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策略的设计与应用

2019-09-10 07:22梁俏崔雷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互动策略形成性评价

梁俏 崔雷

摘  要:获取反馈信息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反馈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率。如何借助形成性评价及时准确获取反馈信息进行教学互动至今仍是非常值得教师研究的课题。本研究通过梳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结合ERP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策略的教学流程,并按照该流程执行课程的教学。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教学的观察表明通过形成性评价能准确高效获得反馈信息,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策略让教师教学更具实效。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互动策略;反馈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052-03

Abstract: Obtain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imeliness accuracy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t is still a very good topic for teacher research how to interact with th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time to accurately get feedback. In this study, through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ERP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formative assessment feedback interactive strategy was designed. Teachers carry out ERP cours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data and observation of teaching, it is verified that this strategy greatly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interaction feedback and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can timely make teaching adjustment decisions and students can timely find their learning errors and adjust their learning.

Keywords: Formative Assessment; Interactive Strategy; Feedback Information

一、概述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与改正是常规班级教学中重要环节,教学过程是信息只有在教与学双向反馈信息作用下不断调整,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控,才可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1]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师在预设的教学基础上,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对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引导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开展,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自我修正完善的系统。[2]形成性评价是有效获取课堂反馈信息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形成性评价能给教师与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效果诊断定位,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调整修正。准确高效获取形成性评价反馈信息和对反馈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难点。以课后作业、单元测验、期中考试为主要手段的传统形成性评价都是课后进行,反馈严重滞后。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运用形成性评价反馈来为教学提供诊断纠正服务,实现形成性评价反馈信息在师生间及时有效传输、增强学生学习评价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与研究

美国学者斯克里芬(Scriven)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最先提出了形成性评价概念,形成性评价便于收集课程编制与试验过程中评估信息,不断完善课程设计与规划。1981年布卢姆在《为改善学习而评价》对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概念本质区别做了深入辨析和界定,其指出形成性评价本质是“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纠正系统”论述。[1]形成性评价区别于终结性评价,它不是对教育对象进行划分等级、教育结果做鉴定,而是在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获得准确的反馈信息,明确改进方向,并对教学过程积极及时进行修正。

《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课程的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ERP实践学习,将企业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信息系统的管理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资源进行管理。该课程是一门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课程,学生学习难度大,其中实验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复杂业务流程, 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业务流程知识概念并且将知识的理解与软件的操作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其次教材体系欠成熟这些都给ERP实践教学带来较大难度。[3]传统形成性评价形式单一、时间空间受限、反馈信息量小、效率低、反馈滞后,教师是整个形成性评价反馈控制中心,形成性评价工作直接增加教师工作负荷。本研究设计的教学流程将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是由教师、学生、平台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反馈互动系统,三者协同对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处理,实现多元化信息互动方式,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高效、反馈及时,有效发挥了其对教与学的调整功能。

三、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教学过程设计

形成性评价的功能是为教学提供诊断,获得及时的效果反馈支持,以便教师、学生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为了改善教学过程获得反馈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笔者结合所教《企业资源计划》课程的特点及教学过程难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形成性评价反馈功能作用,提升评价效率,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实践完善,形成了运用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的教学流程(如图1)。

纵向层面上看,按照时空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课外学习活动”两大部分,反馈互动贯穿两个活动层次,其反馈包括了即时反馈、延时反馈。整个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在“反馈→补救/纠正→反馈→强化”的流程中达到最终共同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上的具体环节看,“教学旧进程”环节是依据上一次学习知识达标情况来决定其轻重。教师在数字化课程上通过作业及形成性测试收集到的学习信息(如正确率、存在不足、或者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反馈,如果学生学习还存在较大偏差则教师需要再次进行解析化解才进入新教学。教师在新课程知识点讲解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自主实践学习,教师一方面通过巡查个别辅导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另一方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学生学习反思情况。如果课堂上巡查辅导是教师在视觉感官上获得学生的具体学习行为过程,那么反思问题设定则让教师能通过文字看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具体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到个体具体思维活动过程都有一个精准的定位。教师根据精确的反馈定位信息来决定采取的教学补救方法如讲授强化、采用演示操作、师生讨论、或者提供微课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最后教师点评总结并通过作业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及迁移。

课外学习阶段,教师与学生借助平台实现信息的反馈互动。学生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平台提交作业或者进行形成性测试(知识点测试或单元测试),教师通过平台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个体作业问题通过平台反馈给学生个体,对于整体存在问题不足,教师通过课程公告形式发布具体反馈信息让全体学生学习。教师通过作业及形成性测试得到的证据信息来判断整体教学是否达标,如果存在较大偏差,则还需要在下次课堂进行讲解补救。

