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意蕴与路径

2019-09-10 07:22陈文林
关键词:党内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陈文林

摘  要:新时代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坚强基石,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此,强化理论学习和信仰教育,筑牢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认识基础;加强变革创新,提升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推进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保障。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0-0029-0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桥头堡,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正因如此,高校党组织的建设问题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总要求,着重强调党的政治建設的统领性和首要地位。“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抓起。”[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是管党治党的有力举措,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而言,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涵是指党组织及成员在党内法规制度下开展的各种政治活动,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对高校党组组而言,为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如何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现实话题。

一、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大意义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壮大的有力举措,成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重大胜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织根基和制度保证。对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的我国高校而言,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意义尤为重大而深远。

(一)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指出:“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着重强调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的任务目标。这些重要论断,对我国高校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阐述,也着重强调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目标,以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领导权为根本落脚点,是提升高校党组织办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组织保证,也是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阵地的必然要求。

(二)确保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坚强基石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机构,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使命,是具有特定文化功能和特殊政治地位的重要场所。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和党的教育方针的体现和要求。立德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培育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力拼搏、贡献力量。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等方面,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根本的政治保证。

(三)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持续开展,党的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也焕发出新气象和新面貌。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担负着开展意识形态工作、铸魂育人的历史重任。这种特殊功能与地位,既突出了高校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这个特殊的平台上落地生根并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性。据此,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既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纵深发展的内在要求;既是高校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发挥领导核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和彰显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分析

针对一些地区或部门出现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甚至独断专行,习近平总书记曾作出了尖锐批评,强调指出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坚持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来予以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凸显的这些问题,虽不是全局和主流,但危害之大、影响之深,无不彰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新形势下,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建设总体呈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党内政治生活的“随意化”

这种“随意化”,具体表现为:有的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无所谓,不以为然、漫不经心;有些基层党组织除了上级党组织部署的重大活动外,主要就是开会传达、学习上级精神,上级有安排才开会,上级没通知部署就不开会,组织生活会召开不正常;有的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想来就来,想不开就不开,想参加就参加,想不参加就不参加……。这些态度“随意化”,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充分意识到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缺乏明确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具有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是应对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要求,具有客观的必然性。为此,必须端正态度,用党纪政纪维护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使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单一化”

这种“单一化”,具体表现为:有的只管传达与执行,不顾互动与反馈;有的唯领导“马首是瞻”,只唯上不唯实;有的不讲讨论与批评,过分追求“全体一致”;有些教工党支部认为组织生活就只是发展党员,或者用评优评先、集体备课、教研科研等各类活动代替组织生活会;有的把党内政治生活仅局限于“三会一课”,方式缺乏变革创新;有的把党内政治生活仅停留在读报纸、念文件、学精神,学习形式单一、僵化,缺乏多样化;有的学习内容单调、枯燥,未结合社会现状,未关注党员自身现实……。这些形式的“单一化”,导致党内政治生活“互动性、多样性、鲜活性”的严重缺乏,究其原因就在于对党内政治生活的深刻蕴涵缺乏全面理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鲜明指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形式和途径,也对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

(三)党内政治生活的“变异化”

这种“变异化”,具体表现为:有些党组织民主决策流于形式,内部议事决策机制不规范;有的把民主当做“走过场”,意见没采纳就认为不民主;有的把民主变成推责诿过的护身符,有的碰到难题就搞所谓的多数人说了算;有的党员借民主之名搞“一言堂”,有的把组织权威异化为个人权威,权力高度集中于“一把手”;有的把“个人服从组织”等同于服从党组织书记,有的把“少数服从多数”中“多数”看作党组织书记,有的副书记或委员把书记视为“下级服从上级”中的上级,自觉服从或被动服从书记;有的不讲原则讲感情,称兄道弟、任人唯亲;有的不讲规矩讲义气,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这些“变异化”反映出来的是民主或集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党内制度不健全,导致主体责任的落实不到位、监督不力、教育管理的缺失等。

三、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路径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的出台,对党内政治生活的逻辑架构进行了整体谋划和布局,深刻指明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具体形式和要求,为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根本指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新时代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遵循。

(一)强化理论学习和信仰教育,夯实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

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原则。”[4]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首先必须对党内政治生活有明确深刻的思想认识。如何全面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丰富内涵、如何深刻理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唯有学习教育。只有学习,才能真懂、真信;只有学习,才能真用、真行。

“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5],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首先,全面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助于深刻认识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准确把握党内政治生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渊源关系。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各种问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源泉。其次,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把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之舵;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筑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信仰之魂。再次,加强党章学习教育,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党性基础。党章是体现政党宗旨和确保统一思想、一致行动的行为规范。通过党章学习教育,强化党性教育,提升党员党章意识,加强党性锻炼,使党章成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做一名合格党员。

(二)推进变革创新,提升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吸引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和发展之魂,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吸引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充实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丰富党内政治生活的形式。首先,密切关注高校师生党员现实动态,做实做足服务功能,为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吸引力奠定心理基础。在坚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党内政治生活要紧密联系高校师生党员的思想困惑和现实诉求。“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不正确的,应该抛弃的。”[6]脱离实际谈理论,只会造成空谈、毫无意义。严肃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在充分了解党员需求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必须力所能及解决师生党员的现实问题。胜在现实关切,做实服务功能,引发情感共鸣,是提升党内政治生活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其次,丰富党内政治文化,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文化蕴涵,提升党内政治文化底蕴。“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是政党运行之基、生存之本。”[7]就中国共产党自身而言,党内政治文化关键在于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开发利用革命文化资源,这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举措。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发扬到校内外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合,为共产党员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提供文化养料;再次,丰富党内生活形式,拓展党内政治生活平台。信息化背景下,自媒体迅速发展,充分运用各种媒介,拓展党内政治生活的介质平台,展现时代性;从校内党员活动室到校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从红色书库到党内组织生活,“从党内精神文化到党内物质文化,从党内制度文化到党内行为文化”[8],构建党内政治生活立体化平台,实现党员学习和党性教育的平台信息化、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

(三)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保障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9]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水平,成为判断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必须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规范性和严密性,为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根本保障。首先,全面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充分讨论等原则,严格按程序决策、按规矩办事,既是杜绝权力独断专制的重要利器,也是避免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异化的根本制度;既是发扬党内民主的体现和要求,也是保障党员权利的原则保证;既是激发高校师生党员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高校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吸引力的有效途径;其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立规明矩,彰显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堡垒,决定了高校党组织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中突出强调政治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旗帜鲜明抓政治纪律,把政治纪律贯穿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政治纪律是绝不能触碰的“带电高压线”,进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再次,优化综合统筹制度。这种综合统筹制度,既包括指导与监督机制,也蕴含考核评议机制;既有情况通报与信息沟通机制,也有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既有正向激励机制,也有督查问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既注重事前预防,也关注事后奖惩;既明确高校党组织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也落实保障高校党组织师生党员的民主权利。这种综合统筹制度,进一步确保了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性、严密性和体系化。

综上所述,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确保高校立德树人的坚强基石,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促进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强化理论学习和信仰教育、加强变革创新、推进制度建设,为高校党组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夯实思想基础、提升吸引力、优化运行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2]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3]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4]钟宪章.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八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62.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80.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7.

[7]陈金龙.党内政治文化是评价政党形象的尺度[N].光明日报,2017-09-15(16).

[8]胡艺华.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意义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4).

[9]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講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16.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新时代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基层党组织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堡垒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治党的逻辑必然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