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 07:22陆跃军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16期
关键词:导图三角形解题

陆跃军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学科,其每个单元的教学都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较为复杂的公式和概念。该方法的应用对课堂优化起到了绝对作用,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起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就是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呆板的知识以更加富有活力的形式呈现出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思维工具,能把各级主题和各个层级的相关内容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串联起来,加深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数学学科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理利用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活跃的思维,并学会用课堂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一、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任何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可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文形式,以趣味性的问题导入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以幽默的提示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领学生探究深层次的内容。教师要注意讲课方式,注意课堂内容的连贯性,不断带给学生较强的、新颖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内容上。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教师在一开始上课时就可以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直线,比如铁轨、直尺、房梁等,再将课本中死板的知识以有趣的图形加以展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等图形,以列举生活实例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提示。通过这种以思维导图为主线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二、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答疑能力

思维导图最大的优点是:其高度系统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习惯。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适时借助例题将概念性的知识转化出来,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根据条件向结果进行合理推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条件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教学“一元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准备与之相关的多个题型供学生参考,在上课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通用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公式法、分解因式法和联立求解法等。讲解完之后,应给学生留出吸收知识的时间,接着再在黑板上列出一系列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训练。有了前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存储了各种解题思路,只要观察清楚题型,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解答。在学生初步理解了这些方法的运用后,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复杂的解题技巧。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存储解题方法,可在做题时快速检索,这样不仅能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基础知识。

三、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归纳能力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不仅要有强大的解题能力,也应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一定要合理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引导,比如教师要创设好课堂小问题,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该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的整个思考过程,教师需引导学生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学生通过教师的细心讲解,已经对解题思路有了一定的把握,后续教师只要针对讲课内容给学生安排适当的課后作业,便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全等三角形”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归纳学过的课堂要点。针对学生的归纳,教师做出指点和建议,接着再引导学生思考三个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在学生初步了解其概念和特点后,教师还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全面对比,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牢固记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归纳,让学生快速建立知识储备系统,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使学生在后续的训练过程中一直保持比较清晰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始终充满求知欲。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提升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效果,使其与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相融,真正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导图三角形解题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如果没有三角形
第6章 一次函数
画一画
巧用比妙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