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

2019-09-10 02:03王丽萍
兰台内外 2019年1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双一流发展策略

摘 要: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重点工作。智慧化图书馆的建设路径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层、服务层和设施层。具体的发展策略体现在:数据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空间智慧化。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实现智慧化,既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着力点。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智慧图书馆;发展策略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目标的确定,各大高校纷纷把建设“双一流”高校作为发展方向。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知识储藏和服务平台,在“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图书馆服务于“双一流”建设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优秀师资的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科研水平的提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等等,正因为我们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专业,传统的图书馆已经无法跟上步伐,图书馆随着智慧校园的发展,逐渐智慧化是必经之路。

“双一流”建设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深的要求,这鞭策着图书馆求新求变求发展,不能再故步自封,需要大胆的做出改变。图书馆的功能在“双一流”建设中被重新定位,图书馆需要配合学校的发展目标,用国际一流的水平要求自身,以智慧化为依托,助力“双一流”建设。

一、“双一流”的定义及建设任务

1.“双一流”的定义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简称,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双一流”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此可见,“双一流”建设是一项国家战略,是大学的发展方向,是民族复兴的基石。

2.“双一流”的建设任务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为: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举国上下的支持,需要一步一步扎实稳步推进,需要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需要构建社会参与机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具体来看,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是高校的灵魂,只有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学识有师德的高质量师资队伍,高校的“双一流”建设才能扎实推进。此外,还需要提升科研水平,高校除了教书育人,同时还承担着科研的重任,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离不开一流的科研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注重产教融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及构建路径

1.智慧图书馆的定义

目前,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众多,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各方观点,笔者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指把智能技术运用到图书馆建设中的新一代图书。它超出了一个固定的建筑,不受空间限制,但能够被读者感知。在2008年,IBM就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战略,将智慧理论应用于世界发展中。智慧化在我国各个领域也得到了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都得到了应用,智慧化理论还用于城市建设、交通、医疗、银行等行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改变。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的建设在各地稳步推进,智慧图书馆正是这一系列智慧化举措中的组成部分。

2.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路径

构建智慧图书馆的路径分为三个层面:技术层、服务层和设施层。

在技术层面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运用,让图书馆信息化资源能够全方位感知和智能化处理。当然这对图书馆馆员的技术使用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变高,高科技与图书馆的融合是一个专业且渐进的过程。

服务层是最容易让读者体验到的层面,也是图书馆的软实力,智慧化图书馆更加强调用户体验,尤其是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体验,这将为用户提供特色的、高效的、高品质的服务。

设施层是构建的根基,设施层的构建在于多种感应设备、信息基础设备、密集型智能书架等,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将引进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以替代以往重复性的工作,已经提供以往人工不能提供的服务。相应的图书馆的空间也将再造,让以往以藏书为主的空间布局,转化为服务为主的空间布局。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1.数据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新的方向,智慧图书馆离不开对内部资源的深入认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需要引进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我们需要挖掘用户行为信息、服务数据记录,以及挖掘各类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我们需要构建大数据管理系统,并制定相应机制,使得图书馆及用户能够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

数据最能直观反映事实,当数据被收集、处理、挖掘、分析,并呈现在使用者面前时,数据就从一连串的数字,变成了有价值的产品。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图书馆的出入口都有大数据展示系统,能够实时显示进出馆人数、借阅量、借阅排行、推荐书籍、通知公告等数据资源。当然这样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未来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将会更加全面而智能,图书馆也将逐步成为数据的产生、储存、交流平台。

2.服务智慧化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馆员需要在服务内容中引进可视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智慧图书馆要在阅读推广、学科服务和参考资源等各个方面为高校师生提供智慧化服务。同时,為了满足服务的要求,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也应该观念重塑,图书馆管理人员专业的素养要符合智慧图书馆智慧发展的需要,定期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维持智慧图书馆的良好运作,提供更加智慧化的服务。

3.空间智慧化

在数据和服务实现智慧化的同时,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也需相应作出改变。空间再造让图书馆能更好地适应智慧图书馆的功能延伸,同时,也让用户切实感受到与传统图书馆的不同。在这方面,有些高校已经走在前面,比如中国矿业大学打造了智慧学习空间,浙江大学就打造了信息共享空间,更有学者对空间布局的温度、湿度、舒适度及便捷度,都有专门的研究。智慧空间将会以高科技为依托,打造出以人为本,人馆互动的空间格局,这将大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受,也会把有形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合理融合,空间智慧化,既是对数据、服务等智慧化的补充,也是其得以实现的载体,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研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一流”建设,是高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为了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智慧化校园建设是必经之路。作为高校知识平台,高校图书馆需要同步智慧化。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高校图书馆抓住机遇实现智慧化,既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双一流”建设的一个着力点。当智慧化成为一个大趋势,主动拥抱智慧化,能让图书馆的发展转型之路走得更顺利。

参考文献:

[1]罗 丽,杨新涯,周 剑.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7

[2]曾子明,金 鹏.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5

[3]周俊峰.双一流视域下智慧图书馆支撑的学科服务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8

[4]董 薇,姜宇飞,张明昊.图书馆服务高校智库建设的策略:“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的思考[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

[5]曾子明,陈贝贝.融合情境的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

[6]李显志,邵 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理论研究现状分析与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3

作者简介:王丽萍(1982-),女,汉,重庆人,四川外国语大学图书馆,研究方向:图书资料,学历:硕士,职称:馆员。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双一流发展策略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