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019-09-10 07:22何云
种子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

何云

摘   要:花生作为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经济的核心物种,尤其在沿海地区直接关乎农民的经济收益。基于此,从选择良性花生种、科学合理管理土地等角度,深入探讨了如何提高春花生的产量,为我国农民的收益及花生的总产量作出贡献,对今后农民在播种春花生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春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1   春花生高产培育

1.1   良种与早播阶段的选择

花生有很多品种,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区域差异及地质条件、土层的深度、肥沃的程度等因素,从而选择最适宜当地生产的花生品种。我国科研家曾经过多次研究试验发现,作为高产优质花生良种,适合产量在600 kg/667 m2左右的有科花1号及丰花1号、5号及山花7号,还有花育22号及25号等。如果某一片区域的土壤条件有青枯病的现象发生,则选用抗逆性较强的日花1号进行播种,也可以得到可观的产量。不仅如此,还要根据这些花生良种的早熟或晚熟来区分种植的密集度,一般情况下,早熟的产品应当栽种得更加密集,而晚熟的花生良种要稍微稀一些,用于保障密植的合理性。一般田地栽种的花生种苗大概在9 000株/667 m2左右。还要根据该地的气候条件来判断,如果是常年多雨的地域种植花生,应当将良种播种得更稀一些;反之雨水较少的区域,应当将良种播种得更加密集一些。在选择花生品种的过程中,一般要优先选择株型紧凑、分枝比较多、含油量高的品种,上好的花生品种的植株都在55 cm左右,叶肉越厚的花生种子抗早衰能力越强[1]。

花生在播种的环节不仅受到特定区域内地温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花生品种特性的影响,尤其是对花生的栽培方式,稍有不慎便会导致花生无法高产,尤其是春花生在播种的过程中,倒春寒、雨期等都是容易诱发低温冷害的现象,导致花生的株苗受到腐蚀、病毒等难以挽回的伤害。花生因生长过程营养不足,而無法形成饱满的果实,甚至即使生长出了果实,也是腐烂、发芽等无法利用的废品。因此要先做好晒种、选种、分级等准备工序,最后根据当地气温变化的特性来确立播种的具体时间[2]。

1.2   科学管理土地,改善土壤条件

想要春花生得到高产,就必须要改善土壤的地质条件,通过人为及科技的影响,将土壤条件的蓄水能力、通气、肥沃程度等提升到更加优质阶段,保障花生所需的营养足够充分。

可以让当地农民利用深耕的手段,熟化特定区域的耕作层,取缔传统的以旋代耕的方式,在保障花生根系下扎通畅的基础上,提高特定区域内土壤条件的肥沃力度。在深耕的过程中,要细心将土地下面隐藏的上一批农作物的根茎、石头碎块、塑料垃圾等清理出来,保障花生根系在地下发育不会受到影响。一般在秋收之后进行深耕,深度保持在30 cm上下即可。深耕又分为冬耕和秋耕,但是根据地质条件,4年深耕1次比较合理。深耕的过程中需要将对土地的施肥流程配合在一起进行,这样可以提高对土地深耕的实用性,便于后期春花生生长。

有些地区因为雨水量大而导致土壤的黏性非常强,如果土壤条件含水量过高,容易将花生的根茎泡到腐烂,所以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压沙的手段,保障土地的黏性达到标准的程度,一般要用到15 m3/667 m2左右的沙,将沙与土地的表层混合均匀,可以降低土壤对水的渗透性,保障土地下层不会过干也不会过湿,相对平衡的地质条件可以增强春花生的产量。

1.3   精细施肥,增强土壤养分

严格根据土地自身的地质条件,判断化学肥料的用量,不论是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纯氮等,都要通过特定的比例来进行施肥。一般所用到的氧化钾不能超过20 kg/667 m2,纯氮不能超过16 kg/667 m2,五氧化二磷不能超过9 kg/667 m2,三者之间的用量比例是1∶1.2∶1。

磷肥、有机肥这些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可以改善当地土地的养分,尤其是像特别需要钙元素的春花生,一定要保证地质条件内部含有的钙元素足够充分,才可以保障春花生的产量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春花生缺钙,便会造成果实不饱满、后期会形成较多的空壳,含油量的概率也会大大降低,影响花生的生产效率,浪费时间和光热资源。为了避免土壤产生病毒,扼制病毒虫的出现,一定不能使用牲畜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来施肥,杜绝一切有害物质,才能保障春花生的株苗茁壮成长。

2   总结

提高春花生的产量可以保障沿海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严格把控土地的生产效率,在不断完善土壤自身地质条件的同时,利用更具现代科学技术的施肥配方,提高土壤内部的养分,我国播种花生的总产量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花生产量丰盛也会带动相关制油企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李学运.春花生健身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15(1):14-16.

[ 2 ] 卢山.湖南花生高产栽培的气候生态与密度调控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4(9):12-13.

(收稿日期:2019-07-16)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