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船精神”浸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2019-09-10 23:10刘叶青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0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摘要:大学生受到社会转型、利益群体分化、各种社会思潮碰撞等多重文化影响,容易出现利己主义、急功近利、道德情感淡漠、理想信念不坚等思想问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极有必要用先进的“红船精神”来指引学生思想发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本研究主要用“红船精神”重塑與再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大学生精神境界,培养大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善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同时,本研究将深度挖掘培养大学生该精神领域的路径。

关键词:红船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现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的概念,并对“红船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对红船精神的研究,从2005年到2018年,共有68篇中文研究,11篇外文研究;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共同体精神的研究,中文3篇,英文1篇。因此,此领域有进一步细化研究的可能性。

“红船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道,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的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之源。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必须具有重要内涵。

二、将“红船精神”浸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1.思想引领作用

“红船精神”的内核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首创精神是灵魂,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红船精神”作为党正确的、先进的理论,对大学生思想精神领域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大学生以2000年前后出生为主,他们这一代人正处在社会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面对浩瀚无边的信息,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极有可能走入误区。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极有必要用先进的“红船精神”来重塑与再造大学生共同体的精神,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2.教化引导作用

“红船精神”作为一种无形的先进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红船精神”会不断内化为大学生们的知识能力、品格气质,最终促进大学生们的人格形成。对于整个民族来说,“红船精神”的这种教化引导作用,又会集中表现在构建民族心理和塑造民族性格上,最终表现在民族传统的形成上。

3.促进传承作用

大学生作为未来祖国的栋梁,其本身兼具着继承发扬祖国先进文化的作用,“红船精神”作为党的先进文化思想,不仅会促进大学生本身的成长发展,而且也会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和内化,不断传承和发扬下去。

4.现实意义

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至今,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动各项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文化的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创新是民族前进的动力,创新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情况,研究新境遇下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创造出新的经验,所以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是高等院校共同的课题,也是高校教师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1921年,党的“一大”会议在白色恐怖中召开,由上海转至嘉兴,靠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理想、百折不饶、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由于受到国内外思潮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游离,这就要求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承担时代使命,不畏艰险奋勇直行。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作风。一是要培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做起,形成节俭的生活理念。二是要培养锐意进取、勤奋好学的优良学风,积极转变学习态度、风格、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三是要培养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时代,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奉献精神是一种大爱,是对自己的事业付出而不求回报。“红船精神”中有一心为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时刻告诫大学生想问题、做事情,时刻为他人着想,才能赢得信任和支持。鼓励大学生树立甘于奉献、乐于奉献、善于奉献的大学生精神面貌。

三、将“红船精神”浸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1.将“红船精神”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

高校在大一设置的思想政治公共基础课当中,通过老师讲授“红船精神”内核,让大学生深切领悟到中国共产党初期的艰辛,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践行“红船精神”到自身的学习和工作上。在讲到“红船精神”时,不轻描淡写,要利用专题讲座或系列报告系统地分析该精神。

2.打造红色特色品牌活动,推介“红船精神”

高校善于利用五四评先、七一建党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采取红歌会、红色电影、红色系列之书画大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诗词诵读会等多样的形式,丰富“红船精神”的活动载体。

3.利用网络平台,线上呼应“红船精神”

高校在学校的党团建设网站上,应该开辟共产党系列精神专栏,涉及到“红船精神”,让大学生想了解该方面知识的时候,做到方便快捷查找;网站的版块设计有吸引力,引导大学生主动去检索,打造生动的红色文化网站。A7862361-D155-4DC9-8816-056A6A2B5560

4.将“红船精神”融入各项社会实践教育之中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教育的“第二课堂”,通过深入社会实践来认识社会,考察社会,了解社会现象,对帮助大学生提高理想信念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增强大学生学生的社会经验、提高专业知识和不断深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一是通过深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实践活动,如大学生服务社区、无偿献血、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磨练高职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理论运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了解民情,社情,培养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二是以社会实践为平台,通过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艰苦奋斗和创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5.将“红船精神”纳入大学生双创的理想信念教育当中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新的载体,使大学生不断开阔视野,增加创新体验,拓展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强的欲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如动漫、园艺、服装等社团)、深化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合理利用教师科研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强欲望。同时深化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各项创业设计大赛,将创业创新项目入驻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联系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挖掘大学生自身的潜力。营造有利的创新意识文化氛围,营造各种条件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当前需要的新型人才。

四、弘扬“红船精神”,把大学生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更是青年的梦。个体的生命和事业只有融合到国家民族的命运、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去,才能超越其狭隘性和有限性,获得永恒价值和不朽意义。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面对时代的召唤,面对历史的使命,当代大学生应当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把中国梦同自己的青春梦结合起来,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实现青春价值、创造人生辉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董康成,王健,王金生.西柏坡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85-87.

[3]陈志超.高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6):105-109.

[4]梁艳.延安精神视域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价值工程,2011,(5):284.

作者简介:刘叶青(1984-),河南洛阳人,讲师,工作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A7862361-D155-4DC9-8816-056A6A2B5560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