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有声,教育有法

2019-09-10 05:08樊志强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7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作业家长

樊志强

一、案例背景

我班有一个男生叫小穗,是班上的“四大天王”之首。經常违反班规、校规,上课开小差,欠交作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学习成绩都是待及格,老师耐心教育也无进步。班主任还向我抱怨,跟小穗的家长沟通,根本没有效果,刚开始还好,打多几次电话索性不接听也不复信息。

二、案例过程

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我决定先观察小穗一段时间。我发现小穗智力没有问题,只是记忆力稍微差点,但也不至于形成三科学习成绩都不及格的主要原因,追根到底是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学校还是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但回家要做的作业一样都不能完成。

接下来,我到他家去家访,进行详细了解。第一次到他的家,知道他家算是个富裕的家庭,小穗的父母经营一间衣服加工厂,家连着厂。一、二楼是小型工厂,三、四楼自住。他的父母见到老师来家访并没有热情招待我,反而显得有一点抗拒。可能他们对于老师家访已经习以为常,而厂里的员工看老师来家访也笑话着老板娘。我与小穗的妈妈到三楼的客厅坐着,一坐下就能听到楼下电缝车发出的轰鸣声,没过一会儿,员工就上来找小穗妈问这问那。本来想真诚地跟小穗的妈妈沟通交流,但没等我开口,小穗妈以为我是来投诉的,连连说她也很无奈,自己要工作,很忙。对于儿子的学习不好她也没有办法,还说“以后养老不指望他了,趁年轻多赚点钱”。

这次的家访让我全然明白了小穗的不容易。也理解了他为什么学习成绩差,违反班规的原因了。教育好他,我有了方向与信心,这是明显的家庭教育失误所导致的,教育好小穗首先要做好他父母的工作。

家访后的一个星期,电教室里的窗帘烂了,我看了看这破了线的窗帘,又看了看小穗,灵机一动,觉得教育小穗的好时机来了。我以请求帮忙为理由打了一个电话给小穗的妈妈,请求她帮忙把我校电教室的窗帘补一补。小穗的妈妈知道老师不是打来投诉儿子的而是举手之劳的事,爽快地答应了。小穗也很高兴,放学拿回家,第二天早上就把缝好的窗帘带回来了。我在班里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小穗,小穗的脸上绽开了快乐的笑脸。重点是,我还为小穗的妈妈颁发了奖状,并把全班同学签了名的感谢信让小穗转交给他的妈妈。晚上,小穗的妈妈主动给我打来电话,说“举手之劳,没想到学校这么郑重表扬”,还跟我说“小穗今晚拿着奖状很开心”。

这一次的谈话拉近了我跟小穗妈妈的距离,接着我就进一步开展工作,利用家长会在全班家长面前表扬了小穗妈妈,会后我诚恳地邀请小穗妈当班里的家委会成员,为我们班的发展出谋献策。小穗妈妈真的答应了。自从小穗妈成为我班家委会成员后,我特意安排小穗妈帮我购买家庭教育类的书并顺带推荐一本给她看,让她在班群上简单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当亲子活动参观图书馆时,我有意无意间说起小穗在家做作业太嘈,会影响孩子学习,能否想办法让小穗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小穗妈妈连连点头;当学校、社会有家庭教育讲座开展时,我以“你是家委会成员,免费票你们是优先。”为由,让小穗妈去听;当班里开展书法比赛时,我也邀请家委会的家长来当评委,小穗的那份作品我早已做好辅导,结果大家评出小穗得的是进步奖;当小穗学习有了点点进步时我会第一时间向小穗妈妈报喜。

自从我与小穗妈妈成为朋友后好像就有无穷的力量,改变了什么似的,小穗现在能回家完成作业了,晚上不懂的作业还在微信问我,并且每天的作业也有父母的签名。中段考的时候,小穗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进步,班里的同学还选他为劳动委员。小穗的这些美好改变,令我感到欣慰。

三、案例分析

1.原因分析

其实小穗是个很善良很懂事的孩子,他的不良行为和不好的学习成绩与他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很大关系。家长对小穗不够关心,只顾着生计,忽略了对小穗的关爱,家长自以为赚很多钱就是对小穗的爱。小穗在学习上得不到有效重视与教育,成绩差让他产生自卑。学生一旦没有自信心,缺乏家长的关爱,就会自我放弃,于是学习差、纪律差。

2.措施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抓住了一个好的教育契机。“花开有声,教育有法”这里的“法”是方法、智慧。好的教育效果是因为用对了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所以当小穗出现问题时,我发现问题的根源是他的家庭教育,他的父母忙于事业,对于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当孩子长大了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时发现打骂、物质的奖励已经不管用了;家长没有耐心、也没有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最后只好选择放弃。其二是因为他父母在当地有点钱算是有点地位的人,但老师经常家访或向他投诉儿子,让他觉得很丢脸,所以对以前的老师很是抗拒、害怕。家校不能形成合力。

对小穗的教育过程中,我先找到主要问题,然后争取取得小穗父母的信任,再通过集体的力量去影响,创设多个平台让小穗的父母自觉受教育。在教育家长的同时,我也抓住小穗身上的闪光点,让他在班级中有了温暖,树立了小穗的信心及其父母的信心。这样家长与孩子的心与老师教育的点又回到同一条线上,教育产生了共力,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3.效果分析

经过这件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导致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如果想教育好学生教育好整个班集体,必须盘活起家长这个能动资源,并与家长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作业家长
兄弟让举
名落孙山
家长错了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掐断欲望的引线
马老师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