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对转专业意愿的影响及其相关研究

2019-09-10 07:22沈娟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学生

沈娟

摘 要:当今时代背景下,学生高考完后其专业的选择往往以“热门”、“好就业”为重要标准,并且在做出自己的选择的时候经常会受到长辈、师友的干扰,因此整个选择的过程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部分本科生在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自己对现在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从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本文以杭州地区的高校为例,从大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入手,分析其与转专业意愿之间的关系,并且简要提出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幸福感”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满意度;转专业

一、概述

调查期间问卷发放并回收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471份,无效问卷56份,有效问卷415份,回收率88.10%。基于所研究的主题,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入手:(1)影响高校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2)高校大学生对现所学专业的满意度;(3)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的具体原因及对策。

二、数据与分析

1、对学校的认同度与对专业满意度的关系

对就读学校的认同度会影响对专业的满意度。如果学生对就读学校的满意度较低,那么很大几率上会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满意度较低。对就读学校满意度感到较高的人,更容易对自己就读的专业感到满意。

对于学校满意度的问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只有55.14%的本科生对自己就读的学校感到满意。有37.8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校一般,有7.03%的同学对所就读的大学感到并不满意。对于专业满意度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有37.84%的同学对自己专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感到一般,有7.03%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就读的专业并不满意。

2、学生的转专业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存在转专业的意愿,有11.89%的同学已经完成了转专业。其考虑转专业的原因主要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并且认为对当且专业的学习存在困难。

兴趣成为考虑转专业的同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会导致对专业的认同感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应付学业,个别同学可能会对自己所学专业失去兴趣,从而出现厌学、沉迷游戏的情况,这也是成为专业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3、学生的转专业现状

通过对当前专业并不满意,但是又没有转专业的同学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4.59%的同学愿意通过考研或者出国留学来改变自己所学的专业,但也有41.62%的同学选择继续就读所选专业,完成学业。

在无法转专业的情况下,多数学生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研究生阶段所要就读的方向,从这一点上可以能看出有较大一部分学生具有较为强烈的上进心,希望通过读研来寻找与自己兴趣对口的专业,但是也有将近半数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本专业直至毕业,无考研打算,这反映出他们大几率上对自己的学业没有足够的进取心,也是出于对自己未来的目标不够明确、清晰而做出的选择。

4、学生就读专业与未来工作的关系

对专业的满意度会影响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也会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技能的获取。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同度提高,也会提高其对本专业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获取与本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进而增强其将来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的意愿,同时也能提高自身在本专业的知识领域上精益求精,不断完善。

三、调查对策与建议

兴趣爱好成为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评判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随着转专业政策的放松,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发现自己对于所读专业并不满意后,愿意通过抓住转专业的机会来改变自己所学专业。

这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所读专业的的满意度和认同感,从而提升将来愿意从事与专业相

关工作的意愿。这一状况的改变,有利于优化大学的教育资源,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满足自身意愿的情况下学有所成。

但是仅仅通过转专业,并没有办法大幅度提升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学习的满意度,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顺利完成转专业。转专业这一措施有时也会带来部分的负面影响,比如转专业之后对于所处新环境的适应性等问题。

因此笔者经过思考,在本文提出以下措施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所读专业的满意度:

1、学生高考完,在报考志愿前夕,高中学校应该开展志愿填报指导大会。向考生父母和报考生积极宣传正确的选择专业的观念,加强学生对于自身兴趣爱好与专业对接的意识,降低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各高校在学生报考专业时,应该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尽可能多的在高中学校设置咨询点。通过咨询,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身感兴趣的专业细况,从而成为报考生选择和决定专业的重要参考因素。

3、高校加强入学专业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理性的看待转专业。大多数新生对于所学专业及其应用领域并不太了解,因此各个学院在新生开学伊始,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始业教育。鼓励学生专业、全面的认识所要学的专业,帮助学生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形成完善的学习规划。

4、优化高考招生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大类招生通常是学生通过一年的基础学习之后,再依据成绩、自身的意愿进行二次分类。这一政策的实施,更有利于完善专业结构,并且满足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5、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很多考生因为高考失利,无奈选择所要就读的专业。这一部分学生更容易对所学专业产生自卑、焦虑的感觉。但是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该专业在社会上的地位,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提高大学生对所读专业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转专业频繁的这一社会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培养专业领域人才的教育水平。社会知识层面的不断完善,能够使各专业的文化面貌不断扩大其影響,带动社会的文化进程和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均强.大学生专业适应性影响因素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

[2]黄俊利.大学生转专业现状与原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徐蕾艳.高校大学生转专业动机及对策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

[4]王小玲.转专业大学生学习适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5]冯伟光.大学生转专业动机及适应性分析[J].文学教育,2013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