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粮食合作社的地位和作用

2019-09-10 07:22张士杰史旭东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年10期

张士杰 史旭东

[摘要]粮食产业链发展是现代农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其中各个环节应该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然而我国目前的粮食产业链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生产与流通、流通与消费不同环节之间相互割裂脱节的情况,这会阻碍粮食的产业化发展,也影响着粮食安全。然而粮食合作社作为一个由农户自发建立起的经济互助性组织,在整合促进粮食产业链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粮食产业链;粮食合作社;经济组织

中图分类号:F326.11;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0

2019年2月20日,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到国家需要研究制定有效政策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也就是在提升合作社数量的同时,更需要提高合作社的质量,并且需要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延伸粮食链。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延伸粮食产业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目前,我国粮食合作社发展迅速,在提升人员数量和合作社数量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产业链双向延伸。

1 产业链、农业产业链和粮食产业链概念

产业链的概念来源于产业经济学,指不同的产业部门基于特定的技术经济关联、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而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并能够给相关产业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在同一产业链下,企业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其比较优势,从而进行专业化分工,并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2]。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最初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美国得到一定发展后,又传入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目前,国际上对农业产业链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主要是认为农业产业链应具备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在此基础上还成立了一批国际组织,如1990年成立的国际食品和农业关联产业管理协会(IFAMA),1996年成立的国际供应链理事会(SCC)等[3]。农业产业已具备相对规范的产业经济管理体系,来保证农资供应、农产品生产、农产品收购、储备、加工、销售、农产品消费各个环节的紧密联结,同时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效率和效益。

粮食产业链特指农产品中粮食的产业链,这里可以把粮食农资供应和生产归属于粮食生产环节,把粮食收购、储备、加工、销售归属于粮食流通环节,粮食产业链可以分为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粮食消费3部分,见图1。

2 粮食产业链发展现状

在粮食生产方面,2018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较2017年同比略有下降,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却有所增长,见表1。同时在全国各省市中,黑龙江省、河南省及山东省的粮食总产量位于全国前列,其中粮食总产量分别为7 506.80万t、6 648.91万t及5 319.51万t,这3省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4]。

在粮食流通方面,北粮南运是流通的主通道,运输方式主要是靠铁路和轮船,由于目前70%依然采用的传统形式的包粮方式,运费较高、损耗大、效率偏低,因此成本偏高,流通费用占到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其次粮食加工业发展平稳[5]。根据《人民日报》2019年03版报道,2018年,全国纳入粮食产业经济统计的企业达到2.3万户,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产值超千亿元省份11个。其中,山东省突破4 000亿元,江苏、安徽、广东、湖北、河南5省均超过2 000亿元。2018年,全国各类涉粮企业实际加工转化粮食5.5亿t,粮食加工率达到83%。但是粮食加工产业仍然需要加速发展,如目前全国粮食上万家加工企业中,民营企业要占90%,并且大多为中小型企业。我国的面粉加工业数量虽然超过10 000家,但是日加工小麦能力大于400t的只有100多家。

在粮食消费方面,《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今后中国人的食物构成将是中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模式,因此直接食用的口粮将继续减少,饲料用粮将逐渐增加[6],并且目前我国现阶段,饲料用粮的消费速度已明显高于粮食总产量的递增速度,约有70%的大豆依赖于进口,2018年我国玉米消费量约为1.3亿t,增幅达到6.6%。同时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2018年全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1 555万t,同比减少11.5%,对美国的大豆进口量减少,而玉米进口量却有所增加,这是因为我国玉米的进口国已由美国转为乌克兰。

3 粮食产业链面临的问题

3.1 粮食生产与粮食消费脱节

目前我国粮食产业链上,弱势的小粮农和强势的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我国现在的粮食生产方式依旧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但市场需求却是规模庞大的大市场,生产和消费难以做到有效衔接。一边是小规模、低效率的供给,另一边是大规模、高效率的需求,供给和需求并没有完全的平衡。这样导致的结果:(1)小规模生产必然供给不足,而市场上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商品粮价格必然居高不下[7];(2)生产者与消费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农村的小规模农户知识和信息了解相对有限,而且对新信息易持怀疑态度,反应也较迟缓,处于不利地位,而处于有利地位的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往往无法完整真实地传递到小农户群体中;(3)我国目前饲料用粮,尤其是大豆,玉米等大多依赖于外国进口,国内供给不足;(4)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当处于粮食丰收年份时,供给量的增幅大于需求量的增幅、粮食出售价格的降幅大于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因而种粮农民的利润下降,农民增产未必增收,谷贱伤农说的就是这个原理。

