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9-09-10 13:47叶小崇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19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对策

叶小崇

摘  要:《品德与社会》教学是让我国学生成为未来建设人才的重要基础工作。但是,学校等教学基础单位在开展《品德》课教学相关工作总会遇到问题,这需要我国的政治品德教学相关部门与《品德》课教师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努力,研究分析出能够有效改善现时状态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学校;小学生;《品德与社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9-0130-01

《品德》课工作的有效性和学生品德未来发展有很大关系。写者通过研究新时代小学生《品德》课教学现状和关于加强《品德》课教学的相关措施等问题,希望能够提升我国《品德》课教师的相关知识水平和改变《品德》课教学方式的错误,改善我国现阶段学校《品德》课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并且最后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在《品德》课教学中收获更多益处。

1.新时代小学生《品德》课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生现阶段的整体品德状况是良好的,但依然有许多小学生的《品德》课有潜在的问题。在课堂上认同社会公德,缺少实际行动。每个小学生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尊老爱幼等传统道德的意义和做法都已经牢牢钉在心里,然而却会经常做出违反其心中的传统《品德》课教学的事情。

2.小学生《品德》课教学问题分析

学校的《品德》课教学工作在我国小学生成长的旅途中极为重要,然而不难发现,我国小学《品德》课教学上的工作难以符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要求。接下来,笔者会研究分析以上《品德》课教学问题的引发原因。

(1)社会不良媒体的引导和不良舆论文化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市场转型和行业竞争引发的逐利行为和见利忘义等相关的恶劣影响浸染了小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舆论文化在丰富了小学生生活的同时,其多样性也会引起学生们的困惑或恐惧,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失衡现象。

(2)《品德》课教学内容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

《品德》课教学的内容与现实遥远的距离是当前《品德》课教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同时不能保持与时代同步更新教学内容,无法让小学生把所学所用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3.增強和完善小学生《品德》课教学的对策

为增强小学生《品德》课教学,老师要言传身教,不断融入《品德》课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和发扬这种教学理念,它将为学校《品德》课教学开辟新的途径。

(1)完善《品德》课教学的内容

改进《品德》课教学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一般采用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我们需要将这种教学方式放在《品德》课教学的关键位置,它是《品德》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品德》课教学工作的侧重方面。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第一,《品德》课教学课的决策管理要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品德》课教学课程要与时俱进;

第三,《品德》课教学课程要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理想信念教学,理想信念是一种精神力量,它可以凭借强大的感染力指引小学生的人生方向,让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成长。

(2)采用灵活多样的《品德》课教学方法

教学的根本在于育人,《品德》课教师就富有这样无比重要的社会责任。

第一,以优秀的校园网络文化影响小学生,设立校园网络文化工作室,加强网络在《品德》课教学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第二,制作道德文化光盘广泛传播。《品德》课教师在专题活动中可以设计相关课件,在进行学生测评时,学校可以选择教学范本,刻录成光盘,在校园中供学生观看,同时教师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完善校园布局与规划,培养好的品德校园环境,古有孟母三迁,学校也要注重校园中的建筑物整体布局,要让校内建筑物与校园整体风格相协调,运用校园建筑风格来加强《品德》课教学的氛围,同时校方日常应注重对基础设施的维护、面对校园环境差的现象要及时整治。

(3)创设积极课堂情境,唤醒学习热情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是精神和灵魂的一次碰撞。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能力和接受水平有限,教师更加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突出社会实践功能,提升小学生《品德》课修养

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品德》课内容,逐步提升《品德》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在书本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在现实活动中体会理论知识的含义。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充分利用互联网

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互联网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其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对少年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作为小学品德教师要辩证的对待互联网,我们不仅要“教”,更要“导”,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能积极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通过互联网对于学生的侵蚀,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结论

小学生的《品德》课教学工作是宽阔祖国未来蓝天的伟大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研人员的不懈研究与探讨。写者的能力和学识水平不足,只能通过相关文献阅读和实践中尝试找到其中的规律性,最后提出写者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生《品德》课教学工作贡献自己的小小帮助。

参考文献

[1]吴靖.美国小学通识教育中的德育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卢军霞,卢益东,刘翔.通识教育:小学德育的有效促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