 病死鸭无害化处理

病死鸭要进行焚烧或者生石灰深埋处理,血水、排泄物等也应当进行高温处理,不能乱丢,以免污染环境与水源,导致疫病爆发。

6 结束语

鸭瘟是一种由疱疹病毒感染引发的鸭热性、败血性的传染性疫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对鸭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尚未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因此要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饲喂管理、消毒管理、前期预防、免疫接种以及早期的治疗,避免引发大规模的流行。

参考文献

[1]彭广能,郭万柱,程安春.四川省鸭瘟病原的分离鉴定[J].四川畜牧兽医,2000,27(6):18-20.

[2]王香.鸭瘟的发生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62-63.

[3]袁桂萍,程安春,汪铭書,等.人工感染鸭病毒性肠炎急性病例超微结构变化[J].中国兽医学报,2005(5):459-462.

作者简介:莫添添(1985-),女,吉林梅河口人,兽医师,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