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视域下的网络新闻主播探析

2019-09-10 07:22牛勇博
海外文摘·学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发展短视频职业素养

牛勇博

摘要:网络新闻主播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专业名词,随着近年来新闻短视频火热程度的逐渐上升,网络新闻主播对于新闻短视频质量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反映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界定网络新闻主播?根据新媒体平台的自身特点,对于网络新闻主播提出了相应的职业要求。网络新闻主播对于主播队伍来说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还要多学习多进步,从而提高新闻短视频的制作水平、收视水平;目前我国网络新闻主播的现状呈现出了工作压力大、职业素养参差不齐等现状,严重影响新闻短视频的质量,加强对网络新闻主播的了解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播音主持学科体系 ;促进网络新闻主播业务水平,杜绝低俗、媚俗等新闻短视频的出现。

关键词:短视频;网络新闻主播;职业素养;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6-0001-04

1 我国短视频的发展现状

1.1 什么是短视频

21世纪的今天,凡事都讲求一个字“快”对于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不论是信息的传播者还是信息接受者都讲求快捷和方便,短视频的发展在快节奏的社会主题中变得愈加令人瞩目。2014年以来“短视频”开始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什么样的视频能够称之为短视频呢?百度百科给短视频以这样的描述:“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高频推送的视频内容,几秒到几分钟不等。内容融合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广告创意、商业定制等主题。由于内容较短,可以单独成片,也可以成为系列栏目。”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短视频的播出平台几乎是在网络新媒体上播放的,对于播出的内容和时长也做出了明确的说明以及对受众的观看的状态。笔者认为,短视频的精华还在于“短”上,短视频的短体现在四个方面。

从播出时间上来看,相对于电视节目、电影、纪录片、电视剧等形式短视频的播放时间明显要缩短很多。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少则也有十分左右,电视剧的一集也有40-45分钟,电影的播出时间就更长了,达到了90分钟(不包括微电影)但是短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情况不会超过3分钟,大部分的短视频播放都在一分钟以内,甚至10秒就可以播放一个短视频;从播放内容上来看,一个短视频播出的内容量在单位时间内相对于电视等其他媒介要少而精,但是从受众可选择性来看,内容又大而杂;从受众接受时间上也呈现出“短”的特点。在休息时,上下班的路上等大部分的受众都是利用手机观看短视频,一个短视频停留的时间也不会过长,自己喜欢的短视频会留心观看,遇到不兴趣的内容则直接跳过;从制作上看,由于短视频的传播讲求时效性、快捷性、新鲜性,所以要求短视频的制作者在制作短视频的时候也必须快。

正是网络短视频呈现出来的特点,对于网络主播的职业素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2 以抖音、快手等APP为代表的短视频新媒体现状分析

我国短视频中以抖音和快手的发展最为迅猛。在2018年,抖音官方正式宣布,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这是抖音首次对外公布自己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据。同年6月,抖音对外公布国内日活达到1.5亿,月活达到3亿。而在2018年,短视频的月活跃人数第一名是快手,月活跃量达到了21939.34万。从2016年开始,中国的短视频用户都在不断的增长。数据的增长见图1。各大短视频APP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快手、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娱乐产品,在信息传播和文化传承方面同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各大短视频平台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自我监管机制以及我国对于相关法律出台的滞后,导致出现了良莠不齐的新闻短视频,严重影响了新闻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

短视频平台没有形成对网络主播的制约,相关法律没有对短视频APP形成完善的管控造成了很多的网络主播为了博眼球吸引大众视线,制作一个低俗、媚俗、恶俗的网络短视频,扰乱了短视频平台的媒介生态环境。

“面临受众的多元化特征和自身文化的排他性,专业素质较高的主播能够辨别文化的优劣和美丑,以恰当的表达将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润物细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受众,起到引领作用;反之,审美素养不高的主播则可能将边缘的文化形式主流化,造成无形的负面传播效应。”[1]网络新闻主播对于新闻的传递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网络新闻主播在新媒体平台中的现状分析

2.1 什么是网络新闻主播

探讨网络主播相关问题,就应该对网络主播进行定义去探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概念界定有许多,那什么是又是网络主播呢?这是一个不说还明白的概念,一说就开始犯糊涂的话题。

《中国播音学》中有过传统播音与主持人的节目播音比较,从创作起点方面,传统的播音是一篇稿件,主持人节目的创作起点是一次节目;从创作依据方面,传统播音是文字稿件,主持人节目则是由文字稿件到提纲到资料到腹稿的过程;从内容提供方面,传统播音是有编辑提供成型的稿件,主持人节目是由创作集体提供成型的稿件或者是自编;从播音方式方面,传统播音以播读为主的录播方式,主持人节目是以交谈为主的直播方式;从创作位置方面,传统播音是第三人称的客观述评的播音,主持人节目是以第一人称的主导地位。从上述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播音与主持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播音是“我说你听”的传播形式,而主持是“我说你听,你说我听”的双向传播形式。两者又都兼具着传播信息的重要使命,为了使观众能够轻松的接受信息,对于语言表达准确、动听又是高度统一的。

