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91块边水(水淹)油藏线性火驱先导试验研究与部署

2019-09-10 07:22张威
石油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线性问题

摘要:锦91块是典型的Ⅱ类稠油油藏,其突出的特点是油藏单层厚度薄、隔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同时具有较为活跃的边底水。区块历经三十多年吞吐降压开采,面临地层压力低使油井供液不足、吞吐效果严重变差、油井套管损坏降低油井利用率和边底水入侵加剧等诸多问题,已经处于吞吐开发后期,难以依靠吞吐持续有效挖潜。通过对多种开发方式对比优选,确定锦91块中部区域作为火驱先导试验区,2017年3月先导试验区4个井组转火驱开发,通过单井、井组和产出气变化看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但也暴露出平面和纵向动用不均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减小平面矛盾,下步采用线性火驱开发。

关键词:锦91块;Ⅱ类稠油;问题;线性;火驱;

1.区域基本情况

1.1地质概况

锦91块边水(水淹)油藏火驱先导试验区位于锦91块中部构造高部位,被断层F1、F7、F8和F5夹持,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倾角约8~13°。试验目的层为于楼油层于I组,油藏埋深925.0~1050.0m,含油井段平均70.0m,油层厚度10~40m,平均32.3m,孔隙度32.8%,渗透率2000mD,50℃下脱氣原油粘度13955mPa·s,原油密度0.999g/cm3。先导试验区含油面积0.2km2,石油地质储量125.6×104t。

1.2开发历程及开发现状

锦91断块于1984年开始试采,至今已开发了33年,经历了常规干抽和吞吐试采、大规模蒸汽吞吐开发、加密调整和综合治理、产量递减阶段及转换开发方式试验五个开发阶段。目前,在断块西部已转蒸汽驱井组17个,取得较好效果,东部区域水侵较为严重,不适合转蒸汽驱开发,2016年11月编制了《锦91块边水(水淹)油藏火驱先导试验开发方案》,优选4个井组进行火驱先导试验。

2017年3月先导试验区转入火驱开发,目前共有注气井4口,开井4口,日注气45059Nm3/d,生产井24口,开井21口,日产液358.3吨,日产油32.4吨,含水91.0%,瞬时空气油比1391Nm3/t,阶段累注气509.39×104t,累产液5.88×104t,累产油0.56×104t,累积空气油比910Nm3/t。

2.先导试验开发效果分析及问题

2.1产量和气量变化

弱水侵井组单井产液呈平稳上升趋势,见到初期增压驱替效果。强水侵井组单井含水率明显下降,为火驱抑制边水作用。由于转入火驱时间较短,目前井组的生产效果尚难以作出评价,但从不同井组的开发动态看,井组间开发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强水淹井组效果略好于弱水淹井组。由于转驱时间较短,试验区整体燃烧状态还需进一步观察,从试验区生产尾气分析化验看,尾气中CO2含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目前4个井组尾气中CO2含量平均超过7%、CO2组分上升、O2含量在3%以下。

2.2动用情况分析

纵向上,转驱初期各层动用较为均匀。锦91块采用限流级差的方式射孔,吸气剖面测试表明,于I组各小层均吸气,且初期吸气相对均匀,各解释层吸气强度均满足400Nm3/m·d的设计要求,但随着注入时间延长,各层吸气程度差异逐渐变大,反应纵向动用差异变大。试验区平面动用不均,上倾方向为主要火驱受效方向。

2.3存在问题

监测资料显示,各井组内注气井均不同程度存在井下积液现象,4口注气井射孔层总厚度60.5m,目前有37.7m处在液面以下,占总厚度的62.3%,4口注气井淹没厚度与动用厚度比例均大于50%。先导试验各井组平面受效方向及动用情况表明,试验井组受构造、沉积以及水侵共同控制平面波及不均,动用差异明显,上倾方向为主要受效方向,主要沿构造高部位波及,为了进一步减小平面矛盾,下步采用线性火驱开发。

3.线性火驱油藏实施设计

3.1设计原则

充分借鉴先导试验经验,进行扩大试验的设计部署;依托室内实验结果和其它火烧区块类比开展设计;为了减少层间矛盾,提高火驱垂向燃烧率,设计原试验强、弱水侵各分2段火驱开发;尽可能利用现有井网及注采配套设施,减少投资,降低经济风险。

3.2火驱方式

先导试验采用干式正向火驱开发,试验效果验证了火驱可行性,下步可继续采用干式正向火驱方式开发。

3.3火驱层段

受井下积液和层间物性差异的影响,先导试验纵向上各层动用不均,为提高垂向动用,根据锦91块纵向上于I11~于24、于I35~于I36各层段内储层物性、水侵程度、压力分布等不同,在原层段基础上,进行分层点火、分层注气设计。

3.4井网井距

按总体方案设计,锦91块采用先面积后线性的变井网形式开发,前期先导试验已达到试验目的,本次调整为线性井网,在注气井间边井位置注气,构成83m井距线性井网。

3.5火驱操作参数设计

新转注气井采用分层电点火方式,于I11~于I24层点火温度大于450℃,于I35、于I36点火温度大于500℃,点火时间适当延长,已实施注气井重新分层点火。火驱过程中,随燃烧半径扩大,过火面积增大,空气消耗量亦随之增大,为保证形成持续稳定的高温氧化燃烧,必须采取变速注气方式方能保证燃烧需求。

4.试验部署及指标预测

4.1部署原则

注采井网按照83m线性井网部署;注气井尽量采用新井,生产井利用现有老井;利用侧钻井完善配套监测系统。

4.2部署结果

本次线性火驱先导试验计划实施9个井组,其中已转注气井4口,生产井转注气井1口,部署注气新井4口完善线性火驱井网,于I35~于I36小层和于I11~于I24小层分别进行强、弱水侵火驱设计,均采用两段式分注合采开发。

3.3开发指标预测

两个火驱试验区预测火驱开发14年,火驱阶段累积注气5.43×108m3,累积产油20.3×104t,累积空气油比2671.4m3/t,阶段采出程度24.6%,采收率61.9%。

5.实施要求与建议

5.1实施要求

(1)点火过程中尝试使用助燃剂或伴随蒸汽点火,提高点火成功率;

(2)低部位生产井增大排液量,提高注采压差,确保火线向下推进;

(3)按照配注要求连续注气,确保火驱连续性;

(4)生产井在驱替过程中进行吞吐引效,加强连通,有效牵引火线;

(5)设计外围井排液,抑制边水侵入,促进火线均匀波及;

(6)按照取资料要求加强动态监测,依据变化及时分析调整,做好“移风接火”准备。

5.2风险性及应对措施

(1)火驱过程中易发生低温氧化带、乳化带、负温度梯度带,会严重影响火驱效果;

(2)油井见效后井底温度升高,油井容易损坏,应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3)燃烧前缘到达生产井时若发生气窜,可能会带来井筒着火或爆炸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

(4)火驱开发过程中会产生SO2、H2S、CO等有毒气体,对油管、套管、井筒举升工具及地面设施均有腐蚀作用,火烧前应对油管、套管及设施进行防腐处理;有毒气体放入大气中会形成环境污染,对此地面工程应采取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黄继红,关文龙,席长丰,等.《注蒸汽后油藏火驱见效初期生产特征》,新疆石油地质,2010,31(5):517-520.

[2]张锐,等.《热力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年,78-83.

作者简介:

张威(1976-),男,2015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工程师,长期从事稠油热采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线性问题
变系数部分线性模型的加权随机约束s-K估计
关于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一个证明
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常数变易法
线性耳饰
线性同余式与中国剩余定理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探究向量的线性、坐标运算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