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019-09-10 02:29张晓丽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教学设计思维能力

张晓丽

摘  要:《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派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针锋相对进行反驳,三次挫败楚王,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三个回合的较量,充分表现了晏子聪明的才智、能言善辩的口才和爱国思想。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关键词: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思维能力;兴趣培养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历史性故事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注意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精美的词语。

2、文学是用文字塑造形象的。学生已有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缺乏文学中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很好利用这类具有思辩之美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解读,把握难点,努力突破,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掌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并朗读好相关的句子。

2,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非常严密,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谈话导入。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众所周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谈话导入,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1)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三)整体阅读

(1)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楚王说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楚王和晏子三次交锋的原因和结果,请画下来。

(2)再读课文第一大段,思考:当时的楚国是怎样一个国家?楚王为什么要取笑晏子?

板书:国势强盛、显显威风

(3)那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快速阅读第二大段,思考:楚王侮辱晏子共使出几招?生画出相关语句。

(4)读后交流

(5)讨论三次侮辱晏子的结果如何?读“只好”的三个句子。

板书:只好,开城门,陪着笑,赔不是

(6)再连读这三个结果,思考楚王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小结:楚王是步步退却,直到“赔不是”。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阅读,提问,来感悟体会内容,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四)品读晏子的话,感受晏子的机智

品读第一次交锋

(1)一个依国势强盛,霸气十足的楚王为什么会在最后向晏子赔不是呢?细读第一个故事,说说其中的原因。

(2)(课件出示晏子的话)理解“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一句的含义。

(3)课件出示:得出楚国是狗国的结论。

(4)读好这个句子。(指名分别读句子)

(5)齐读这个段落。

4、品读第二次交锋

(1)学生自由读第四段,看看见面后的楚王又是如何对待晏子的?晏子又如何应对的?

(2)交流汇报,理解:描写人多的三个句子。总结成语:遮天蔽日、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3)解读:说说:故意笑了笑和陪着笑的两个“笑”有什么不同?

(4)课件出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A、访问上等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派下等人去。

B、我是最不中用的人。

C、楚国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5)生交流汇报,板书“下等国家”。

(6)生再读课文。

3、品读第三次交锋

(1)自学课文:思考楚王又想如何侮辱晏子?楚王在宴席上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

(2)合作交流说说句子含义。

(3)课件出示:类比推理的三段论。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到了淮北结出又小又苦的枳。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楚国就做起强盗。

楚国是个强盗之国。

(4)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南橘北枳”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分角色朗读和教师引导、提问来品读感悟晏子的话,感受晏子的机智,潜心体验、研读晏子,教会学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有所感悟。)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感悟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课后作业:

课后搜集有关“晏子”的资料,还可以读一读《晏子春秋》这本书。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的学习总结,谈感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加深了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的认识。在回答中,同学们各抒己见,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还精心设计了课外延伸作业题,做到超越课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把感受晏子的言语交往技巧作为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晏子与楚王的针锋相对中,感受到晏子语言的艺术、智慧的魅力!

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在角色体验中感受言语的艺术。“不浸润心灵的说教是苍白的。”作为语文老师,要千方百计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融入课文,走进本文角色,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就会产生震撼心灵的阅读感受。在教学中多层次地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剧,就是为學生营造一个角色体验的言语场景,让学生在鲜活生动的话语情景中学习表达技巧,领悟表达智慧。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教学设计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