3.2 粮食生产和粮食流通脱节

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方式单一,同时交易方式也相对单一,在粮食流通信息上不灵通,长途运输和安全仓储设施缺乏。并且由于一些主产区的粮食储存仓库存储容量有限,同时不少老粮库的质检、通风、测温、烘干等设备落后,粮食储存损失率偏高。家庭规模经营的小生产注定了粮食产品的商品率低,品质不高,粮食企业难以借助规模经济的优势来扩大经营,做大做强。因此,我國粮食流通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企业数量较少。

3.3 粮食流通和粮食消费脱节

目前我国粮食市场产销分区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人们对高品质的口粮的呼声不断增强,大市场,层次多的消费需求也对流通领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迫切希望粮食流通能够更加快速和高效。但是粮食流通行业依然存在很多问题:(1)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因此造成争夺权利,推让问题、责任等。(2)市场不健全,供求脱节现象时有发生,并且在市场管理规范性方面缺少法律保障。(3)粮食物流设施的落后,既便利又节约成本的散粮专用设施少,信息化水平低。(4)流通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满足于现有的流通设施和装置,难以建立起现代化的流通产业。

4 粮食合作社在粮食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上文提到的一些问题在粮食产业链发展中都是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粮食合作社作为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基础上成立的,用以服务合作社成员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将农户、企业、公司各类经营主体联系起来,对于粮食产业链发展起到很强的积极作用。

4.1 生产与消费挂钩:粮食合作社按需生产,提高效率

(1)粮食合作社能够促进粮食的规模化经营,面向消费者需求进行生产。粮食产业的规模化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普通的小农户受限于自身的经济条件,难以提供巨大的前期投入。粮食合作社能够在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将这些经济弱势、分散的小农户集合组织起来,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和联合生产,同时原本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被集中起来,粮食生产逐渐规模化,并且针对市场,生产高需求的产品。又因为粮食生产规模报酬递增的原因,生产的总成本得到降低,产量却提升,这必然有利于改变以往供需导致的粮价居高不下的情况。

(2)粮食合作社能够推广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因为对于普通的小户粮农来说,大多数只是为了基本口粮,然后获得少量的农业收入,所以大部分还保持传统的人力生产方式,插秧、施肥、收割等全部通过人来完成[8]。而对于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普通农户一直不舍得投入资金,生产效率低下。而粮食合作社能够凭借自己的资金,投入大型机械设备进行产业化生产。如南京溧水公正稻米种植专业社自12年成立以来,现有注册社员100员,稻米种植基地面积200hm2,拥有各类种植机械300套,烘干设备6台,日烘干能力150t,大米精加工机组1套,日加工能力达80t,实现了生产全程机械化。除此以外,一般普通粮农生产粮食品种常年不变,使用种子类型也基本一样,并不敢冒险使用新技术、种植新品种,不利于农业技术的进步,而粮食合作社可以在合作社内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以此来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

(3)粮食合作社能够激发粮农的积极性,获取更多利润。粮食合作社是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形式上大多是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来延伸粮食产业链。由于合作社能够将分散的粮食生产集中在一起,向成员统一提供生产资料和教授种植技术,进行标准化生产,并且通过合作社自办加工企业,对粮食进行再加工,延长粮食产业链,从而提高粮食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因此普通农户不再是单一的农户,而成为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经营主体。此外,合作社在采购农资的时候,会派专业人员与各大农资厂商或经销商商议谈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形,使农户获得更多的利润。

4.2 生产与流通紧密:粮食合作社打造品牌,改善设备

(1)粮食合作社能够平衡粮食流通领域的利益分配,追求公平。粮食合作社是介于农民和市场之间的经济互助性组织,起着连接农民和市场的作用,农民作为小规模分散的个体,具有先天的弱势,粮食合作社不仅可以把农户集中起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还可以提高农民在粮食流通时与企业的议价能力,以此来获得一定的决定权。同时,在实际的粮食生产到流通过程中,粮食合作社可以平衡粮食流通链上的利益分配,使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公平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促进粮食流通的效率。

