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的研究

2019-09-10 08:37周叶华
现代信息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越来越重要,实验室数量、固定资产数量越来越庞大,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都使用了一定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管理,但同样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当前的典型管理模式下,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管理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对新形势下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阐述信息化改革解决方案及对策,提出如何推进信息化进程,并分析总结了信息化在日常工作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耗材管理、安全与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改革;综合管理平台;实验室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8-0187-03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e number of laboratories and fixed assets is becoming larger and larger,and the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t pres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enerally use certain information-based means to manage,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hortcomings of laboratory management under the current typical management mode,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reform,and makes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new management mod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olu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formatization reform,puts forward how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zation,and summarizes the functions of informatization in daily work management,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consumables management,safety and health management,etc.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reform;integrated management platform;laboratory construction

0  引  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校园中实验室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高校的教学需求和市场的发展相接轨,因此高校必须不断地新建实验室,更新改建原有实验室,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实验室更新了,管理模式也需要随之更新。目前高校中,实验室的管理已经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随着实验室的不断更新、新建,原有的一些信息化手段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状。目前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还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如何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改善实验室供求关系,做到物尽其用,如何规范实验室的教学活动,培养综合性人才等,已成为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1  研究背景及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背景下,需要促使学校进一步加快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通过改革使得实验室能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创造更高效的工作效率,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现最大化资源共享[1]。并且能准确记录实验室现状、使用情况,评估实验室各项指标,得出各项报表,实现数据共享[2]。信息化改革将促进实验室发挥自身功能,以促进实验室管理、服务质量的提升,促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2  目前典型管理模式

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改革的推进,引起了高校实验室的改革浪潮,许多高等院校都模仿欧美国家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一些高校实验室改革已经完成,并实施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方式[3]。但总体而言,目前高校主要分为两类管理模式。

2.1  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

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采用的都是传统的人工式管理模式,设备投入较少,设备不仅老旧,而且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的日常需要。学校并不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仍然保持原来的管理方法。

2.2  人机共同管理模式

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改革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未完全采用规范性的信息化管理,因此将计算机辅助管理和人工式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人机共同管理的模式。例如实验室排课使用教务系统、实验室的资产管理使用资产管理系统,实验室日常管理及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纸质记录,实验室的门禁、安全等方面则完全需要依靠人工管理。

3  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而言,教学资源信息在数字校园系统的数据都是分散的,例如教室信息存放在教务系统中,而实验室中的资产信息则存放在資产管理系统中,没有实现真正的数据共享。往往在使用实验室或申请实验设备时候,需要多方比对,效率非常低下。各类统计数据等数据需要从各个系统中下载整合后才能得出。通过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得出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

3.1  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功能过于单一

科学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化越来越精细,在分化之后又高度综合,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对于学生来说,要求更高,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更需要提高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学生使用实验室,往往只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课外使用实验室的机会非常少,且不同院系之间的实验室不对外开放,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使用。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存在极大缺陷的。但如果实验室绝对开放,那么实验室环境、固定资产、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又存在较大的困难。

3.2  使用过程记录不完善

传统的实验室使用记录都是以手工记录为主,形成报表效率低下,无法精确记录学生使用实验设备情况,往往按班级统计实验室使用情况,遇到问题无法追查到个人。目前所采用的教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也无法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设备资产维修情况,并且各个信息系统与系统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导致了信息孤岛现象的形成,使高校的信息化进程受到影响。

3.3  推进信息化进程艰难

一些教师和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服务教学的认识程度还普遍不高,信息化系统使用初期会产生较多工作量,或出现系统使用不畅的情况,难免会产生排斥情绪。例如,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后,学生的实验报告由纸质化报告改为电子报告,学生的实验室记录都将记录在信息化系统中,但是师生使用初期难免会不习惯,或者系统在不完善的情况下,难以满足师生的使用需求,就会导致使用者出现极大的排斥情绪,造成信息化进程推进困难[4]。

3.4  门禁管理效率低

门禁管理是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常情况下,门禁的管理由实验中心负责,实验室所有钥匙都在对应实验室管理员手上,实验中心主任处有相关备用钥匙。在上下课阶段,由实验员负责相关实验室的开门及关门工作。在课外,教师使用实验室前,需要提前申请,申请发送給实验员后,由实验员开启相关实验室,或者通过向实验员借用相关钥匙开启实验室。采用此类管理方式,容易发生钥匙丢失、实验室门禁发生异常或产生实验室开关门不及时的情况,效率低下。

3.5  安全与卫生管理缺乏动态交互

大部门院校的实验室关于卫生与安全的规章制度是以文字的形式上墙,而关于实验室的内容则大部分以图片的形式展示,视频展示较少。展示的场所只限于实验室内,极大地限制了师生对实验室环境的了解。