根据《中国播音学》中的定义:播音员是用有声语言及副语言上镜出声,驾驭节目进程的人。[2]从这个定义更加强调了播音员将文字稿件转变为声音的二次创造,并未提及播音员对于演播空间、嘉宾的处理以及对即兴话题的评述。而在实际的直播过程中,播音员对于节目的进程把握参与并不多,节目进程更多由导播或者导演来掌控。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播音员只是完成了“播報”的工作。从字面上理解,播是有语气,有重音、有停连的、有节奏的,播报是把原本编辑好的文字不进行再加工修改的报告出来。上海戏剧学院的吴洪林教授对于电视主持人定义是以“我”的方式出现在镜头与话筒前,为受众准备并驾驭一档固定节目的演播主人。[3]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一开始把专业命名为“播音”后调整为“播音与主持艺术”,而上海戏剧学院把目前各大院校都称之为的“播音与主持艺术”改为“主持”专业。从专业的命名上也可以看出,上海戏剧学院有意的将播音与主持分隔开。我们重点来谈谈演播上海戏剧学院的主持专业以导演思维来培养主持人,他们把主持人在镜头前主持也称之为“演”但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常规表演,而是指的进入某一状态。他们把演播的“演”归为社会表演的一种类型。吴洪林教授更加强调了主持人对于节目的驾驭能力,从节目的气氛营造、起承转合、节目高潮到节目结束。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是动态的、变化的、能自主发挥的。

不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最终的目的都是信息的传播,是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要求不同方式不同。传递信息除了画面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声音,我们不能低估了声音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样的声音才能够传递好信息,让受众以最轻松最直接的方式接受信息?笔者认为:准确、动听的声音才能让观众更有效率的接受信息。首先,准确指的是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音的准确。只有语音准备无误才能不影响信息的有效传播,降低声音对于信息的干扰;第二个层面是表达的准确,语言表达有较强的逻辑性,重音、停连的位置,语气节奏的变为都成为了影响语言表达逻辑的重要因素。“主播”这个词从字面上分析,主代表了主持,播代表了播音,主播既要有播音员较强的表达能力,也必须具备对播出节目的驾驭能力。笔者认为,网络新闻主播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新闻信息,对播出内容进行创作及演播,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或者录播的人。

2.2 网络新闻主播的现状

上文中,我们对网络新闻主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新闻短视频中有没有出现网络新闻主播?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的?

在融媒体的媒介生态中,传统电视台和电台为了守住自己阵地的同时也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也参与到了新闻短视频的大浪潮中。电视银幕上的新闻播音员、主持人也走出了传统的演播室,走进新闻现场通过网络录播或直播的方式为大家传播新闻信息。一般来说,网络新闻主播会以两种方式出现在新闻短视频中,最为常见的是只出声不出像,他们通过声音配合现场画面的方式来播讲新闻;第二种是既出声也出像,会以声画合一的方式出镜。

目前,各省各市的大部分电视台都设置了新媒体中心,网络主播每天都需要在众多的新闻中筛选出最具价值、最受受众关注的新闻。面对大量的咨询,网络主播的工作量不言而喻。新媒体的工作分工不像传统电视台分工明确清晰,网络主播还兼具着编辑、摄像、剪辑、寻找新闻线索等相关工作,加之,新闻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要快播出要快。所以网络主播的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大较大。往往他们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8小时的国际标准工作时间,这对于网络主播的身心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除了从传统媒体转向新媒体的工作人员外,还有很大一批“自由”网络新闻主播,他们不从属于任何电视台下的新媒体中心,也不是某新媒体平台签约的网络新闻主播,他们是网络新闻主播队伍中的“个体户”由于国家对于新媒体平台的管控还不健全,新媒体平台又是以“粉丝”效应为主的盈利模式,对新闻信息的发布监控并不严格,导致出现了很多媚俗、低俗甚至是恶俗的新闻,一些网络新闻主播还以牺牲新聞的真实性制作播出虚假新闻。

由于新媒体的入职门槛较低,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也参差不齐。新媒体工作人员高强度的工作下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对于“个体户”们就更难以系统的学习,没有专业的老师也没有专业的学习平台,这样的现状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利的。

3 网络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

目前,网络新闻短视频所呈现出的碎片化、分众化、平民化的特点,对于网络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新闻主播必须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新闻短视频碎片化的制作过程和受众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受众在观看的时间选择上,大部分是碎片化的休息间歇,或者是相对嘈杂的地铁、公交或其他的公共场所,当然也包括在家里相对较安静的环境。对于不固定的观看场所来说,网络新闻主播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闻的解说和现场的报道能否让受众轻而易举的知道你所要说的新闻的各个要素,还能够让受众喜欢你的解说爱上你的报道。在语言表达中重音、停连的准确直接影响了语言达意的质量,语气节奏的把握主导着新闻态度的准确。网络新闻主播现场的新闻演播大部分都是即兴的口语表达,这对于在传统演播室里提前准备好新闻稿件的新闻播报要更难,要求更高。

