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探讨期刊杂志的创新与发展

2019-09-10 01:56李睿晶
中国军转民 2019年12期

摘要:本文通过认真研究《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实施资料,并在调查研究和会议研讨的基础上融合各方面意见,提出要办好科学文化融合类期刊,提升其影响力,打造其创造力,加强其竞争力,需要文理交叉、中西合璧、知行合一、古今贯通。从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特征的研究中展开,探讨我国战略规划中期刊类传播事业相关任务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对学者著作中关于如何办好期刊的资料分析,结合实际问题和理论依据,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关键词:期刊事业;期刊工作;科学与人文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不仅为文化和科技融合提出了实践探讨的路径,也展示了历史发展长河中科学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从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传输代替固定能源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化自动化提升传统电力机械的效能发挥,形成以信息革命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到以智能化为突破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程中,劳动者智能可以充分借助不断升级换代的创造性劳动工具和信息化资源,形成智能辅助和智能拓展,大致都需要提升科学与文化的综合性建设。而现代期刊是文化和科技的高质量载体,期刊内容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融合尤显重要。因此,在新时代如何创新发展都显得十分必要和亟待探讨。本文提出观点,以飨读者。

一、科学和文化高度融合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2013年4月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的工业4.0概念,受到参会的65个国家5000多家企业的高度关注。此概念来自于联邦政府2012年10月制定的高科技战略文件《未来项目“工业4.0”落实建议》。相关智库专家认为,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1](Cyber Physical System,CPS)的重大技術突破,全球制造业将在10~15年间发生巨大变化,堪称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工业生产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机器对机器间M2M(Machine-to-Machine)的自主信息交换和操控,使生产制造、原料利用、供应链管理等工业流程的效率显著提高。在此背景下,打造由智能化机械、智能化存储、智能化生产相结合形成的智能工厂,建成网络物理融合式生产系统(CyberPhysical ProductionSystems,CPPS),实现现实中的多元需求与现实中的个性化生产通过虚拟环境中的信息传输准确对接,成为各个国家提高生产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努力方向。

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智能化工业革命浪潮,是国际革命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和关键所在,需要人们对智能中包含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高度融合的深刻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既需要对现代工业现状如何有效提升其智能的研究与探讨,也需要对各国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尊重。继承中创新,合作中发展。我们不仅要关注智能化(通称AI)在机器人、云技术、大数据等方面的进展,也要关注文化融合、区域块经济差异、东西方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2018年5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对文化科技融合基地的定义、申请标准和认定结果做了详细阐释。示范基地分为集聚类基地和单体类基地。其中集聚类基地指经科技部、中宣部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认定的,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相关部门认定的国家文化类园区等,以及具有明确边界范围和专业管理机构,能够聚集一批文化科技融合相关要素和与此相衔接的企业集聚地。这些基地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提供相应基础设施保障和公共服务。单体类基地指经科技部、中宣部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认定的,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具有先导性和示范性优势的企事业单位。

集聚类基地需包含一定数量的文化科技企业,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其中经营文化行业的单位,通过提供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不少于本单位总营业额20%的企业数量,需达到10家以上。单体类基地主营业务应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且主营业务收入居行业领先地位。其中经营科技项目的企业,需为文化行业提供支撑,且此类收入须超过总收入的50%。其中经营文化行业的企事业单位,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具体表现为常规业务包含采用新技术开发文化服务新业态或新业务,且符合管理办法制定的指标要求:在本单位业务总量中占比不少于10%,研发及采购技术服务花销占同期销售收入3%以上,拥有专利、商标、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拥有3项以上最近三年完成的科技成果转化且被10家以上文化企事业单位采用,高等教育以上学历职工占50%以上等。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相关文件,为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提供引导和推动。毫无疑问,在科技和文化高度融合、有效结合的过程中,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式方略、方向方法。虽任重道远,但已绽放出鲜艳的未来美好曙光。

二、对高质量期刊基本规范和要求的研究与方法探讨

优质期刊对促进科学传播和科技文化融合有重要意义。诸如《自然辩证法通讯》《科普研究》《中国军转民》《科学文化评论》和很多大学学报等涉及文理交叉领域的学术期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结合笔者对国内外出版机构创办期刊方法的研究,略作陈述与读者分享。

国外学者常常认为,杰出的编审、专家级作者和合理数额的办刊经费是创办优质期刊的三个重要依托。聘用杰出的编审主要指寻找学科专家担任主编和组成编委会。由学科专家负责和监管审稿、期刊编辑、栏目建设等具体工作的实施。一些图书资料研究学者曾提出,编审专家的层级直接影响着投稿者和受众对期刊的评价和认可。事实上,确实存在不少作者通过期刊主编和编委会学者的学术声誉选择投稿的实例。

重视专家评议的观点在国内期刊研究学者中也取得普遍共识。如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评价体系中,把专家评议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见表1。

杰出的编审吸引杰出的专家作者和优质稿件,提高期刊质量。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运用专业的学术背景,实际研究工作中对学科前沿的熟悉和学科发展方向的敏锐判断力,完成学术著作。又在选稿和审稿的过程中不断修订,保证论文质量。优质的稿件是期刊声誉和影响力的基础,是创办优质期刊的内在支撑。由此不难想到,延揽专家级作者是创办优质期刊的源泉。

