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二学生厌学症及解决策略

2019-09-10 06:52侯颜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6期
关键词:厌学心理策略

侯颜英

【摘要】 厌学现象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普遍问题。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阶段,生理、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且易受外界影响。這一点在初二学生身上表现尤甚,其厌学心理更为严重。本文从笔者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角度,浅谈初二学生厌学症的表现及产生原因,并围绕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希望帮助改善初二学生厌学现象。

【关键词】 初二 厌学症 厌学心理 原因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6-091-01

0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在德育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在面对厌学症这一目前中学生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学习心理障碍时,班主任更应具备敏锐的嗅觉,明确其本质、表现和产生原因,从而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一、厌学症表现症状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产生的一种不满意、不愉快、厌烦学习的情绪。其主要表现有:上课发呆、走神、捣乱,懒于思考学习问题,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等。如果这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情绪和心理变成了一种行为反应模式,就成了“厌学症”。

厌学心理及厌学症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于本文所探讨的对象:初二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生理上日趋成熟,但心理发育成熟度落后于身体发育。在这样不稳定且矛盾的身心状况下,学生心理极度敏感,稍受挫便容易对外物产生厌烦、否定、拒绝的心理,体现在学习上便是厌学现象。此外,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进一步加剧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学习遇到挫折,家长不懂理解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只是一味地责骂或者选择忽略;学生升学压力大,学校生活单一枯燥紧张,学生不堪学习、精神重负;社会上一些消极思想四处传播,学生分辨能力不高,容易简单追随、模仿。面对厌学现象如此复杂的形成原因,在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初二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言察色,防患未然

从厌学心理的萌芽出现到厌学心理表现为厌学症的固定行为模式,这一演变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给德育工作留下了反应时间。德育工作可以从此切入,将厌学症扼杀在摇篮里。

学生产生轻微厌学心理时会有一些具体表现,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只有了解这些表现才能敏锐察觉、及时反应,防止学生学习上的心理进一步恶化。比如,某学生一向能够认真完成作业,近来上交的作业却明显看得出来是马马虎虎完成的,或者科代表反映某学生交作业拖沓、消极应对。再比如,一些学生平时愿意参加课堂互动讨论,近来在活动时却反应冷淡,不似从前。简而言之,任何心理上的变化都会一定程度上从外面表现出来,厌学心理苗头的出现也不例外。德育工作者应“观学生言行、察学生心理”,做到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动态。

在现实情境下,具体的实践操作更为复杂。厌学心理不止出现在所谓“差生”身上,成绩好的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也会产生厌学心理;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与一些学生自身个性特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有很大一部分重合,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复杂的现实情况对德育工作者的未雨绸缪工作提出了要求,应提高专业素质,使德育工作更加准确谨慎。

2.把准“脉搏”,对症下药

学生出现厌学症后,应对其症状进行回溯性探寻,因为造成厌学症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不要妄图用同一种方式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及对问题思考方式的不同,他们受到的影响和对外界影响的反应方式也各不相同,各种因素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所造成的影响各有深浅。只有如此,才能找出背后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心理障碍。

以我班上的两位曾有厌学症状的学生来说,其中一名学生成绩非常突出,另一名学生成绩也居于中等偏上。在沟通的过程中,他们都提到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没了信心。但是我发现他们给出的解释都不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真正原因。我分析后发现:成绩优异的那名同学长期以来学习名列前茅,同学、家长和老师都把他的成绩当成理所当然,渐渐地他把这种期望内化,对于自己的标准设立得过高,导致自信心不足,产生厌学情绪;而成绩中等居上的那同学是因为与其他同学暗暗较劲,忽略了自身学习的客观规律,形成了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不正确认知。通过具体分析,我对两名同学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解决办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情感沟通,以人为本

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沟通交流。合适的沟通交流可以让德育工作者挖掘学生厌学的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更好地制定个体化解决办法;此外,沟通交流也能帮助学生看清以前自己看不到的问题,积极主动反思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掌控能力,克服厌学症,进而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这是一个内在观念逐渐外显和外部影响不断内化的过程。

很多有厌学症的学生在排斥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的同时,也会排斥与教师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摆正心态,不能采用当众批评、呵斥这样的手段,如此只能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更加严重。而应将他们与其他学生放在同一位置对待,努力从一个同学、朋友的角度和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应该更加耐心,做好准备,仔细观察寻找突破口,从而深入学生内心。学生只有感觉到教师的真诚关心,才会真情实感地表露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如此才可以顺利开展下一步的德育工作。

总而言之,厌学症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班主任要想做好对学生的德育引导,首先应该探究厌学症的本质、表现和产生原因,做好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工作。在具体的德育引导过程中,又应该以学生个体情况为导向,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 参 考 文 献 ]

[1]陈修娟.初中厌学学生的成因及心理干预的策略[J].教书育人,2018(31):32-33.

[2]李景骏,李雪梅.浅谈初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06):12-13.

猜你喜欢
厌学心理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中学女生体育课厌学心理特征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的心理成因及对策
浅析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疏导对策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克服 “厌学心理”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