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之美

2019-09-10 11:31张亚秋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晋祠傅山

晋祠之美,在山美,在树美,在水美……抑扬顿挫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着。我盯着语文老师无比丰富无比沉醉的表情,心却飞出了窗外。真想亲眼看看,几千里之遥的晋祠,那山,那树,那水……

这是几十年前语文课堂上的一幕。

这一幕,竟如此深切地烙印在心底。以致于几十年来,走过看过的那些景致,终抵不过心底对晋祠的神往。

见到泰山,见到峨眉山,见到华山,见到青城山,心里竟想着晋祠那山;见到西湖的垂柳,见到边塞的胡杨,见到南国的梧桐,见到北方的白桦,心里竟想着晋祠那树;看见飞流,倾听瀑声,伫立于水湄夕照,漂流在宽阔的江面,心里竟想着晋祠那水该是何等娇媚的模样。

所幸机缘巧合,我走进晋祠。晋祠,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走近晋祠,亲切似故人相逢。我驻足于亭台轩榭,亭台轩榭流淌出诗词歌赋;我徘徊于桥间廊道,桥间廊道承载延展着经典、厚重与精致。我看山看树看水,我观山观树观水,我品山品樹品水,晋祠之美,饱润其中,发散于外。山含情,树含情,水含情,纷至沓来,交融贯通,流连其间,情不自禁,令人心潮澎湃。

徜徉在晋祠,绵绵情愫,浓浓,浓得化不开。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还在情。

桐叶当圭,成就了一段兄弟间的佳话。虽囿于君臣之礼,更浸漫兄弟之意。两小无猜的兄弟,玩耍时的游戏,但为兄姬诵剪叶为圭,一言九鼎,将唐国封给弟弟,亦明爱弟之义;为弟姬虞欣然前往,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励精图治,大力发展农业,唐国百姓安居乐业,更尽了人臣之礼。姬虞逐渐成为唐人爱戴的诸侯,称唐叔虞。

修建晋祠,彰显着一对父子间的深情。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迁居到晋水之傍,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唐叔虞祠。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山门、享堂、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存建筑为宋元之际所建,虽经元、明、清及现代多次修缮,但大殿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里面有明塑唐叔虞像,是晋祠主要建筑之一。大殿前廊两侧各立大碑一通,分别是元至元四年(1287年)所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和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

“大起楼观,穿筑池塘”。漫漫岁月,多次修缮与扩建,晋祠面貌不断改观。宋天圣年间,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周柏唐槐,集结着草木之情义。圣母殿前的那棵千年的周柏,嶙峋虬曲,思念凤柏一往情深,日日夜夜,张望探寻,有情有形;想见当年周柏的英俊挺拔,凤柏的妖娆妩媚,根系相连,枝叶相望,日夜相守,风吹雨打,情且弥坚。唐槐是唐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拱卫着大殿,忠心事主,千年不变。让人心生无比的敬意。

真的,晋祠的美,在于开放的视角,坦荡的胸怀,多元的情感。李世民相隔三十年重游晋祠,百感交集,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之间,回溯当年李家父子在唐叔虞祠前祭拜盟誓,慨然起兵,一路势如破竹,攻取长安,建立了大唐王朝。此时大唐兴旺繁盛,重游龙兴之地,感恩晋祠、感恩晋水、感恩唐叔虞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终于凝成了以水比德描绘晋祠“临汾水而濯心,仰灵坛而肃志”这一通千古闻名的《晋祠铭》;自从穷困潦倒的傅山辗转流浪到此地栖息,云陶洞里就开始了清茶弥香。清苦寂寥的生活里,他烧香捣药,画纸围棋。他不是“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的隐士,也不再是“万竿逸气争栖凤,一夜凌云见箨龙”的朱衣道人;他是“茶七碗,酒千盅,醉来踏破瑶阶月”煮茗待友的茶君子;他是“日上山红,赤县灵真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反清复明的真勇士;他博学鸿词,考证晋祠,感怀晋史,以茶润诗,以静养气,以美行书,以和显志,是不为名利所动的逍遥人。晋祠也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了他,成就了他。

千年的历史,我看到的只是一瞬;我听到的,只是几段。水母柳姑娘坐化瓮上的乡邻情、金人台上的铁汉兄弟护卫情、塔村张郎三七分水的侠骨情、关云长的忠义情、尉迟将军知遇情与历代技师匠人的敬业情,与天地山水浑然一体的自然情,与普通游人如我的赞叹情……就这样纵横相连,一脉相承。除此之外,我还祭拜了在晋祠的张氏祖庙,感怀先人的创业维艰。

一片山水,滋润着茂盛的草木;一方水土,养育着蓬勃的生命。祠在草木间,静默无声;花在祠堂边,开落有形。云过檐角,水穿沼梁,凝固的殿宇,熏染着悠悠岁月的烟火气息,谛听着厚重历史的铿锵足音,混响着一朝又一朝的南腔北调,注视着长袖婀娜,还有缓慢迈过门槛的革履,如初的永恒,回应着日新月异。当你走近晋祠,欣赏晋祠,无限的追思、感慨与惊叹,你就拥抱了那段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你就有机会感应古代先贤的心灵,你就有机会与历史的精神进行交流沟通。

庆幸的是,素来爱听戏看戏的我,在晋祠竟然巧遇了一场晋剧演出。唱的是《傅山进京》,有意思的是主角是个反串的女须生。这戏在水镜台上上演,为此,我也亲自领略了台前两侧各埋下八个大瓮,每两个扣在一起,形成四个"大音箱"的精妙。大戏的内容唱的是傅山奉旨进京后,受到清廷满汉大员的隆重礼遇,多次劝诱,但他既不参加考试,也不叩头谢恩康熙帝赐予的“内阁中书”职衔,回到故乡,他仍自称为民,表现了“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开一代文风之先河的传统学者风范。以艺术的手法浓缩和再现了傅山最具光彩的生命乐章。既彰显了傅山刚直不阿的高风亮节,又刻画出康熙皇帝尊儒惜才、海纳百川的天子气度,是戏剧形式的“强强对话”。迷恋晋剧唱腔地道,响遏行云,不知不觉竟是快两个小时过了。

此刻,晋祠上空红霞满天,庄重辽远。

没来由地,我忽然想起了李克强总理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对联的情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他说,我对“乐事还同万众心”印象特别深,用现在的话,就是要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晋祠之美,旧貌新颜,渺小一人,终圆一梦。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张亚秋,公务员,民进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诗人,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大型文学期刊《千高原》和网刊《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

猜你喜欢
晋祠傅山
傅山的“四宁四毋”
试论晋祠水镜台建筑形制和装饰特色
馆藏唐代《华严石经》病害分析探讨
晋祠周柏
议晋祠古庙会的形成与发展
清·傅山论书句
清·傅山论书句
山西晋祠圣母殿彩塑色彩研究
傅山先生的画
了不起的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