受职称评审、学位授予等制度环境影响,学术期刊的业内认可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创办优秀期刊的过程,其实也是建立期刊认同质效的过程。为避免优质稿件流失,固化期刊的业内优势,主办单位常常依托承担的高层次项目,建立期刊工作人员和学科主要专家之间的联系渠道,保证期刊得到主办单位优势学科的办刊资源。

建立期刊与学者之间的联系渠道,组织、参与和赞助学术会议是常见的方式。大型会议可以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有助于与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建立学术联系和发现有潜力成长为学术专家的新秀学者,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稿件来源,及时报道最新研究成果和扩大期刊的传播范围。其他的方式,还包括加强期刊数字平台建设,借助新媒体创建有创新性的期刊传播方式等。

依托主办单位优势学科,瞄准学科前沿,结合国家、国际和当地热点形成稳定的稿件来源和读者群体,形成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是笔者认真研究国际一流期刊办刊理念后发现的国际先进办刊经验。

充裕的经费是保障期刊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支撑。期刊经费的来源包括主办单位预算拨款、经营性收入、各种捐款和学术赞助、读者消费等。一些国内学者认为,缺乏充足的经费约请专家作者、高水平编委会和审稿团是影响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与西方国家的许多出版社相比,我国期刊经费来源主要是主办单位预算拨款和学术基金资助,依靠自主经营获得的经费占比较少,也更重视期刊产生的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财政规划与产生社会引導效果之间,常常有滞后性,因此更需前瞻性地研究国内外动向和时代发展趋势,更准确地理解国家战略规划。

在研究中还发现,打造学界公认的高水平一流期刊,需要体现出对前沿问题和国际形势的把控力。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每年分别对各国科技期刊和社科期刊进行分析,出版《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年报》。国内各种评审和考核均十分强调研究者的SCI、SSCI发表量,与重视发表拥有国际视野的研究紧密相关。在新时代新起点,我国期刊需要更多在了解世界舞台新研究新发现基础上的优质论文,自然离不开对外文资料的综合分析。这样的努力,必将有利于提升论文的质量和期刊的影响力。

三、用辩证思维探讨现代期刊在文化和科技融合事业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对期刊发展研究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的文化和科技融合事业,笔者认为提高各类期刊中与科技研究成果相关的文献数量是提高期刊质量的一种创新思路。

据《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8)》统计,我国科技期刊约5020 种,与世界各国相比排名第三位,而期刊版面仍供不应求。科技论文发表需求量大,科技期刊供给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吸引与科技成果相关的论文以国家文化与科技融合文件中倡导的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等主题发表,既符合时代需要也可扩展获得优质稿件的来源。

同时,包含科技成果内容的论文,影响因子等指标增长较快。据蓝皮书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科技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分别以14%和5.4%的速度保持增长。期刊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根据期刊收录的每一篇论文被引用情况计算的。以合理的形式在各类期刊中引入科技成果的综合运用,有助于期刊影响力的提升。

上述分析与总结,在力图展示可行性可成性并对民族时代发展做出贡献的探讨中逐步形成思路。首先,一定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军民融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需要。一定要重视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人力畜力而产生的巨大效益和对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一定要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带来的能源有效传播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定要重视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时代文化影响力、引领力和带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果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等诸多因素。一定要重视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并正在进行之际,国际社会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方面的现实问题。更要深入学习、领会、践行四中全会提出的人民为中心、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三者的辩证关系。

其次,具体到传统知名期刊,一定要充分重视他们的广大受众在阅读这些期刊当中产生的基本文化影响力。也要关注信息化自媒体、社交媒体和影视娱乐消费类传媒对此产生的冲击力。只有辩证地考虑,务实地分析才能够使传统媒体历久弥新,焕发出更大更有效更持续的主流引导作用。

当然,现行的规章制度,现行的期刊要求,有些也是必须重视和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如有关文件中特别提到了有关原创性,实际上是与著作权的三性原则高度一致的。笔者曾经撰文“从科技创新角度探讨经济转型中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2]和“从文化发展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中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3]。其中明确地建议择文要有相当数量,具备原创性、可传播性、合法性等著作权三性原则。当然,重视期刊的多样性,关注各方面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也十分必要。因为时代在快速发展,每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也会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多,都期待文化传播媒体凸显其时代特色。

四、结束语

本文从过去的博士论文研究和知识产权的论文专著研究中,并在博士后研究导师群体的指导下,简要地提出研究观点。毫无疑问,传统的著名媒体必定会焕发青春,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再展辉煌。祝福我们的国家在古今贯通的文化自信中,在中西合璧的开放进程中,不断从优秀期刊中采集营养,不断成长,支撑起民族文化的脊梁。

参考文献:

[ 1 ] A n n a s w a m y A , Chakraborty S,Soudbakhsh D , e t a l . T h e a r b i t r a t e d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a p p r o a c h t o d e s i g n i n g cyber-physical system[J]. The Arbitrated Networked Control Systems Approach to Designing Cyber-Physical Systems,2012,45(26):174-179.

[2]李冰,李睿晶,何霁曾.从科技创新角度探讨经济转型中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J].民族研究文集,2011:163-176.

[3]李冰,李睿晶,何霁曾.从文化发展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中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J].民族研究文集,2011:177-191.

(作者简介: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博士后,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技术研究学博士PhD;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研究学、技术转移、知识转化;邮箱:liruijing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