4  解决方案及对策

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包括实验室管理网络化、办公无纸化、管理工作信息化。目前推进实验室管理信息化,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4.1  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基本功能是为师生提供实验教学场所,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技能水平服务,同时实验室也是各类教学资源的集中地[1]。而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革应当以服务师生、优化配置资源、推进人才培养为前提,建立起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管理模式[5]。管理模式的改革将全面推动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革,以实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6]。

4.2  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

提升实验员整体素质,加强培训管理,健全管理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学习新技术或到兄弟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积极参加研讨会,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师生联系,听取广泛意见。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新知识。通过任务在线提交、执行、检查、考核等工作的信息化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及实验室各种问题解决的及时性。

4.3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构建实验室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包括钥匙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展示与安全管理、实验室耗材管理、各类文档信息的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管理、实验项目管理、实验室日志管理、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培训等[7]。引入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将有利于推进实验室信息化进程[8]。例如:建立移动信息化管理客户端,在4G手机普及的情况下,师生课间利用手机上网访问信息化平台。老师可以依靠手机,实现实验室教学即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依靠手机和老师互动提问;实验员可以依靠手机实现对实验室的远程管理。

4.4  实验室日常管理信息化

将信息化管理手段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利用智能门禁系统和实验室监控系统,实现远程门禁管理。将系统与一卡通系统相对接,管理员、老师、学生都应有不同管理权限。智能门禁系统的运用,将解决实验室开放的问题。例如管理员可以随时开启和关闭实验室,老师进入实验室可以按时间段设置进入或不进入,学生在老师带领的情况,可以跟着老师进入实验室学习,如果没有指导老师,可以提前在相关系统中进行申请,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进入实验室。监控系统的使用,可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随时查看实验室使用情况,并记录近期的使用情况,方便查询[9]。

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使用管理平台,填写日常管理信息,记录日常管理数据,进行相关信息的存储、检索、统计分析。老师、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能及时反馈设备故障,使得管理员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故障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维护效率,并能对维护情况进行各方面的统计分析,以了解设备的具体维护状况[9]。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强制执行,让广大师生熟悉并应用好管理平台,最终将日常管理产生的各类数据、报表、流程都记录到信息化管理平台中。

4.5  开发实验室资源库

实验室在教育和科研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验室使用者应当了解实验室各项信息,包含实验室的功能、服务对象、实验室内资源信息、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等。为此有必要开发实验室资源知识库。知识库中应当包含实验室全部信息,并根据实验室建设更新情况实时更新。实验室信息包括实验室的基础信息、使用说明、安全知识、室内环境及设备图片、设备使用说明、配套视频等资源[10]。通过资源库,师生可以全方面学习和认识实验室,提高利用效率。此外,更换实验室管理员过程中,新上任人员也能尽快全面地了解相关实验室,缩短交接时间,有效规避因人员流动而产生的管理断档。

4.6  新方式宣传实验室安全与卫生

实验室中安全和卫生是日常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整洁安全的实验环境,将为师生带来良好的实验体验。安全规范、卫生行为准则的宣传,往往通过教师口述,以及制度上墙等方式进行宣传。缺乏新颖、动态的宣传方式,往往宣传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新颖的方式去宣传,例如运用幽默的漫画、海报、动画、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示日常使用实验室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同时在制作這些宣传图片、视频等时加入实验室的特点、专业特色等方面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0]。新的宣传素材可以通过多媒体、校园网全方位展示,也可在新媒体发布实验室卫生情况、安全制度遵守情况。动态交互,形式更加新颖,也更加便于接收到师生们的反馈信息。

5  结  论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健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的共享、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对提升实验室利用率、提高实验设备共享程度、提升教学质量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4]。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进行一次次的探索与实践,需要从管理模式、人才平台、信息化平台建设、推广运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11]。科技的发展为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特别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将带来全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盛苏英,堵俊,吴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184-187.

[2] 朱宇林.以实验室信息化促进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50-153.

[3] 鲁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问题及优化策略 [J].知识窗(教师版),2015(3):51.

[4] 贾宗平,张映文.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与问题 [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3):165-168.

[5] 刘志远.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6):190.

[6] 蔡晓艳,王照平.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的改革 [J].实验室科学,2015,18(3):179-181.

[7] 李炽伟.综合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探讨 [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4):121-122.

[8] 吴德钰,黄枫,王婷婷.信息化背景下高校硬件实验室的管理与改革 [J].无线互联科技,2017(11):124-125.

[9] 高海阔,魏法.基于物联网SQ平台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设计 [J].科技与创新,2017(22):121-122.

[10] 王会燕,刘媛霞,孙逊,等.实验室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 [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6):146-149.

[11] 王燕,刘少华,刘青.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77-79.

作者简介:周叶华(1983-),女,汉族,浙江嘉兴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实验室建设
保密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指导体系建设
浅谈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
基于高校转型发展的三坐标测量实验室建设
高职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
陕西省宝石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浅谈独立院校模具拆装实验室建设
云计算实验室建设方案探究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开放式物理实验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