(2)粮食合作社能够打造自身品牌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随着合作社的发展,粮食合作社开始在发展中建立自身的品牌,使农民能够把农产品直接从合作社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从而让农民获得流通环节产业链上部分利润,这是既有利于合作社发展,又帮助农民增收一举两得的事。为此,合作社必须以品牌为依托,以品质为保障,同时拓展销售渠道。如南京溧水公正稻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自己的产业化发展中,坚持以品质、品牌并举发展的理念,创建了“道好”牌优质食味大米品牌并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客户的好评,成为振兴“苏米”的排头兵。同时,公正稻米还设立了自己的网上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微信直接购买“道好”牌稻米,避免中间商的盘剥,让产品直接进入消费市场。

(3)粮食合作社能够改善仓储流通设备,提升仓储质量。粮食储存仓库存储容量有限,同时不少老粮库的质检、通风、测温、烘干等设备落后,粮食浪费和损耗严重。对此,粮食合作社可以筹资建设高质量粮库,并且指导农户改进简陋储存设施,甚至废除一些陈旧、腐化的设施,减少和避免浪费。

4.3 流通与消费便利:粮食合作社统一销售,建设物流

(1)粮食合作社能够与物流公司合作,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损耗。未来粮食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建设发达的粮食物流,为此,不仅要加强粮食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建设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体系。这一点光靠合作社一己之力很难实现,为此粮食合作社可以与发达的物流公司合作,如最近中国邮政面向合作社已推出“急速达”和“易邮箱”两类物流产品,“急速达”可以在24~48h通过中国邮政航空将品质类生鲜产品进城,而“易邮箱”是一种快递,可以将农产品按箱计费,装多少寄多少,能够将农产品损耗降到最低,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9]。

(2)粮食合作社能够将粮食产品统一销售,降低粮价波动幅度。家庭的小农户单独生产粮食时,大多都是同一时间播种,粮食收获也就集中在了一起,为此在收获季节,往往会出现同步“抛售”行为,大量的粮食供给造成季节性的粮食价格下跌,而在其他季节,粮食价格则会升高,导致粮价波动明显。粮食合作社可以将分散的农户粮食集中起来,有组织、有纪律、有规律地销售粮食,这样能避免粮价波动频繁的情況,减小农户利益的损失,消费者消费也能相对稳定。

(3)粮食合作社能够引导消费方向,减少粮食浪费。粮食合作社主要通过给城镇居民宣传粮食科学消费理念,普及粮食消费知识,帮助人们走出消费习惯的误区,同时与一些食堂、餐馆、饭店等粮食浪费严重的部门行业加强联系,采取市场调查,技术开发等方式,发明一些易于加工、便于打包、不同规格的粮食消费新产品,不仅减少食物浪费,同时还能为垃圾分类出一份力。                              (下转第页)(上接第页)

5 结 论

粮食产业作为农业中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代中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应朝着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方向前进,粮食生产、粮食流通和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应该相互联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但目前我国粮食产业发展离这个目标还相距甚远,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难以满足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生产与消费脱节;粮食仓储设备的陈旧落后,也必然导致粮食生产到流通环节的损失浪费,生产与流通脱节;粮食流通行业的体系、管理、设施等问题也使得粮食流通行业难以与层次多、要求高的消费市场对等,导致流通与消费脱节。然而粮食合作社的出现,给粮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针对消费市场进行生产,规模效率化经营使得生产与消费挂钩;打造合作社自身品牌,改善仓储设备,使得生产与流通紧密;统一销售粮食产品,建设发达物流体系,也使得流通与消费便利。为此,必须支持粮食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在粮食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现代农业也在应运而生。

参考文献

[1] 张若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河南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8.

[2] 张流洋.河南省糧食产业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26):62-64.

[3] 彭俊杰.产业链视角下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再认识[J].中州学刊, 2017(4):50-55.

[4] 王琳.当前粮食产业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17(4):54-56.

[5] 王丽明,王玉斌.重视和支持粮食合作社建设与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3(5):26-27.

[6] 王见,陈正华.粮食合作社带动粮食产业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2,37(3):15-16+37.

[7] 郑力文,伍振军.重视合作社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作用[J].农村经营管理,2011(9):16-17.

[8] 何官燕.整合粮食产业链确保我国粮食安全[J].经济体制改革, 2008(3):101-103.

[9] 潘月红.当前我国粮食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J].粮食问题研究,2007(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