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县:生态扶贫让“输血”变“造血”

2019-09-10 14:54陈伟
资源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输血农家乐观光

陈伟

“以往传统的社会扶贫都是捐钱捐物,只是‘输血’而不会‘造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全面稳定脱贫问题。”商城县一位负责人说,“这些年通过发展景区产业扶贫,引导景区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农家乐、农产品和旅游商品销售等业态,有效帮助贫困群众拔了‘穷根’。”

商城县地处大别山北麓腹地,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商城将森林旅游作为重要“抓手”,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迅速把全县森林旅游的大盘子做出来。

把贫困群众“带起来”

西河景区以“西河”走廊观景带和水上活动为龙头,夯实“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扶贫”的基础。截至目前,围绕脱贫攻坚,景区已组织开展了6期以农民职业技能、服务、礼貌礼仪等技能培训班,培训贫困人口500余人次。同时,充分利用西河景区资源优势,发动企业汇集力量支援脱贫攻坚。以柯楼村、东河村、周湾等作为示范切入点,首选10户进行农家乐改造,并免息借贷起步资金、制定室内改造标准、服务标准与准则,确保游客休闲旅游安全,提升经营者安全防范意识。目前,该景区直接解决就业岗位200个,间接安排当地农民6000人次,带动县域综合经济增长3亿元,已帮助50户220人脱贫。

让贫困群众“动起来”

汤泉池景区采取“旅游+合作社”模式,吸收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优先用工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由贫困户提供土地流转,旅游合作社出资进行建设经营,不仅让贫困户成为了“股东”,每年通过分红实现财产性增收,而且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到“农家乐”务工,解决了贫困户就业。景区七里冲村招商建立了蓝莓生态种植基地,投资近1000万,前后共流转土地300亩,不仅给当地63户贫困农民带来了增收脱贫致富的门路,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而且形成了以蓝莓文化为主题的农业观光休闲游,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2016年,该村依托景区旅游热成立了七里香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2户34人入股或务工,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

帮贫困群众“富起来”

黄柏山森林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景区、村共建扶贫模式。与景区内的贫困村积极开展景、村共建活动,带动3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服务工作,为6个行政村的贫困户提供了70个就业岗位,黄柏山新村一、二、三期易地搬迁工程,已有112户农户入住,其中贫困户34户,已脱贫33户;与贫困户结对子,开展精准扶贫,对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安排到景区就业,对有发展农家乐意愿的贫困户给予场地、人员扶持,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进行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人员,根据所长到公司不同岗位上班,每月工资在2000~3500元之间。依托茶油、紫苏、葛根粉、野蜂蜜、野猕猴桃、野天麻、苦菜、野百合等特色农业资源和根雕、竹编、藤编等特色手工艺品,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不仅种植(养殖)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并通过旅游把游客“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为林区、景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光明前景。

使贫困群众“乐起来”

今年50多岁的蒋本生,是该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18岁远离家乡在外打拼,30多年来,他的足迹先后踏遍全国十几个省市的建筑工地、饭店、蔬菜棚……2015年,蒋本生积极响应回乡创办经济合作组织的号召,流转了村里的土地和山林,开办了本森生态观光园。现如今,蒋本生的本森生态观光园流转土地面积已超过1000亩。带领村里20多户贫困户,不仅山上放养火鸡、土鸡,开垦出冬桃、猕猴桃等5个采摘园;还在6口塘水面养鸳鸯鸭,水下养鳜鱼、黄鳝、泥鳅等。田里大棚种植香菇、灵芝、羊肚菌;40亩稻田种植生态水稻,在沟垄里养小龙虾。还用20亩田种植一年两季的茭白。

“现在除了这些山上飞的、水里游的,观光园内光动植物种类就有20多种,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这种养殖模式每亩的综合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呢……”蒋本生自豪地说道。(作者单位:河南省林业局)

猜你喜欢
输血农家乐观光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坐小火车去观光