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是课堂教学的法宝

2019-09-10 07:22岑小群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14期
关键词:品读正能量语文阅读教学

岑小群

【摘要】要规范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我们就该指导学生大胆地品读。如果我们能把品读当作是规范阅读教学课堂的重头戏,品读定能传递语文规范阅读高效课堂的正能量,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撞击阅读的体悟火花,从而逐渐地感受到语文教材之魅力。任何一种文体的教学,品读都能产生其积极的效果,并且这一正能量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关键词】品读;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正能量

几年前,江门市的语文科教研员曹殿成老师提出“规范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这一课题,通过学习他的相关论著,原先“七窍不通”的我顿觉人生之职业——教学路子探明。几年来,我一直遵循曹老师的这一教学原则,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我认为,品读是语文课堂规范阅读教学的正能量,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撞击语文阅读的体悟火花,从而逐渐地感受到语文教材之魅力。品读无论在现代文教学还是古文教学或是古典诗歌教学中都不可或缺,它能让学生激情燃烧,放飞梦想。

记得2013年,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夏感》这一现代文阅读时,其中品读语言是个重点环节。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赏析,灵活互动,是品读教学的着力点。在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找到了“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一美句,更让人激动不已的是这位学生竟然能用动作表演出来。这学生将句子中的动词“挑着”“举着”“匍匐前进”理解得出神入化,让人看了无不拍手叫好。学生能理解得那么透彻,着实让人意外。在这样充分地品读之后,学生对于夏天定会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对夏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也不禁油然而生。此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个_____的夏天”,这个问题的抛出,与整体感知环节的问题形成呼应,而又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地深化。此时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入理解水到渠成了。

有人说:古文阅读教学怎么能像现代文阅读教学这样容易调控呢?但我说品读就可以让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熠熠生辉。

为打破古文阅读课堂的沉闷气氛,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来,我一直采用“品读”这一教学形式,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一篇课文应该学什么?要培养学生哪些知识?哪些能力?哪些人文?都可以通过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教材,从而可以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古文阅读也不外如此。

想到这,前一年教学《唐雎不辱使命》的课堂场景依然让我心潮澎湃。因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富于戏剧性,学生都喜欢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我安排了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设立一个奖项,那就是模仿得最像的同学将获得“最佳演员奖”,在学生朗读前,我及时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把握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且根据我平时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利用品读对学生的有意识培养的成果,物色好各个角色。经过一轮的比拼,同学们不禁被扮演“唐雎”这一角色的小坤同学逗得捧腹大笑。因为他长得很高大,既有秦王的份量,而且声音也很洪亮,还会调皮得做些奸诈的鬼脸(这一学生的大胆展示,我觉得是平时进行品读教学的成功例子)。这时,我利用学生情感高涨这一契机问:“秦王是暴君,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他这一特点?”立即就有学生说:“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这句。”也有学生说:“是‘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句。”我又问:“谁觉得自己能将这两句读得很好的,你来读一读。”即时就有一位男生站起来,他说:“我来读!”他读完后我追问:“有同学挑战他吗?”因这位学生读得确实很一般,这就增强了其他学生的信心,全班起码有一大半的学生争抢着来读。这样进行两三个回合,全班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来了。通过品读,不但可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词语、句式的理解,品读可真是一个精妙的法宝。

品读一样可以为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增色不少。下面是我2012年参加江门市初中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参评课例《渔家傲·秋思》的部分课堂实录之第四个环节——“品读轩”:

四、品读轩:

赏析上阕:

师:对于这首诗,我们的感情把握得比较好了,那我们一起深入赏析这篇词,词分上阕和下阕,那大家从上阕里看到了哪些景?

……

师:这些景是扣着一个什么字来写的呢?

生:异。

师:那“异”在何处呢?大家可以用原句来回答吗?

生:“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师:这可分几层?

……

师:请用句式:“_______(这句诗)从        _______角度描写了_______的景象”谈谈你对每一层的理解。先小组合作交流。

生:(小组合作交流)

……

赏析下阕:

師:对,会让戍守边塞的将士产生悲凉、寂寞的感情,这样的情感会让他们越来越想远在千万里的家人啊!因为作者身临其境,所以他能感受到将士们的情感。让我们小组合作试着在下片中寻找深藏在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吧。请用句式“我从_______(诗句)中感受到_______(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话。我觉得大家还有点困难,老师先举一个例子吧,比如第一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我从这一句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思乡、思亲的情感。(并作简单分析)

(小组合作交流)

……

师:将士们想着想着眼泪就来了。现在我想替他们唱歌呀,他们想唱:“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是吧?不单只是他们的白发来了,连远在千万里的老爸老妈他们也想着自己的儿女们,他们的白发也来了。所以如果打胜仗了,就可以和平,就可以归家,就可以全家一起团聚了。

教师小结:这首词在寥寥几十字间,既描写了景又融入了情……

在教学这首古典诗词时,我首先利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吸引学生,为下面的品读张本。整节课“品读”是个重点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赏析,灵活互动。如在找出诗词上片描写的意境后,要学生说说“这是一幅_____图”时,学生的思维就非常活跃了,争抢着来讲。在找出“异”在何处时,要求学生用句式:“ _____(这句诗)从 _____角度描写了      的景象”谈谈对每一层的理解。在小组进行了充分的品读之后,学生对每句诗都会有了全新的认识,并且在我的指导下学生的思路会更清晰。学生逐渐地理解了诗人的情感“悲凉、孤独、寂寞、思乡”。此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理解下阕就一步步迎刃而解了,请用句式“我从_____(诗句)中感受到 _____(作者怎样的感情?)”说说下阕每句诗,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理解作者,深化主题,由上阕的对作者情感的简单层面的理解达到的更深层的理解,由“思乡”过渡到“忧国”。这样的品读就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诗词时的作用,使学生愿意学,爱学。古典诗词这一中国灿烂文化遗产的瑰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为之赞叹。

品读能在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体悟文章词语的意义、文章的情感。而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将品读过程引发深化,拓展延伸,提高学生品读的兴趣。

收录在语文教材里的课文要字字珠玑,我们让学生好好地读,让品读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在阅读中, 品味精彩的语言,让学生懂得分析,懂得鉴赏,从而陶醉于此,这就是品读的魅力,就是品读的正能量所在。如发挥到极致,此乃学生之幸事,亦是教师教学之技艺。

参考文献:

[1]钟晓雨.问题与对策: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课程教材研究所.语文教师教学用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品读正能量语文阅读教学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小学英语朗读技能提升训练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
将能力培养植根于语段的阅读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