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毒性腹泻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2019-09-10 11:05雷仁萍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诊断

摘要:牛病毒性腹泻在养殖中十分常见,是一种由粘膜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牛粘膜。这种腹泻病毒可感染牛、羊、猪等多种动物。该疾病引起的危害较大,能在牛群之间快速传播,引起发烧、溃疡、腹泻、怀孕母牛流产以及腹中胎儿畸形等后果,给牛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该文将探讨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方法,为提高此病诊治效果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5.082

作者简介:雷仁萍(1970-),女,湖南,大专,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防疫检疫。

0引言

在牛养殖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当属牛病毒性腹泻,疾病发生后会极大降低产奶量,严重影响牛健康。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调查该病的流行情况,发现该病具有广泛流行性,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发病机理与症状

病畜作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毒一旦被动物感染,则其分泌物、排泄物、脾脏和血液等成为传染源在牛群中传播的可能性较大,临床症状以腹泻、溃疡和高烧为主,怀孕母牛出现流产、腹中胎儿畸形的可能性较大,生产出来的犊牛还会出现运动失调和小脑发育不全的情况。

1.1病理

在母牛体内犊牛可获得抗体而产生一定免疫,然而这种抗体的维持时间普遍只有6月左右,犊牛在抗体降低的情况下若与抗原接触,则极易被感染。通过胎盘感染是该病最为常见的发病机理,母牛在受到感染时,胎盘中的胎儿产生一定免疫抑制,进而导致病毒血症的持续产生,即便小牛能正常出生,但是病毒始终存留在体内,最终发展为一种牛群传染源。

1.2发病症状

该病的发病症状通常包括急性病毒性腹泻、慢性粘膜炎2种。其中前者最为常见,经牛上呼吸道与消化道牛体内会出现病毒,然后快速在鼻、咽、胃、肠粘膜上皮细胞处繁殖与聚集,进入血液后会诱发病毒血症,经淋巴管、血液进入淋巴组织,再次在淋巴结处、脾脏进行繁殖,对白细胞进行有效抑制;发病时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病理特征,即溃疡会出现在口腔、胃部、食道、肠粘膜,同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如抑郁、腹泻、发烧高热、白细胞减少、脱水等,严重时会在发病后不久死亡;这种症状在幼犊中比较常见,犊牛相继会发生各种先天性缺陷,如肢体不协调、小脑发育不全等。后者在临床上比较少,病程控制为2~6月,病牛日渐消瘦、食欲降低、粪便带血或粘膜、持续性或间接性腹泻、鼻镜溃疡等症状比较明显,另外出现跛行、蹄叶炎的可能性较大。

2诊断方法

对于多数病牛,特别是急性病牛在患病初期症状缺乏典型性,若全牛群发病比较突然,或病牛发展速度快,此时可进行临床观察。关于具体诊断工作的开展,可采用以下2种较为科学的方法。

2.1血清学诊断

取疑似病牛的血液标本,检测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即琼脂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法、中和试验等,认真观察检测结果异常的病牛并将相应病症情况收集起来,在区分时根据病牛的常见临床症状,疾病一旦确诊需立即开展相关治疗。

2.2病原学诊断

采集病牛的血液标本,通过处理样本来接种牛源细胞,在病原学培养后若第三代细胞病变未出现,则在鉴定时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计算,若将病株分离,则需要开展试验进行深入分析。

3治疗方法

3.1急性病

在治疗急性病时若病牛具有轻微的症状,则无需开展特别治疗,只需要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隔离病牛和其他牛群。但是针对病毒性腹泻比较明显、症状严重的病牛,则需马上与外界进行隔离,防止在运输病牛过程中接触其他牛群,然后开展抗生素治疗,在患病初期将病毒扼杀,对病毒生长繁殖进行有效抑制。患病犊牛在感染急性病后,需立即补充水、电解质,然后按照发病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开展输血治疗。另外,在急性感染后为避免加剧消化道溃烂与病情,则应避免对皮质类固醇药物的使用。

3.2持续性疾病

若病牛患反复性或持续性疾病,强化饲养管理、采取疫苗防疫是最为关键的措施。首先,定期打扫养殖环境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消毒环境与养殖工具,将场内温度、湿度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外来车辆进入进行严格限制,避免外界因素刺激牛群,防止进一步加重病情或快速的传播疾病。其次,强化对疫区牛的饲养管理,确保食物、水都是新鲜等,治疗时采用投喂抗生素等药物的方式,由此可对细菌繁殖生长进行有效抑制。另外,在牛、饲料的购买中需开展严格检查,特别是跨区域、跨省运调牛种,防止养殖区内出现病牛或携带病毒的牛。

4预防措施

由于该病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危害整个牛群,且发病后治疗出现病死情况的可能性较大,尽管一些病牛经过科学的治疗后会及时恢复,但是会对其健康状态与生产量造成严重影响,最终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损失,应重点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

4.1牛种引进

在引进牛种时需对有供应资格的养殖基地进行科学的选择,并认真核实其供应资质,保证牛种的健康、透明。

4.2强化养殖管理

在具体养殖中强化各项卫生管理工作,定期通风,在清洗牛圈时需适时的采用消毒液或生理盐水,在喂养中对饲料的新鲜度、清洁度进行准确把握,杜绝使用存在霉变或日期陈旧的饲料。

4.3做好接触与预防

在牛养殖圈舍对无关人员的出入进行严格限制,出入必须佩戴好防护器具,如口罩等,使用工具经过简单的消毒后才能进入,防止将病菌携带到圈舍内;密切留意牛群接触其他动物,如猪、狗等,进而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4.4及时接种疫苗

针对妊娠母牛需接种相应的抗生素、免疫疫苗,当下业内证实灭活疫苗的效果最佳,值得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

5结束语

牛病毒性腹泻的产生与黏膜病毒有很大的关系,由此会严重危害我国的牛养殖业,但是当下尚未制定科学的治疗与预防措施。目前随着牛养殖产业的不断发展,该病的流行范围更加广泛,多样化的传播途径与较快的传播速度,为有效抑制疾病的产生造成了阻碍,要想抑制疾病的产生需要致力于疾病防疫检疫系统的建立与健全,借助国内先进检测技术及时发现病牛,然后隔离时结合隔离与药物性治疗措施,强化开展饲养管理,致力于对高效疫苗的有效研究。

参考文献

[1]劉占悝,刘泽余,李智杰,等.通用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OL].中国兽医科学,2019(2):1一6.

[2]刘占悝,刘泽余,李智杰,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双重Nano-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OL].中国兽医科学,2019 (2):1-6.

[3]乔连江,张萍,程悦宁,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宋内氏痢疾杆菌混合感染致仔鹿腹泻的研究[J/OL],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12):1-5.

[4]张康,张凯,王磊,等.某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及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14):67-69,74,173.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诊断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