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019-09-10 07:22殷毅山
高教学刊 2019年15期
关键词: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殷毅山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可从主体、内容、场域切入,从主体上需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优化主客体关系,从内容上需要细化思政教育内容,遵循思政工作规律,从场域上需要优化教育环境,注重方式方法选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5-0174-0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fundamentally a work of human beings, a matter of what kind of people are train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 to train people, and who to train people.To improv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can cut in from the main part, content and fiel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art, we need to follow the law of students' growth, optim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and to the content, we need to refine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follow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From the field, we need to optimize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ay attention to methods and method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应对国内外迫切形势的需要,是满足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满足人们的相应需要、实现人们的相应目的方面所表现出的积极特性。”[1]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并不意味着陷入唯目的论或经济效用论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以十大育人体系,不断构筑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不断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关注“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社会,着眼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主体: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优化主客体关系

教育本身意味着对象性的活动,人们通常把教育者作为主体,把受教育者作为客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存在施教与受教的关系,但是也要承认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有其主体性。因此,既要关注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素质,也要关注受教育者本身的需求问题。

(一)受教育者主体性能动性的激发

受教育者作为客体有其受动性的一面,但作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而言有其主观能动性。“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讲,受教育者作为客体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的。”[2]一是走近学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表现健康积极向上,能紧扣时代发展主流,政治立场坚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心满怀憧憬中国梦的到来。他们充满朝气、敢于探索与思考、大胆创新发展,但是青年大学生身上也充满着深刻的矛盾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社会化的阵痛、自我认识与自我价值的困惑、人际关系的失调、学习与就业的压力等集于一身,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政治敏感性仍不夠清晰,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有待加强,集体精神淡化、诚信观念薄弱,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心理脆弱,受挫能力差。大学生自尊心与荣誉感强,但是自我意识强,个人主义抬头。因此,理解学生就要懂得学生,遵循学生的成才成长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素质、代际特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道德水平、接受与转化能力等等,感受心灵深处的矛盾与呼唤。二是走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课堂、操场、实验室、饭堂、网络平台等,了解学生所处、所想、所需,从宿舍环境、个人卫生、学生生活状态、精神状态、娱乐活动全方位把握与了解,借助谈心谈话、团体辅导、信息反馈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与维护学生的需求、心理发展与合法权益。三是要明确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与接受意愿,“推动人去从事活动的一切,都要通过人的头脑……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3]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者,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要引导学生以主动、积极的状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通过社会价值理念引导人的行为活动并转化为个体自主建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现实的人的内在生命自觉,激发起对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内容的理解、认同和接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二)教育者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与指导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占据主导性地位,发挥着教育、管理、服务作用。一是调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的主体意识,构建主体身份并担负重要育人职责,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与期待,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起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构建形成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相互支撑的教学体系,采用案例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讨论、文本解读、比较分析等方法,将大学生的焦点、热点、疑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透彻。同时,应用新媒体技术,建设好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挖掘网络资源,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与教育学生,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二是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水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育人工作的成效。首先,优化队伍结构,完善辅导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发展、评价考核、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相关队伍建设机制,特别是优化评价考核标准体系,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其次,完善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层次、多形式能力提升体系,上岗培训、专题培训、境外研修以及高级研修全面铺开。最后,鼓励和支持一批辅导员骨干攻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疏通辅导员队伍的晋升渠道,选聘一定数额的辅导员到学校机关部门挂任部门副职或处长助理等职务,切实提升综合能力。

二、内容:细化思政教育内容,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

有学者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针对性主要包含思想的针对性、政治的针对性和道德的针对性”[5]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扎实要做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既要关注思想引领方面,也要关注实际问题的解决,要进一步细化与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刻把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乃至法律意识,把握新时代发展的价值诉求、主流意识形态、政治立场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

(一)从解决思想问题出发,深化理想信念教育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道德教育等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坚持一元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等重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归文本、讲清内涵、梳理信条、整合内容,引导大学生自觉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作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国史党史教育、国情与国际形势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抵御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特别是网络道德教育等等。三是要深刻把握受教育者的兴趣热点、疑惑点以及难点,特别对于思想上认识的误区、模糊点与空白位要高度重视并予以引导,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讲清道理,从实践上讲清利害关系,从而有效地帮助教育对象转化思想、澄清模糊认识并树立新的思想观念。”[6]