在横向层面,反馈信息贯彻学习全过程,反馈信息在师生间迂回前进,师生两端无论是“获得反馈”还是“提供反馈”,其反馈信息都是依托具体有效的活动措施来获得,并且保证反馈信息的准确、全面、具体及时。每一次的反馈活动都是基于前一教学环节和信源的信息而展开,反馈信息是具备“对象具体、内容具体、目标具体”,即反馈信息是针对具体学习问题、具体学生对象和化解的知识难点。

传统形成性评价形式单一、时间空间受限、反馈信息量小、效率低、反馈滞后,教师是整个形成性评价反馈控制中心,形成性评价工作直接增加教师工作负荷。本研究设计的教学流程将形成性评价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是由教师、学生、平台共同参与的三维一体反馈互动系统,三者协同对形成性评价工作进行处理,实现多元化信息互动方式(系统模型如图2)。课程平台的介入有效分担了教师对形成性评价信息的分发管理、处理、反馈等功能,师生能通过课程平台轻松实现形成性评价信息的提取与反馈,从而保证了形成性评价的高效、反馈及时,有效发挥了其对教与学的调整功能。

四、研究的过程与结果分析

(一)研究的实施

本研究在Black Borad平台(简称BB平台)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数字化课程平台课程,借助BB平台资源集成展示与网络评价功能来开展课程的教学活动。该数字课程主要包括两大功能:一是学习资源模块,每章学习资源包括该以小实验为知识点的微课视频、课件及其他学习资料等,满足学生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二是互动反馈模块,笔者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作业练习与测试功能,在课程中设计课后实操作业、学习评价、学习反思、讨论四个栏目,来实现形成性评价来增加教师学生间的反馈互动,满足师生课堂及课外互动反馈需求。其中学习评价包括知识点的形成性测试和单元形成性测试。学习反思是用于师生在课堂上就学习难点重点问题而进行的互动反馈。课后作业师生通过作业形式评价反馈。“仅告知学生结果的对与错将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而详细解释结果的正确或错误及成因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正面作用, 这种矫正性信息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继续进行反思和矫正直至成功。”[4]

(二)教学效果分析

本班在期末考试中采用与其他班级相同的试卷进行考试。期末试卷分三大知识模块,基础知识占40分,试题涉及实验模块与对照模块知识的考题彼此独立,题目数量一致,分值一致,均为30分。两个模块的难度相当,差异较小。本次试验班级参加考试55人,班级平均分为84.62,模块一基础知识得分率为94.89%、实验组(模块二)的得分率为87.58%,对照组(模块三)的得分率为71.39%,由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习都使用基础知识模块,所以基础知识模块得分率高符合常规。

研究使用SPSS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表2、表3。在表3中可以看到t=8.598,p=0.000<0.05,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验组成绩总体平均数X实验大于对照组总体平均数 X对照,因此综合分析数据可以推断教学中使用了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策略促进了學生学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综合运用课程平台实现反馈互动形式和反馈信息的多样化,师生在不同教学环节运用合适的反馈互动方式与途径,保证获取及时有效的量化信息与非量化信息。借助网络平台技术优势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效率和效果都远远优于传统形成性评价手段。本研究借助BB平台实现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课程教学环境都设置在计算机实验室,因此本研究对网络软硬件环境技术有较大的依赖性,即使是教师常规教学中也只有善于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辅助才能让形成性评价应用得心应手,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网络软硬件资源为教学所用。

参考文献:

[1](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228.

[2]刘树仁.现代教育理论探索与实践[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74.

[3]梁俏.影响ERP实验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与解决对策[J].商业会计,2014(06):125-127.

[4]夏飞云.形成性评价视野下的教学反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8.

[5]Ellen Osmundson,何珊云,王小平.理解课堂中的形成性评价[J]. 全球教育展望,2012(04):3-6+20.

[6]顾明远.中国教育大系21世纪初中国教育[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5:772.

[7]张润.形成性评价对学生自主性的促进机制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99-101.

[8]潘玉进.教育与心理统一-SPSS应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9.

猜你喜欢
互动策略形成性评价
浅谈幼儿园师幼互动教育
形成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形成性评价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的实施
泛珠三角区域港口群发展现状及互动策略研究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管窥
小学语文教学的互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