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完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的建议

2019-09-10 16:51贾帅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保健中医药

贾帅

中医养生保健在我國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一概念最初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 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体各方面的保养,中医养生保健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我国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指导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开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高养生保健服务水平,促进了大批养生保健服务产业的兴起以及各种养生保健产品的研发面世,使得医疗和非医疗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迅速发展,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健康保健服务,还为中华传统养生保健服务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然而,我国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还存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完善等问题。如中医养生保健技术与推广的不足;专业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遍缺乏;中医养生保健监管缺乏立法保障和行业缺乏实质服务监督,以致出现发展不均衡。因此,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对于完善该体系产业链,促进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现状

1、服务体系规模较小

现阶段,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大多数由推拿按摩馆、足疗养生馆、美容养生会所提供,而在这些机构里开展中医养生服务的项目较为单一,多为推拿按摩、中医足疗、拔罐、刮痧等基础项目。养生机构中提供独立的中医养生服务数量较少,产业链较短,服务面窄,开展项目中进行中医药特色养生服务不深入,并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和项目。

2、服务质量较低

不完善的养生保健制度,不严格的市场监督体制,行业人才的缺乏以及较小的中医养生保健体系规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中医养生服务质量较低的现象。现有的中医养生服务人员,培训方式普遍以技师培训学校和机构培训班为主,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本操作技能的了解、掌握和运用普遍缺乏,针对顾客健康状态的中医体质分析较为混乱,从而导致了其中医养生特色服务质量低下。一些养生机构多在隐蔽的居民楼里开放,规模小、环境差,且存在随意收费及向顾客推销各种不必要甚至伪劣的保健产品等行为,这不仅对顾客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而且拉低了中医养生服务的水平。

3、市场监督不完善

中医养生保健体系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医保健服务市场的规范和制度依然不够完善,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缺乏应有的行业内部的标准与规范,对保健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准入管理尚未建立或还未全面实施。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服务监督不到位,保健服务的收费标准混乱,对中医保健品、媒体相关宣传、中医保健类书籍、中医养生类电视节目等监管不严格,进入养生保健服务市场的机构数量较多、良莠不齐。

4、中医养生保健认知度不均衡

人们对中医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知识程度、居住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年龄段差异,导致对中医养生保健认知度不均衡。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学习知识通过电视、网络和图书等方式进行传播,知识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人比知识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人对其理解运用相对较好。一、二线城市中医养生保健的宣传方式较多、接触面较广,同时人们消费水平较高,在养生保健上开销较大,相较于发展较差、文化知识水平较落后的城市,对中医养生保健的认知度较高。谭巍等人,还发现年轻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高于老年人。年轻人的中医养生保健方式较多;而老年人只能通过相关的中医养生保健场所、书籍、媒体了解,且了解程度较低,对保健手法操作起来不便,接受知识能力较慢。

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完善建议

1、完善服务体系

应用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资源,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中医养生机构的理念,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调养咨询和传统中医疗法服务,初步形成中医特色鲜明、技术类型多样、服务形式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养生机构增加中医类特色养生服务项目,扶持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扩大其产业链,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使其在行业发展中起到模范作用;完善产业的融资投资,可通过建设中医药金融服务平台来筹备资金,通过融资扩大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规模;在相关政策上支持鼓励更多的社会人士开办更全面更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2、提升中医特色服务质量

对现有的不同层次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保健和康复知识、中医保健基本技能和操作手法、保健服务基本要求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努力提高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人员的质量。中高等中医药院校可针对现有的社会保健人员积极开办中医养生保健教育,教授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中医养生保健操作手法;针对在校学生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保健行业的实用型人才。中医养生机构可与中医医院、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培育专业实用的保健人员。

3、加强行业标准建设和市场监管

加快我国现有的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建设、完善和推广,明确区分开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与中医类医疗机构,完善保健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加快建设和推广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行业标准,包括中医养生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准入,规范中医养生机构的服务,制定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加强对中医养生机构的市场监督,对其机构的中医养生资格进行审查和认证,服务执业情况的严格监督,建立机构准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4、加大相关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传播通过各种媒体方式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全民的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知识素养得到了提高。建议应有梯度式的普及养生文化知识,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应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定期举办中医药保健文化知识展,印发相关中医药养生保健文化宣传页;扩大新媒体传播优势,录制养生小视频、制作保健知识推送和搭建养生知识文化平台。同时我们应抓住时机,积极推进中医药养生的全球化发展,大力推广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养生保健技能,让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全人类,造福全人类。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保健中医药
凝聚幸福感 共绘“夕阳红” 临平街道打造全周期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保健图话:胃肠病人日常保健
日本的脚趾保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