网络新闻主播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新闻短视频中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分众化。例如专业做资讯短视频的“梨视频”中分了新知、社会、世界、体育、生活、科技、娱乐、财富、汽车、美食、音乐不同的版块。要做好每一个版块的资讯,各主播在本栏目涉及知识领域的专业认知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讯内容的质量,也说明要想做好一个“专业”栏目的主播,就要必备更高的“专业”素养。未来,我们的网络新闻也许会更加细分化,对网络新闻主播也会提出更高更专业的知识储备。这一点在电视频道细分化之后,也出现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细分化,这一点我们是有前车之鉴的。

网络新闻主播要具备新闻专业知识。现在的网络新闻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平民化、草根化。网络新闻主播自然在选择新闻素材的时候也偏向于贴近老百姓的新闻素材。着眼于大众生活的民生新闻网络主播理所应当的具有生活气息。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使其具备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体悟,使其了解最广大基层群众的兴趣、愿望。但是这里的平民化和草根化不意味着低俗无趣,没有新闻价值没有新闻影响力。不论是在传统媒体播出的新闻还是在新媒体平台播出的新闻,都应该要以内容为王。时下,各个新媒体平台上的短视频新闻内容虽然丰富,但新闻的选材及新闻制作的水平良莠不齐。

网络新闻主播应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在国际文化交融传播的大背景下,世界已经被网络连接在了一起。网络成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络新闻主播不仅是一个新闻人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网络新闻主播要弘扬中国时代主旋律和中国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在国际上树立好中国大国形象,不单是国家媒体的重要职责,新媒体平台下的网络新闻主播的责任同样任重而道远。

4 网络新闻主播的职业发展

4.1 增加网络新闻主播的学习机会

我国的电视台和电台经常有台里组织的业务能力学习和相关专业的技能培训,但是对于网络新闻主播而言,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就很少,这与他们的工作要求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矛盾。我国对于新媒体的培训还不成系统、不成规模、不成气候。

“应该建立长效的培训机制,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新闻工作是一个干到老、学到老的职业。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训是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不论是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新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根本属性都是新闻性,都是新闻人。对于新闻专业的学习是持久的长期的。就新媒体的网络新闻主播而言,要学习的不仅是新闻专业相关的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使用操作。

只有不断的学习进步,才可能进一步提高网络新闻主播的职业素养,给受众一个更好的收看体验。这对于网络新闻主播长期发展而言是有重要的意思。

4.2 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新闻主播工作机制

传统电视台和电台对于新闻节目的播出有着一套属于自己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从新闻的采集到制作播出,相关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什么样的工作都清晰明了。但是对于新闻媒体的工作来说就缺乏相关的工作機制,网络新闻主播的工作范围不够清晰,往往他们承担着采集新闻信息,制作新闻短片等工作。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新媒体同样适用。我国目前没有对新媒体工作人员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对于新媒体的发展是不利的。网络新闻主播在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过程当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实践探讨。

4.3 促进相关法律的出台,进化优化新媒体环境

我国新媒体的相关法律出台是滞后的、复杂的、匆忙的。这给有些网络新闻工作者有机可乘,不时的爆出假新闻。2016年国家新闻广电总局通报了15家媒体发布虚假信息的媒体,其中有13家是新媒体。2018年11月15日,一网民在微博上发布一段视频称上海某小区内,“楼下快递员冒雨送快递,一车快递被偷得没剩几件了,在雨中暴哭,一直在嘶吼‘这叫我怎么办’那个偷快递的人,良心不会痛吗!” 视频拍摄者还称,期间有一位大爷前去安慰。经过辟谣才知道原来是快递小哥和女朋友吵架,情绪不稳定。

我国要加快和完善对于新媒体的法律监考,新媒体平台也要建立自己的审查机制,优化进化新媒体环境。这对于新媒体工作人员来说是有利的,对新媒体的发展是健康持久的。网络新闻主播作为新媒体工作人员中的一职,应该了解学习政策法规,树立相应法律意识,这也是为了避免触碰法律的红线。好的新媒体环境靠大家共同来营造。有一个良好的新媒体生态环境才有利于网络新闻主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媒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新闻主播的队伍会越来越大。现在网络新闻主播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网络新闻主播参与新闻短视频的程度也不算高,也不成熟。同时,网络新闻主播在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方面与传统新闻主播有较大差异,且缺乏相应的学习平台,只有建立相应的学习平台,监考机制完善的学科体系才有利于促进网络新闻主播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卓.新媒体时代的中国新闻主播培养研究[J].中国主持传播研究,2018(1):128.

[2]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吴洪林.主持艺术[M].上海三联书店,2007.

(编辑:王锦)

猜你喜欢
职业发展短视频职业素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