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态环境中网络思政育人的困境与范式构建

2019-09-10 07:22崔瑞环高振华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困境

崔瑞环 高振华

摘  要: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拟态环境作为大学生认识和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文章从关系阐述、问题剖析、范式构建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拟态环境与网络思政与育人之间的关系、困境和范式构建,旨在通过研究切实提升网络思政育人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拟态环境;网络思政育人;困境;范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65-03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ointed out in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must use new media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make our work alive,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the times and attraction." As the main channel of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external information for the undergraduates, the pseudo-environment influences and chang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value orientation, thinking mode and behavior habit of the undergraduates to a large extent, and it challenges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relationship elaboration, problem analysis and paradig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dilemma and paradigm construction between mimetic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ideology and education,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y and education through research.

Keywords: pseudo-environment; web politic-ideological education; dilemma; paradigm construc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指明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根据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比24.8%。[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特别是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来讲,他们对现实环境的认识方式相对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通过网络新媒体等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捕捉信息。互联网有着传播速度块、范围广的特点,使得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相关信息,但是所获取的一些信息又不能客观、准确、真实地反映现实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接近现实的“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校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拟态环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对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关系阐述:拟态环境与网络思政育人的关系

拟态环境是人们对现实环境的一种描绘、摹写、重构和再现,以现实环境为模板,借助媒介并运用符号系统反映出现实环境的信息,从而构建一个符号化的信息环境。[3]可以说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从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等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生产。腾讯在今年发布的《00后研究报告》中提到00后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和内容大爆发的环境之中,向往专注并有信念,并愿意为自己的兴趣买单。可以说他们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并容易受到传媒环境的影响,而由媒体所产生的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素养和心理特征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拟态环境是对客观信息的部分选取和相关缩影,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媒体传播人的主观意识和价值呈现。因此,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成为了影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境因素,拟态环境在源于现实环境的基础之上又和网络环境相呼应,成为了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网络育人所应关注的重要环节。

拟态环境和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表现为拟态环境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耀灿教授认为教育环境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并存。[4]可以说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对于其成效有着很大的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对网络非常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低头族”,因此拟态环境的塑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拟态环境作为离散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其产生与发展不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而是受信息传播者的加工与传播,塑造与重构。拟态环境连接了大学生和信息传播者,为两者之间信息的传递构建了平台,使得学生直接受到拟态信息的影响,这些都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脱离拟态环境,甚至要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拟态环境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价值追求和思想素养。

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网络思政育人的话语交流空间,同时网络思政育人的顺利推进也要求引导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伴随着虚拟社交在青年大学生中的广泛出现,加之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使得一些不良思想在一些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就目前情况来看,拟态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要想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充分把握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拟态环境氛围,构建接地气、易吸收的话语体系,让思政教育真正走到学生心坎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其育人目标,就要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拟态环境。

二、问题剖析:拟态环境中网络思政育人的困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强化网络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5]可以说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拟态环境成为网络思政育人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是在现实的思政教育中,由于拟态环境的局限性对网络思政育人也提出了一些挑战。

(一)拟态环境传播的碎片化降低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2018年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8.3%,人均周上网时间为27.7小时。[6]而作为网民主体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手机。互联网新媒体技术逐步取代纸质书籍的主导地位,拟态环境中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成为大学生最依赖的信息获取途径。可以说大部分大学生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微信、微博、抖音等并未形成逻辑系统的繁杂的碎片化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之中,长久形成了对问题不进行深入思考的逻辑惯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而正是因为这种拟态环境中碎片化信息的存在,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示出了一定的弊端,影响了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引导,良莠不齐的信息给推进网络思政育人工作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拟态环境价值导向的模糊性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发展

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思想的形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在现实的拟态环境中,由于受传播者的主观价值观的影响,可以说呈现出了包罗万象、价值导向模糊的弊端。传播者无法明确地告訴大学生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受拟态环境价值导向模糊性的影响,使得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偏离主轨的现象。例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进行盲目的攀比、盲目的追星、盲目的超前消费等,这些不良的思想严重挤占了网络思政育人的空间和阵地,使得网络思政育人成效不够显著。

