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晶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无数文人墨客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从而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 语言美 画面美 意境美 情感美
引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的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动人。它们有的描绘了一个宁静幽雅的世界,有的描绘了一个金戈铁马的世界,有的则描绘了一个颠沛流离的悲惨世界……诗人笔下描绘出来的这些世界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同时,古诗词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感知美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诵读品味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具有用词准确、节奏鲜明等特点。那么古诗词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它的语言美呢?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其次,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杜甫的《绝句》,这首诗前两句互相对仗,后两句互相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前两句诗中“翠”“白”这两个表示颜色的词,给这幅动态的黄鹂鸣叫、白鹭飞翔图增添了色彩美,也体现了作者用语的准确、凝练。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说说春天有哪些景物,然后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绘了春天百鸟争鸣的欣欣向荣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春天的美。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以及换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准确、优美。再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也是一首语言美的经典之作。黄四娘家的花非常多,整条小路都是,那么如何体现花“满”蹊呢?诗人在下一句用了“压”和“低”这两个字眼,既照应了前一句,又写出了沉甸甸的花朵压弯了枝条的景象,让人不禁慨叹诗人用词的准确和形象。第三句中的“留连”有“留恋”的意思,一语双关,既说的是蝴蝶留恋花的芳香艳丽,也可理解为行人留恋花的芳香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曼妙身姿。最后一句诗中“恰恰”这个叠词的运用,画龙点睛,形象地写出了娇莺舞动时的声音,又给这绚烂的春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此,不得不感叹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用词特点。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語言的准确、优美。同时,我出示蝴蝶在花丛中“留连”的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时时舞”“恰恰啼”这一对对仗的词语,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赋予万物的魅力。生灵之间遥相呼应,仿佛都在赴这一场春天的约会。仔细品味诗的语言,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想象感悟画面美
唐朝大诗人王维写的诗是“诗中有画”,给人以美的熏陶。那么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悟到古诗词中的画面美呢?首先,教师自身的语言要生动,富有感染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书中的插图、幻灯片等手段,将学生带入情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它描绘了词人有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玩到太阳落山,因为喝得大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划船往回归时,却误入一片荷花池,词人着急寻找归路,便努力地划呀,划呀,没想到却惊动了池里的一群飞鸟的情景,其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一句,十分具有画面感。一位女子喝醉了酒,误入荷花池中,也许起初是着急的,可是当看到一群洁白的飞鸟腾空而起的画面,更多的应该是欣喜吧,甚至可能会庆幸自己的“误入”。在教学这首词时,我让学生结合书本上的插图——一位美丽的女子置身于粉嫩娇艳的荷花和洁白的飞鸟中,想象词的画面美。同时,也让他们拓展想象:置身于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统一的画面中,这位女子会不会驻足停留?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将学生带入了情境,学生表达了愿在这一片荷花池驻足欣赏的美好愿望。再如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词《渔歌子》,也十分具有画面美。这首词,前两句写景:西塞山前有白鹭展翅飞翔,艳丽的桃花盛开着。河水上涨,因此水中的鳜鱼很多,也很肥美。后两句塑造了一个戴着青色斗笠,穿着绿色雨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渔翁形象。整首词中描写颜色的词“白”“青”“绿”,还有桃花那仿佛在人眼前的粉嫩之色,都给词增添了画面感。在教学这首词时,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白鹭在西塞山前展翅翱翔,粉红的桃花竞相争艳,仿佛在为跃出水面的肥美的鳜鱼拍手叫好的纯洁和谐的画面。这一切还不够,再配上一位戴着青色斗笠,穿着绿色雨衣,在风雨中乐而忘归的渔夫,才真是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好画。在想象画面时,学生能感觉到白鹭飞得自由自在,桃花开得自由自在,鳜鱼游得自由自在,连渔夫钓鱼都钓得自由自在,完全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此种景物与人高度和谐统一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美的熏陶。
三、融情入境体会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十分美妙,有一种道不尽的美。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感受到它的意境美?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带入情境。如唐朝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一首描写思乡之情的佳作。诗人独自一人身在异乡,始终感觉自己是客人,每逢佳节到来都加倍思念亲人。仿佛万家都在团聚,唯独自己是个漂泊他乡的旅人,找不到归属。后来诗人又想象了家乡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唯独少他一人的凄清画面。这首诗虽然写得很朴实,但“每逢佳节倍思亲”却成了千古名句。这句诗引起了世人的共鸣,给了无数思乡的人寄托。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很难体会到如此强烈的思念家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了关于离别的音乐,渲染基调,再通过与《静夜思》等相似诗的对比,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想象诗人独自一人身在异乡的孤独寂寞。那种难以言说的惆怅可能平时并不会特别明显,可是一旦到了佳节,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那种思乡之情就会爆发出来。诗人用质朴的语言将思乡之情推到顶峰,在此种美好意境之下,学生也仿佛为诗人悲、为诗人叹,受到了美的感染。
四、“走近作者”感悟情感美
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十分丰富,或是热爱生活,或是思念家乡,或是立志报国……无论哪一种情感,总能触及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感受到它的情感美呢?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知悉诗词创作的背景。其次,教师要补充作者生平经历等资料,也就是要让学生走近作者。如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是陆游临终之作,洋溢着深沉的爱国感情。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先向学生简介了陆游所处时代南宋朝廷的昏聩无能,这一政治历史背景让陆游的爱国情感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然后,我又向学生介绍了陆游的生平经历。陆游青少年时期就心系国家命运,忧患意识深重。因此他在临终之际,不是告诫儿子为他立华丽的墓碑,为他传播美名,而是只叮嘱一件事:中原统一的那一天,不要忘了告诉我呀!此种爱国感情,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让人读了不免涕泪横流。学生在走近时代和走近诗人后,能够真真切切地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所打动。
古诗词的内容博大精深,一千个读者,即可读出一千种美。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情感美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
责任编辑:陆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