(二)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关注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一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提高资助的精准性。以“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目标,打造发展性的资助体系,形成立体化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高校可通过大数据手段,如学生的消费记录、出行记录等,综合判断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提高资助育人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同时,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打造育人平台如创新创业型的勤工助学平台。二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建立“校、院、心理委员、宿舍长”四级心理危机防御系统,构建家、校、社会专业机构三方联动机制,形成立体的心理危机社会支持与防控体系。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个案排查、辅导和工作,巩固“一月一排查、一月一报告”的工作机制。三是关注学生学业与就业发展,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健全学业预警机制、学业帮扶机制。发挥朋辈导师与优秀榜样作用,开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程化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就业层次、优化就业结构、保证就业质量。四是推进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以建立“智慧学工”为契机,完善学生信息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新生入学管理、毕业生管理、学生留返校、勤工助学岗位申请等信息系统,利用门禁系统、迎新系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家庭困难认定系统、就业服务系统等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与精准性。同时,推进使用“易班”,提升信息化水平。五是强化日常管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寓社区化管理模式,推进思政工作进公寓的力度。关注学生身心安全,做好突发事件预案与处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应对联动机制,援引法律、公安、医院等力量的支持。

三、场域:优化教育环境,注重方式方法选择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人们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精神资料生产为主要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等,因而也无法回避自己所处环境所形成的社会关系。

(一)优化教育环境,形成良好思政教育生态

面对当前大学生心理世界的原子化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化的倾向,要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育人作用。一是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从微观而言,“有学习性的生态环境(教室、自习室、实验室、图书馆、资料室、社会实践基地等)、生活性生态环境(如校园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报刊等宣传媒体,学生文体活动等)、管理服务性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和院系各职能部门,如学生工作指导部门、校团委、学生党群组织、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机构等)”[8],发挥这些场域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进行引导、约束与规范。从宏观而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的、民间的、群众的、家庭的教育力量,发挥国家政府部门、地方机构、行业行会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让社会各界深度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承担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二是面临新形势,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思潮多样化和学生个性化的现实,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要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舆情监管与预案。互联网时代彻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藩篱,教育主客体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空间发生了转变,单项灌输要转向双向互动,教育影响力和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要求的增加,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网络直播平台,与学生互动交流,解决学生诉求。三是强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议程设置的能力,聚焦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聚焦学生关注的问题。同时,加强媒介传播能力,利用微信、微博、网络直播、知乎等平台,采用通俗易懂而不失内涵的话语方式将理论与问题讲透讲明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整合网络资源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让优质资源内容焕发新的风采,筑牢网络宣传思想阵地。

(二)注重方式方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符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适应性的要求,同时并能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一是充分运用“用户为上、体验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互联网思维,发挥互联网平台的阵地作用,掌握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与传播规律,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向深处延伸。创新教育供给方式,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个性化的管理体系,整体提升教育服务管理的能力。二是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依托活动的开展、过程的指导与把控、参与性的体验等间接将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发挥每一个环节的隐性教育作用,做到润物细无声。特别地,采用体验式教育教学方式,借助创设情境、设置议题、对话交流、心理疏导、实践体验,调动受教育者全身心参与其中并逐渐实现价值认同。三是努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社会实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互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学生公寓自律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学生公寓管理,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团组织进公寓、辅导员进公寓的有效工作机制,延展工作空间与抓手。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观照全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突出育人导向与问题导向,从教育主体、客体、场域乃至载体上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力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让立德树人工作焕发更大的活力与魅力。

参考文献: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2.

[2]刘建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大学出版社,2017:1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

[4]侯勇.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59.

[5]邱仁富.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2(06):16-18.

[6]孙立军.深化“四个正确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7(04):62-66.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8]杨增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分析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02.

猜你喜欢
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针对性护理对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影响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