(三)拟态环境“把关人”的弱化造成了网络环境的恶化发展

“把关人”对于信息进入主流渠道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拟态环境中,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平台参差不齐的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以目前的自媒体来讲,权限审核较为宽松,任何一个人通过进行相关的信息报备便可以开设相关的公众号,通过拉拢粉丝的途径增强后台关注人数,增强其辐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自媒体“把关人”充分利用了网络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在大学生群体中进行不良信息的传播,抓住学生对于新奇事物好奇的心理,开始思想上的错误引导,在广泛传播的影响下甚至出现舆论舆情现象的发生。而对于网络思政工作来讲,在很多时候由于一些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其影响力有时并不能与一些学生所好奇的八卦舆论相比,导致网络思政育人的效果不显著,同时也严重破坏了晴朗的网络空间。

三、范式构建:拟态环境中网络思政育人的范式构建

“任何社会为了生存下去都必须成功地向社会成员灌输适合于维护其制度的思想。”可以说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为网络思政育人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指引性发展。面对拟态环境中一些弊端的存在和困境,就要求学术界进行积极地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而全面推进新时代网络思政的提升发展。

(一)优化拟态环境,构建浸润式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

拟态环境存在着多元化的信息平台相互交融、涵盖内容丰富多样、传播速度快、辐射范围广泛、影响群体全面化等特点。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讲,面对“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的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的特点,高校应该充分挖掘并利用拟态环境中的优势资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探索多样化的路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青年大学生喜爱的、潜移默化的、接地气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融入到大学生网络思政育人之中。拟态环境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日益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和多种价值观博弈的重要阵地,主要呈现出了非线性多向化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上海师范大学香樟树下网络思政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积极探索拟态环境中网络思政育人的有效路径,在当今图像化的时代,通过校园街拍的“言值大作战”、热点问题互动的“香樟微话题”、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专题分享和讲故事的形式,以新媒体为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充分利用拟态环境中的一些优势资源,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真正打造了一顿美味的网络思政“大餐”,让大学生在参与网上互动的同时,增强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

(二)提升网络素养,创建净朗向上的网络空间格局

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归根到底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素养作为互联网的产物,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素养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了深化和发展。“95后”“0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思想受到了网络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适应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必要工具。对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除了高校传统的加强网络监管、提供优势资源等手段,更应该引导大学生端正使用网络的动机,增强大学生对于是非信息的辨别能力。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资源,通过课程教学、课外实践教育、线上思想引领等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此外网络思政育人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其上网的目的,将有价值的信息获取和专业学习实践相结合,合理利用网络,正确辨别拟态环境中的不良引导信息,避免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参与网络诈骗、追求虚拟空间等等,让学生产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提升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进而创建净朗向上的网络育人体系。

(三)创新教育平台,探索精准式网络育人体系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众多的网络平台参差不齐的出现。对于高校来讲,要进一步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创新网络教育平台,通过构建必要的前馈和反馈双向机制,做好前期调研和后记跟踪总结的基础之上,搭建真正对于学生有用的网络平台。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推进者,高校要规整校园网络平台,进一步增强平台的服务性,通过平台服务功能的增强让学生能够提升对于平台的认同感,同时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的提升,让学生通过平台了解到信息的好与坏,增强学生的辨识能力,自觉抵制拟态环境中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价值观尚处于形成和发展之中,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时还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通过接地气的形式扩大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通过连续跟踪等手段,不断更新传播路径,切实提升思政育人的成效,帮助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与成才。高校网络思政育人工作的推进要在遵循大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构建精准化的育人体系,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特点的思想引领,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层面接收到具体化的引导,并通过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助力自己的成长,在未来步入社会的征程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3][美]沃爾特·李普曼.公众舆论[M].阎克文,江红,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4]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1.

[5]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6][美]安东尼·M·奥勒姆.政治社会学导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5.

猜你喜欢
困境
从蔡鸣喈之死看五四时期职业女性的困境
易孺詞律觀探微兼論四聲詞之困境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课程故事向左,现实困境向右
技术语言困境下的中文打字机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走出困境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